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妙入题反复深化——作文点题技巧示例.doc
6页巧妙入题,反复深化——作文点题技巧示例 巧妙入题,反复深化 ——作文点题技巧示例 入题,就是要紧扣话题话题作文有严格的话题限制,最忌另起炉灶或打擦边球;那种不入题的作文,往往得分很低要入题就得注意在题目、题记、开头或结尾处“零距离”点题所谓“零距离”就是直接出现话题的那几个关键字,体现作文题的命题意图不同的体裁,点题的方式也不同议论文适宜多次衔接性点题;记叙文点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故事末尾用议论抒情性语句点题,二是借用故事人物语言点题 成功的标题,应含话题、融观点、有文采,如“学会聆听”“忙,不亦乐乎?”“诚信所至,金石为开”等;成功的题记,应直指话题、揭示主旨、启人深思,如“茶叶因沸水才释放出它蕴含的清香,而人的生活因挫折和痛苦才能留下它的幽香”(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睁开眼,黑夜也能祈祷光明;闭上眼,太阳也一定会黯淡”(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等;好的开头,既要引人入胜,又要直入话题,例如:①冷月无言!知了在渐凉的夜色中发出最后一声嘶鸣,扰乱我逐渐理清的思绪选择,好难的选择:出国,还是参加高考?我闷坐在房间里,望着那苍凉的一轮圆月……(话题:心灵的选择)②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了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话题:诚信)精彩的结尾,正如撞钟,既锁定主旨,又让人余香满口,例如:①人非草木谁无情?认知常伴感情生欲识“庐山”真面目,尚需不在“此山”中话题: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②这就是语文,如此丰富多彩的答案,让我坚信,语文的教育之路必将是光明大道,所谓“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语文”一般说来,一篇文章如果能在这四个位置上注意了扣题的话,要想跑题、偏题就很难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一是点题语句与话题或材料要有实质的本质的联系和契合,而不是貌合神离;二是点题语句与作文题所提供话题或材料要有明显的相似语句;三是点题语句要优美、凝练,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反复点题,目的是强化主旨一般是采用反复:一是简单重复在行文过程中,在某些段落或每个段落的开头或结尾,用字面相同的句子重复标题或者中心,反复点题,从而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使文章中心从思维深处浮现于视觉表面,便于紧扣中心作文,读者容易把握,对评卷者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强大冲击二是相似反复在行文过程中,用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这种方法也可称为仿句点题法,只要把第一个句子写好了,后面的句子根据材料稍作变化即可。
从表现形式上看,在作文的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 【作文示例】 是你吗?我的四川 四川一考生 一、地理 是你吗?我的四川!你没有五岳的磅礴气势,你没有四海的宽广胸怀,你没有五洋的纵横风彩……但,我依然爱你! 要问我爱你什么? 我爱你那秀丽的峨眉,雄峻的剑门,奇伟的九寨;我爱你那“岷江千里雪”,“大渡桥上铁索寒”,“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我爱你那大巴山上的青松,川西高原上曲折的公路,金沙江中翻腾的浪花…… 二、历史 是你吗?我的四川!你因没有坐拥中州而获南蛮的称号,你因远离中原而为偏野之地的代名词,你因险阻艰远的蜀道难而让人望而生畏……但,我依然爱你! 要问我爱你什么? 我爱你那先桑之时已经存在的蜀国,那“望帝春心托杜鹃”似的对家园的爱恋已铭刻于心;我爱你那“三分天下有一分”的西蜀,从那一天起四川已经成为中华重要的一份子;我爱你那抗日战争中力捉半壁江山的魄力,从那一天起你已经成为中华不可缺少的脊梁…… 三、人物 是你吗?我的四川!你因深陷盆地,而四周被山地包围,从而被戴上了“盆地意识“的帽子;你因与世隔绝而自成一体,又被称作自利的人群;你因为自身的休闲生活,而被称作懒散的作风。
你有抗议吗?……但,我依然爱你 要问我爱你什么? 我爱你那“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于山水之间游乐而又不减豪放的苏轼;我爱你那扼生命之咽喉、唱青春之雷电、歌幸福之女神的郭沫若;我爱你那扶大厦之将倾,领中华之腾飞,复港台、振国威、御长策、展新风的邓小平……不要问我爱你什么,因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要问我爱你什么,因为你哺育了我、我反哺了你;不要问我爱你什么,因为你呵护着我、我扶护着你…… 是你吗?我的四川!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四川的热爱之情感情强烈而真挚,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标题采用倒置句,“是你吗?我的四川”直接扣话题的“问”字,语言亲切而强烈,此一句,又在行文中四次反复,形成重章叠唱、一咏三叹的旋律,加强了抒情的意味文章采用相似的段落结构,分别从地理、历史、人物三个方面展开,小标题醒目,内容层次清晰,都是欲扬先抑,用“要问我爱你什么”来扣题并过渡,三个部分感情有序推进而恰当地列举四川特有的地名、历史和人名,又使文章的抒情有了载体,增强了形象感和感情张力总之,这的确是一篇文辞皆美的佳作 问——成就英雄 四川一考生 思维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而问又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自古英雄成就于问,奇迹来源于问问之根本在心也 一问一君子 竹,有节,有千节虽清瘦却挺拔,一风过,不折;一雨过,不浊君,当如竹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雨打窗台湿绫绡岁月无情,转眼间,屈原已在朝廷生活多年来到汩罗江畔,屈原问天问江水,自己应该何去何从农夫建议他何不随波逐流建一番事业呢而屈原却高吟:“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问自己的心,自己是否能像老农说的那样渡过自己的一生,而他的心却极力抵抗,于是屈原便在江畔划上一条完美的弧线,留下一世清白 屈原在汩罗江畔的问天问江水问自己,使他流芳百世,成为一个君子 一问一奇迹 松,有叶,有万叶虽弱小却坚硬,一风过,不摇;一雨过,不落英雄,当如松他就像一块石头一匹马,一个人,创造了世界邮政史上的奇迹他翻山越岭,在许多人看来,孤独是可怕的,甚至是可耻的,他——一个接受了父亲工作的邮递员王顺友,却承受了20多年的孤独他也曾问过路过的花,路边的草,也问过自己的心:我应该继续这样的生活吗?他的心告诉他:应该于是他继续以自己的歌声,驼铃,孤独为伴 人生如茶,不能苦一辈子,总要苦一阵子王顺友通过问自己那颗朴实的心让自己苦了一辈子,却创造了一段奇迹。
一问一神话 一朵落花,从天到壤,是一次清醒的解脱,耗尽一生,只为一种姿势,盛开在枝头 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非常美丽邰丽华从人生的低谷飞向艺术的巅峰,她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她用纤细的臂弯勾勒人生的圣洁她也曾问过自己:一个聋哑人真的能创造神话吗?她的心告诉她:能她努力了,所以她舞出了让世人震撼的“千手观音”邰丽华通过问自己的心灵,舞出了一个美丽的神话 问,能让我们认识自己,战胜自己问是我们心灵的钥匙 【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带抒情的文章,文章标题就表明了中心论点,开头又对标题进行解释,进一步明确议论的方向主体部分采用小标题,清晰地显示了议论的内容层次,即用三个平行并列的分论点:问,成就君子;问,创造奇迹;问,舞出神话从而有力地支撑和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每一个论证部分,小作者都用一句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句子开头,分别用了“竹”“松”“落花”来比喻“君子”“英雄”“美丽”,增添文彩,丰富内容;每一个部分的行文中还善于化用、借用诗词文句增添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具有回味无穷之感 问,生命的赞歌 四川一考生 蝴蝶问花,问出了撩动人心的美丽; 雄鹰问天,问出了一击长空的豪迈; 胡杨问沙,问出了屹立不倒的千年! 苍生万物,用生命,问出了一首首美丽的赞歌,在茫茫时空中,镌刻下永世的印记。
还记得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赤子吗?他将毕生的时间,凝结成一首首史诗,在这诗中,映照着他那颗赤胆忠心在国家危亡时,他没有逃避,他呼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誓言,他做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事情他问的不是别人,是他自己,是他那颗赤诚的心他,问出的是一首赤诚的赞歌! 还记得漱玉词中,吟咏委婉之词的女子吗?丈夫的离别,使她日日承受着思念之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默念着,盼望着夫君的归来可是,她等来的,不是丈夫,而是金戈铁马!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样一个弱女子,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誓言,表达自己的信念此刻的她,是强大的当那懦弱的统治者躲避在丝竹之中时,她的铮铮铁骨为世人所称赞!她问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是她那颗坚强的心她,问出的是一首坚强的赞歌!还记得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君子吗?当他厌倦了官场上的阿谀奉迎,看清了政治的黑暗,他选择了归隐田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青山绿水之中,在绿树红花之中,他体验着生活的情趣他问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是他那颗勇敢的心他问出的是一首勇敢的赞歌还记得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酒销愁愁更愁”的仕子吗?满腹诗书,下笔如有神,他吟咏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人生总有不如意,在低谷时,他被贬谪,但是他并没有认输,而是唱出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这句!他问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是他那颗自信的心他,问出的是一首他问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是他那颗自信的心他,问出的是一首自信的赞歌!问,谱出了一首首生命的赞歌,时而赤诚,时而坚强,时而勇敢,时而自信在这赞歌中,流淌着的是那关 于生命的美丽的旋律 生命,因此而美丽 【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抒情的文章,在对“问”的赞扬中也肯定了“问”的重要意义文章开头用三个排比句引出中心句,即解释题旨又领起下文主题部分都用“还记得”引出对一个历史人物“问”的评析和赞美:他们先后是杜甫、李清照、陶渊明、李白;赞美的分别是问出的赤诚、坚强、勇敢、自信的精神每一个抒情论说段的最后都用了一句类似的句子来点出赞的内容,即扣题又使文章内容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结构严谨,机智圆熟文章的内容虽不新鲜,但小作者组织材料、突出中心、仿句成段、润色语言的能力的确不同于一般 问——打开真理之门 四川一考生 问 看到这个字,我就有无数的疑问 一个“门”加一个“口”,为什么要这样写?细细一想,这是要我们以智慧之“口”,打开真理之“门”啊! 问。
就是一种求知的精神、探索的激情为什么”的背后,隐藏的是无尽的真理只要你好问、敢问、会问,“可以为师矣”! 好问 好问,就是对一切的未知,一切的疑惑都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知欲 先说孔子高高的孔子祭坛上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的牌位人们都称孔子为“万世师表”,可往往忽略了,孔夫子也是个勤学好问的“万世师表”! “孔子师郯子,师襄,苌弘,老聃”,“入太庙,每事问”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孔子的智慧,正是由于他对世上的事物都有着赤子一般的好奇心!好问,就是“圣人之所以为圣”的缘由 敢问 光是好问还不行,还得敢问敢问,就是敢于向权威、规则挑战,以求真知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先哲们早已进行了无数的探索,树立了无数的权威,厘定了无数的规则,难道我们做的,只是根据这些规则作价值判断吗? 不!人类还要进步,真理还未发现亚历士多德抱持“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信念,大胆提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