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都市分行商户联保贷款风险分析.doc
30页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都市分行商户联保贷款风险分析第三章商户联保案例分析163.1 案例 1:信用评价体系不适当导致的贷款风险3.1.1 案例介绍从事家具生产、销售的经营者黄某,来成都打工多年,积累了一定行业经验黄某在 2009 年开办了一家自己的家具厂,现因扩大经营规模急需周转资金,连同家具行业的同行尹某和代某,一同向邮储银行申请商户联保小额贷款,并确定尹某为联保小组组长信贷员王某在邮储银行一直从事信贷工作,从业经验较为丰富,在接到贷款申请后,随同同事吴某对该联保小组成员进行实地调查调查的结果是,黄某的经营状况相比另外两家较差,但整体情况符合申请贷款的相关条件;尹某同黄某的情况相似,已婚,本地人,租房居住,但经营状况较黄某较好;而代某的企业经营状况是最好的,其本人也是地方家具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已婚,有自住房和商用车,偿还贷款能力较强信贷员王某、吴某在分别深入到 3 户家具生产企业的生产厂区和产品销售地点进行实地调查、核实资料后,整理出正式的调查文档,提交邮储银行审贷会审批经审贷会评审人员仔细审核,最终批准发放该联保小组申请的贷款,全部授信额度为 10 万元5 个月后,黄某因现金流出现断裂而无力偿还贷款本息,出现逾期情况。
而一同申请贷款的尹某和代某还在正常偿还贷款邮储银行多次向黄某追讨欠款,但黄某均答复无力偿还,于是邮储银行联系联保小组成员尹某和代某为黄某代为偿还欠款经多次协商后,对自身征信非常重视而经营情况较好的代某替黄某先行偿还了当前应该偿还银行的欠款3.1.2 信用评价过程为了深层次挖掘黄某逾期的根本原因,本文先就黄某贷前调查的信用评价过程进行仔细分析一.商户基本情况初判邮储银行制订有一套商户信息不对称模型,用于指导信贷员初步判定贷款申请人的个人信用情况,该模型如下表:图上的红色描点连线较为平整,从不对称模型出发,初步判断商户黄某的信用情况较好,贷款风险较小,于是信贷员对商户黄某作进一步的调查核实二.商户信用评级在对商户黄某的不对称模型初判之后,信贷员王某继续搜集、调查核实黄某的其他个人资料,以完成黄某的商户信用评级表黄某的商户信用评级表整理后如下:一般设定合格线分数为 75 分,而信贷员王某根据商户黄某的个人资料和经营情况,得出黄某的信用评分为 92 分,大大高于合格线水平,因此基本判定黄某信用状况良好三.商户财务信息在确认商户的信用情况良好之后,信贷员王某进一步收集和整理有关黄某的经营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初步分析黄某的经营状况,并按照填表规范,将黄某所有相关申请资料连同信贷员整理文档提交审贷会,以供分析决策之用。
详见下表:还意愿和还款能力除此之外,审贷会成员还会关注贷款申请人是否育有正在上学的子女,是否购买房产以及房产所在地是否处于主城区、郊区或是其他,或者是否仍是租房居住以及租房时间长短等因素其次,还要综合考虑商户的实际经营状况,包括现在公司的经营年限、此前的工作经验、现在行业的发展前景、淡旺季情况、公司财务信息是否异常等问题最后,将考核该商户的贷款目的是否真实、还款来源是否稳定、还款能力是否有可能出现较大波动等在本案例中,商户黄某虽不具备属于自己的私有房产,但家庭情况基本符合银行的贷款审批要求黄某的家具企业规模一般,从账面上看,生产经营状况也算比较正常,而家具制造业虽然利润不够丰厚,但还是能获取较为合理的利润黄某在开办自己的企业前也曾在家具制造行业打工,从业经验丰富,目前经营的企业有自己的原材料、库存商品和交通资产按照调查来看,企业的应收账款远大于其应付账款,应该能如期支付邮储银行的贷款本息最终,审贷会集体商议,一致通过该笔贷款申请,发放额度为 10 万元3.1.3 案例问题分析在本案例中,该笔联保小额贷款经过了资深信贷员王某的层层调查、审核,以及审贷会专家的最终评定,从流程上看,该笔贷款应该不会出现逾期。
但最终该笔贷款仍变成了一笔不良贷款,甚至可能成为一笔损失类贷款,那会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发生的呢?经办人员按照流程、制度办事,没有问题那只能从制度根源上找原因,审慎地看待邮储银行建立的这套信用评价体系正如上一章所提到,我国在学习孟加拉国联保小额贷款的过程中,自身也在尝试开办联保小额贷款业务但由于两国国情的很大不同,我国无法很好地依赖联保小组制度本身去识别小组成员的信用风险类别,所以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做支撑,才能有效地开展联保小额贷款而目前我国的现实是没有这样一套标准的、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体系,从而导致各金融机构在开展业务、需要对个人进行信用评价的时候,更多地只能依靠自身去建立一套信用评价体系来对客户进行识别和筛选而根据邮储银行目前的实际经营数据来看,邮储银行建立的这套信用评价体系在联保小额贷款的实际运用中显得不够科学合理一套标准而合理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需要的是能够更好地识别客户信用等级,留下风险安全类的客户,筛选掉风险危险类的客户而在邮储银行目前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筛选通过的 624 笔联保小额贷款中,贷款逾期率高达 2.8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0.87%,说明这套评估系统的失误率已高达 2.88%,且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它的评估并不能很好的起到分类客户、筛选客户、辅助决策的作用。
邮储银行目前使用的这套信用评估体系细分为 4 个具体模块,依次如下:根据商户不对称模型,初步判断贷款申请商户的信用情况;填制商户信用评级表,详细判断商户的信用情况;调查并搜集商户的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商户的最高还款能力;审贷会专家综合所有资料,统筹分析基于邮储银行的现实情况,这样一套信用评估体系的架构是比较合理的,也反映了邮储银行在目前的联保小额贷款业务中的实际操作流程在没有外部数据支撑,仅仅依靠邮储银行自身的能力的情况下,先对客户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再根据一些指标算出商户的信用得分,最终由审贷会成员进行决策认定各个环节设计得均相对合理,但仍然出现了贷款逾期,那么,不合理的就应该是评估体系下的评估指标参考国外经验,一般国外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包含借款人三个方面的特征:1.稳定性,看借款人是否有自己的私人房产,以及在目前工作岗位的时间长短2.态度,看借款人的学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以及对于有稳定收入的工作职位的去留倾向3.安全性,指个人的收支情况以及个人的资产负债情况.在这三方面特征要素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信用的分级评定13邮储银行建立的这套信用评估体系的模块 1 中,对现行商户不对称模型的判定方法显得相当粗糙,在关键评估指标选择上不够合理。
邮储银行强制将各种指标值分类糅合起来,以区分客户的安全度,这种想法和做法是较为片面的,并不能科学地为客户的信用初步评估做出有益的指导在模块 2 中,邮储银行制定的信用评级表中选项模糊,给信贷员的实际操作制造了一定困难在一般情况下,模糊选项的结果,会导致信贷员迫于业绩压力,在不明显违背邮储制度约束的前提下,都会尽量给予贷款申请商户高分,使得信用评分表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出贷款申请人的信用情况而作为一份全国通用的信用评级表,在一些关键选项和一些分值的设计上,也未能很好地反映出邮储银行目标客户的现实情况,在区分贷款申请商户的信用级别上能力不强本文经过对信用评级表的分析,整理出邮储银行目前的信用评分表整体框架图如下:该信用评分模型从邮储银行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了从个人水平的信用评分模型为切入点,构建信用评分模型的整体框架该信用评分模型在整体框架上综合考虑了借款人和债项两方面因素,其中债项又被划分成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两个要素,与其他要素一起构成了整体框架中所考虑的四个总体要素这个结构将偿债意愿和偿债能力的比重都定位为 40%在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设置是合理的,但结合到联保小额贷款,就有些不足之处结合邮储银行成都分行某支行的 624 笔小额贷款中违约的 18 户商户,有 16 户,占贷款违约比例为88.9%的商户都是因偿债能力出现困难而造成贷款违约的,说明在联保小额贷款客户中,偿债意愿普遍较强,应该在信用评分表中弱化偿债意愿因素指标,而强化偿债能力因素指标,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商户的信用评估情况。
在模块 3 中,调查收集商户的企业经营状况,整理财务信息,并计算该商户的还款能力但在 2.88%的逾期率的情况下,说明单纯计算最低月还款额存在很大的变数,不能很好的筛选出还款能力较弱的商户,势必需要修改并增加辅助财务指标来对联保商户的真实还款能力进行分析作为信用评估体系的一个重点,审贷会专家成员决策机制虽然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然而在目前邮储银行整个信贷体系的运行中,确实是相当必要而且合适的只要目前整个信贷管理体系不发生巨大变革,专家决策机制仍将占据邮储银行信用评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28综上所述,可以看到,目前邮储银行的信用评估体系在业务发展中,其体系架构是适合邮储银行自身情况的,但具体到评估体系的各个模块和每个信用评价指标上,仍然存在较大不足,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3.2 案例 2:银行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贷款风险3.2.1 案例介绍信贷员张某是一名新进员工,经过短暂的小额贷款基础培训后正式上岗,成为邮储银行的一名一线信贷员由于邮储银行希望尽快缩短与四大行的差距,因此制订了较高的业绩指标,层层分担之后,一线信贷员压力很大张某出于业绩压力原因,在收集贷款申请商户的信贷材料,审核商户的个人信息和企业经营状况时,放松了审查要求,甚至在客户信用情况较差时,帮助客户尽可能“粉饰”贷款申请资料,以期客户顺利通过贷款,提高自己的业绩,完成邮储银行下达的业绩指标。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经他调查审核放出的贷款逾期率较平均违约率明显偏高对此,邮储银行成都分行某支行经调查后决定,对张某进行内部警告,并责成他催促贷款逾期商户尽快还款3.2.2 委托代理风险分析委托代理理论主要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相关的一些激励、约束机制等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就是委托代理人(别的自然人或组织)根据委托人(自然人或组织)的要求,从事某些活动,而委托人则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权利的一种契约关系一般来说,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委托人对代理人会进行激励和约束14邮储银行和信贷员之间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邮储银行作为委托人,委托信贷员张某作为他的代理人从事信贷活动,放出贷款获取收益,控制银行信贷风险而信贷员张某开展具体的信贷活动,邮储银行是无法做到完全掌握的信贷员张某在开展联保小额贷款业务的过程中,为营销客户,完成业绩任务,违规填报客户信用评价材料,最终造成了大量不良贷款信贷员收入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常收入,一部分是非正常收入我们把违约风险定义为信贷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了自身的收益最大化,而忽视邮储银行利益,采取有可能导致银行损失的行为。
违约风险低的员工的收入主要是正常收入;而违约风险高的员工,其非正常收入更高一些在违约行为未发生之前,邮储银行是不可能知道哪些信贷员的违约风险高,哪些的违约风险低15假设员工在不确定情况下的期望收益一样,且每个人得到发展的概率都一样,这就意味着如果某信贷员一味追求个人业绩并获得高回报的话,那么有可能会承受因为贷款违约而使个人收益变低的结果信贷员的这种冒险行为会给邮储银行造成操作风险但是否值得采取这样的冒险行为,取决于员工的个人情况和判断,这就造成银行内部的逆选择邮储银行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银行,不可能根据每个员工违约风险的大小来单独设计薪酬,只能参考银行同业和邮政集团原有的人力资源信息,设计中性化的薪酬因此,如果信贷员违约成为潜规则而没有受到应有警告时,违约风险低的员工会选择离开现在岗位,或者同流合污;而违约风险高的员工就会继续留在现有工作岗位,成为日后产生更大操作风险的隐患具体到本案例中来说,我们可以发现在该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激励、约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