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怀疑与学问(通案2).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654765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年级语文(上) 12013——2014 学年度第 一 学期课 题怀疑与学问(怀疑与学问(2))课型新授总课时知识与技能把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常见的论证方法 理解本文论证的层次及过渡句的作用过程与方法教 学 目 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点拨教学手段班班通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一、复习导入 师生交流:为了有重点地学习这篇文章,我提出几个阅读思考题,同学们学习课文时考虑这些问题 应如何回答 思考题一: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思考题二: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思考题三: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二、重点研读第二、重点研读第 6 段段 (一)这一段的中心是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追问:本段第一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 发明的基本条件”在文章中起何作用? 前一分句承上,是上文论述的总结,后一分句启下,提出后文要论述的论点。

      “不仅……,也……” , 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使文章前后部分具有层进关系,论述深入一步 (二)第⑴句提出论点之后,第⑵—⑾展开分析论证,请思考: 1.1.第第⑵⑶⑷⑸⑵⑶⑷⑸句同第句同第⑴⑴句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以分为哪几个小层次?句有什么关系?这四句中,又可以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第⑵⑶⑷⑸句(“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讲道理论证论点 ⑵⑶句是一个小层次,先从反面阐明:“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 ⑷⑸句是一个小层次,从正面阐明:“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 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 2.2.第第⑹⑺⑻⑹⑺⑻三句同第三句同第⑴⑴句有什么关系?这三句中,又可以分为哪几个小层次?句有什么关系?这三句中,又可以分为哪几个小层次? 第⑹⑺⑻三句是举例论证第⑴句提出的论点这三句中,第⑹句是一个小层次,提出一个小论点; ⑺⑻两句是一个小层次,用戴震的事例来证明第⑹句 3.第⑼⑽⑾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第⑼⑽句从正面论述,第⑾句从反面论述 追问:第⑽句“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 , 句中的“这样”指代什么?(三)教师小结: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 讲解: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 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 (“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讲道理论证论点先从反面阐明: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 再从正面阐明:“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 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三、 (“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举实例论证论八年级语文(上) 2点这一层分两小层:第一小层是“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以清代大学问 家戴震幼时读书向塾师发问的事例为证;第二小层概括指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 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 的学说” 四、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作结,照应论点先从正面作结:“古往今 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 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 了 ” (四)这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几种? 学生交流,明确: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三、三、讲解两个重点 提问一: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提问一: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 讲解:“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 (一)第四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不信它,因为它‘非’ ” ,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 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因; (二)第五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 ‘思索’ ‘辨别’三步以后,那本 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 (三)第六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 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 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 (四)第六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 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 的学说” )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 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是“建设 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提问二: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提问二: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讲解: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如:“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短短两句,15 个字,把对传说“信”与“不信” ,“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其理服人,无可置疑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 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这是一个长句,70余字,对“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作了准确的精辟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一切学问 家”中的“一切”包括古今中外的学问家,无一例外 “不但……,就是……”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抱怀疑的态度” , “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 “评判书中的学说” , “修正书中的学说” ,具体、细致、深入、 有序地说明学问家是如何才把“新学说” “建设”起来的;四个“常常” ,多次重复词语,突出说明学问 家是经常这样做的,表明这样做,这种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 的学说产生” ,这句是对上面论述的一个精当的总结,准确指出“这样”做是“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的 必要条件,阐明了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更新” ,针对“过去”的 学说而言, “更善” ,说明优于“过去”的学说, “更新更善” ,精当地说明了“新学说”的发展性,优越 性。

      这 70 余字的长句,字字相宜,句句有用 承上启下,归结了第 3、4、5 段课文分论点: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伪去妄的必需步去妄的必需步骤骤,提出第 6 段 课文的分论点:怀怀疑也是从疑也是从积积极方面建极方面建设设新学新学说说,启迪新,启迪新发发明的基本条件明的基本条件 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 问才是自己的学问说说“怀疑”——“思索”——“辨别”这一论述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是什么?八年级语文(上) 3这是按照人们的思维活动过程的顺序来安排的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排比列举,三个“新的”突出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文化史上的作用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 不会进步了一切”强调了所有的学问家都包括在内,无一例外,使议论更加严密 “学术” “文化”两个词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包含在“文化”之内,此处只能从部分说到整 体 四、拓展练习四、拓展练习 见试卷 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 《怀疑与学问》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充分、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六、布置作业六、布置作业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用重点词语造句八年级语文(上) 42013——2014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板书设计:⑵⑵ ⑶⑶ 反面反面道理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⑷⑷ ⑸⑸ 正面正面⑴⑴ 本段论点本段论点 举例论证举例论证 ⑹⑹(小论点)(小论点)———— ⑺⑺ ⑻⑻⑼⑽⑼⑽ 正面正面道理论证道理论证⑾⑾ 反面反面教后反思: “以记促思,以思促教” 本环节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进行反思: 1、课堂上你真正关心学生了吗?2、知识是你直接“给”的,还是经过你的“导” ,学生通过自己努 力获得的?3、你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只流于形式?4、你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 否关注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5、你在课堂教学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6、什么原因使 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兴奋、积极(兴趣不足)? 7、你对学生使用了哪些评价语言和方法?学生反映 如何?8、本节课你对学生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八年级语文(上) 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