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5满分答案.doc
10页.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作业_5一、单选题 1. (5分)南宋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是( ) A. 李清照 B. 鱼玄机 C. 卓文君 D. 蔡文姬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A解析 2. (5分)魏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是( ) A. 陶渊明 B. 谢灵运 C. 些脁 D. 孟浩然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A解析 3. (5分)元代戏曲《西厢记》作者是( ) A. 王实甫 B. 马致远 C. 汤显祖 D. 关汉卿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A解析 4. (5分)庄子思想集中体现在( ) A. 《庄子》 B. 《老子》 C. 《周易》 D《道德经》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 道家的产生及演变 展开解析 答案 A解析 5. (5分)世界上的文字分为哪两大类型?( ) A. 表义文字 B. 表意文字 C. 表音文字 D. 表形文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 B解析 6. (5分)中国古代茶神是( )。
A. 孔子 B. 鲁班 C. 陆羽 D. 关羽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2.4 民间信仰 展开解析 答案 C解析 7. (5分)儒家学派创始人是( ) A. 孟子 B. 周公 C. 孔子 D. 荀子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4.1 儒家的产生与发展 展开解析 答案 C解析 8. (5分)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第一个特征是( ) A. 砖石结构 B. 砖瓦结构 C. 钢筋水泥结构; D. 框架式木结构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D解析 9. (5分)《红楼梦》作者是( ) A. 蒲松龄 B. 施耐安 C. 曹雪芹 D. 吴敬梓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解析 10. (5分)宋代遗民、元代著名楷书家是( ) A. 赵孟頫 B. 倪瓒 C. 黄公望 D. 王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A解析 11. (5分)由宋代李诫编写的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 ) A. 《黄帝内经》 B. 《园冶》 C. 《古画品录》 D. 《营造法式》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D解析 12. (5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 《楚辞》 B. 《诗经》 C. 《离骚》 D. 《孔雀东南飞》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B解析 13. (5分)先秦法家集大成者是( ) A. 管仲 B. 韩非 C. 李悝 D. 商鞅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展开解析 答案 B解析 14. (5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鬼神观特点是( ) A. 神本主义 B. 重人生轻鬼神 C. 宗教观念强烈 D. 无神论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B解析 二、多选题 1. (5分)书法史上的宋四家是指( ) A. 陆游 B. 蔡襄 C. 苏轼 D. 米芾 E. 黄庭坚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B,D,C,E解析 2. (5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包括( ) A. 游牧和商业经济模式 B. 以农为本的经济模式 C. 血缘宗法家族制度 D. 独特的政治制度 E. 大陆性地理环境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文化土壤: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 展开解析 答案 E,B,C,D解析 3. (5分)先秦道家代表人物有( )。
A. 老子 B. 庄子 C. 嵇康 D. 孟子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1 道家的产生及演变 展开解析 答案 A,B解析 4. (5分)中国古代农书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两部指( ) A. 《农政全书》 B. 《齐民要术》 C. 《农桑辑要》 D. 《王氏农书》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B,A解析 5. (5分)宋明理学分哪两个流派?( ) A. 玄学 B. 陆王心学 C. 程朱理学 D. 新儒学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2 中国文化的定型及强化期——秦至明 展开解析 答案 C,B解析 6. (5分)《诗经》开创的艺术表现手法有( ) A. 排比 B. 赋 C. 兴 D. 比 E. 白描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B,D,C解析 下一页考试成绩100 分 .页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