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字经中的历史典故,下载.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闪****
  • 文档编号:314587515
  • 上传时间:2022-06-20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16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三字经中的历史典故,下载 篇一:三字经 中的历史典故详解 三字经》中的历史典故 《三字经》用大量历史典故传达这样一种信念,通过勤奋学习获得成功,你也能做到 《三字经》用简短的言辞道出了不少历史典故,其中尤以劝学立志的典故为最这些小故事中,有勤奋的学子,有德的少年,才华横溢的少男少女,教子有方的慈母严父《三字经》希望通过这些古人的故事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只要坚持勤奋的学习,任何人都能获得成功那些古人可以做到,你也一样 孟母教子 五子登科 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 孔子相师 赵普夜读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负薪挂角 苏洵发愤 梁灏夺魁 祖莹学诗 李泌赋棋 文姬辨琴 道韫柳絮 刘宴正字 《三字经》典故:孟母教子 《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孟母(?~前317),孟子的母亲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憧憬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母教子三迁,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是位宏伟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从慎始、励志、敦品、勉学以至于约礼、成金,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为名垂千秋万世的模范母亲,属于典型的中国良母 孟母三迁 (其一)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之 (其二)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白话]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讲的是孟母激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的故事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头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复说:“会背诵了,〞孟母欣喜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悲伤,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布割断了,心里既畏惧又不明白其中的理由,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一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假如不时时努力,往往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才干〞说到悲伤处,孟母呜啜泣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此后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恳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根基 《三字经》典故:五子登科 《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相传窦禹钧心地良善仆 人盗钱二百千,担忧事发,具字将12岁的女儿卖给窦宅,以偿负钱,逐遁去禹钧见小女甚怜,收为养女,成年后,为其择配良婿并陪嫁二百千钱正月初一晚,禹钧游延庆寺,拾遗银200两、金30两,等候多时,不见失主次日,持遗金、银复去延庆寺等候失主 禹钧家业丰裕,经常救济穷人资助棺椁安葬者27户,资助陪嫁者28户,资助做买卖维持生活者数十家,经济柴米而得活者不成数计 后来他的妻子连续生下了五个儿子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导儿子身上,不仅时刻留神他们的身体,还重视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在他的培养教导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曾赋诗一首说:“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这里所说的“丹桂五枝芳〞,就是对窦燕山“五子登科〞的评价和颂扬。

      窦燕山的五个儿子 禹钧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 长子仪,字可象,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举进士后汉时,官至礼部员外郎后周时,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北宋时,任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奉命主撰《建隆重订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北宋乾德四年(966年)秋,病逝,宋太祖赠仪右仆射次子俨,字望之,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各朝,屡任史官后晋时,定朝会乐章、二舞及鼓吹十二案后周初,修后晋高祖,少帝和后汉高祖《三朝实录》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俨上疏陈“礼、乐、刑、政、劝农、经武〞治国六纲之言,周世宗纳之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任礼部侍郎,奉旨撰定祠祀乐章、宗庙谥号俨一生著有《周正乐》一二O卷,文集七O卷三子侃,文行并优,后晋天福六年举进士,在后周官至起居郎四子称,字曰章,为人刚直不啊后汉乾祜二年(949年)举进士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拜为比部郎中,力主“休兵牧马,以徐图之〞,阻拦宋太祖北征,被采用,授予枢密直学士。

      后充职左谏议大夫,任参知政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秋卒宋太宗亲临吊唁,赠工部尚书五子僖,在北宋任左补阕,为官清(来自:.Z 爱 作文 网)廉,名扬城内 《三字经》典故:黄香温席 《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18-106年)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也就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生命历程中有两个亮点:一是他9岁时,母亲去世,他对父亲特别孝敬,夏天他将床枕扇凉,冬天用身体把被褥和暖后,才让父亲安睡;二是他很小的时候,便广泛阅读儒家经典,用心钻研道德学术,能写文章,当时京师赞誉 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汉章帝还曾特许他到宫中藏书之所东观读书孔子曾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尊敬长辈,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黄香的这种品性正符合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旧传元代郭守正挑拣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因此,自明清以来,黄香一向被人们所推崇 令人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历史名人,由于年代长久,其生平履历中却留下了大量疑问如关于他的生年,他的家世等,史书缺载十分是他被罢免魏郡太守一事,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按《后汉书》黄香本传载,延平元年(106),全国普遭水灾,朝廷敕令各地,不准虚饰灾情,掩匿盗贼,草菅人命,中饱私囊黄香终因此事受牵连而被撤职数月后,卒于家这其中的详情后人不得而知 《三字经》典故:孔融让梨 《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灵巧,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大量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十分爱好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头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当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特别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由于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当让着他〞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向流传下来,成了大量父母教导子女的好例子 “融四岁,能让梨〞就是出自这个典故 神童小孔融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擅长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复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

      〞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子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大量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子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端详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古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姓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奇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孔融小传 孔融(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父亲孔宙,做过太山都尉孔融少时成名(有名的孔融让梨讲的就是他的故事),几次辞谢了州郡的辟举,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后汉书·孔融传》,以下引文凡未另注明者均出自此处),开头步入仕途中平初(185年),举高第,为侍御史,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兴平二年(195年),刘备表荐他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青州,孔融只身出奔,妻子被俘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孔融先后担任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这时曹操专权,他与曹操政治上颇有分歧,每多乖忤,终究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所杀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悬赏征募他的文章,誉为建安七子之首,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文章以讨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特性显明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足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

      《荐祢衡表》力荐青年才士祢衡,要求令衡以褐衣召见,称赞祢衡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盛夸他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引经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