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拟电路实验》.docx
57页模拟电路实验》实验一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熟悉电子元器件和模拟电路实验箱,2.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3•学习测量放大电路Q点,AV,ri,r的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4.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二、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信号发生器3. 万用表4. 低频毫伏表三、预习要求1. 三极管及单管放大电路工作原理2. 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3. 双踪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4. 常用电子元器件常识5. 仔细阅读实验报告的要求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装接电路与简单测量UccRom可编辑修改-C210L1图1.l基本放大电路⑴用万用表判断实验箱上三极管V的极性和好坏,电解电容C的极性和好坏2) 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电源,关断电源后再连线),将RP的阻值调到最大位置2. 静态测量与调整(1)接线完毕仔细检查,确定无误后接通电源改变RP,记录IC分别约为0.5mA、1mA、1.5mA时三极管V的B值测量时要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随时关注数据的合理性注意:Ib和Ic的测量和计算方法①测Ib和Ic-般可用间接测量法,即通过测Vc和vb,Rc和Rb计算出Ib和Ic(注意:图12中Ib为支路电流)。
此法虽不直观,但操作较简单,建议初学者采用②直接测量法,即将微安表和毫安表直接串联在基极和集电极中测量此法直观,但操作不当容易损坏器件和仪表不建议初学者采用⑵按图1.2接线,调整RP使VE=2.2V,计算并填表1.1图1.2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表1.1实测根据实测值计算VBE(V)VCE(V)Rb(kQ)IB(pA)IC(mA)填写上表时,请详细说明测量与计算方法,测量时要保证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随时关注数据的合理性3. 动态研究按图1.3所示电路接线图1.3小信号放大电路⑴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调到f=1KHz接至放大电路的A点经过R2衰减100倍),使«点得到有效值为3mV的小信号,观察«和V端波形,比较相位,测量并填入表1.22)信号源频率不变,逐渐加大信号源幅度,观察V不失真时的最大值并填表1.2实测V/mV)v„
波形变化,若失真观察不明显可增大«幅值,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4表1.4(1)输入电阻测量-可编辑修改-将图1.3中的电阻R2(51Q)去掉,在A端输入频率f=1KHz,大小适当的信号VS,如图1.4,测量VS与V「即可计算[xkH5KlxN—O-可编辑修改-图1.4输入电阻测量(2)输出电阻测量(见图1.5)Vr=(十一1)RoVLL图1.5输出电阻测量在输出端接入可调电阻作为负载,选择合适的RL值使放大电路输出不失真(接示波器监视),测量带负载时V和空载时的V即可计算出r将上述测量及计算结果填入表1.5中表1.5测输入电阻测输出电阻实测测算估算实测测算估算VS(mV)Vi(mV)r.ir.iVRl=8VLRl=Ro(K0)Ro(KO)五、实验报告:1. 对每一测试结果及数据表进行分析,得出基本结论,与估算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2. 讨论共射放大电路的特点1)影响放大倍数的因数(2)影响r°ri的因数3. 写出实验过程中的体会实验二射极跟随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量方法2. 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量方法二、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信号发生器3. 万用表。
4. 低频毫伏表三、预习要求1. 熟悉射极跟随器原理及特点,并与共射放大电路进行比较2. 根据图2.1电路参数,估算静态工作点,画出交直流负载线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按图2.1电路接线ftB1U3dOOk二11.9kIBu图2.1射极跟随器电路图2.直流工作点的调整将电源+12V接上,在B点加f=1kHz正弦波信号,输出端用示波器监视,反复调整Rp及信号源输出幅度,使输出幅度在示波器屏幕上得到一个最大不失真波形,然后断开输入信号,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极对地的电位,即为该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将所测数据填入表2.1表2.1Ve(V)Vb(V)Vc(V)Ie=Ve/RL3•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v接入负载RL=1kQ,在B点加入f=1kHz信号,调输入信号幅度(此时电位器Rp不能再旋动),用示波器观察,在输出最大不失真情况下测Vi、VL值,将所测得数据填入表2.2表2.2Vi(V)Vl(V)AV=VL/Vi4•测量输出电阻Ro在B点加入f=1kHz,有效值Vi=500mV的正弦波信号,接上负载RL=330Q时,用示波观察输出波形,测空载输出电压Vo(rl=8),有负载输出电压Vl(Rl=330Q)的值,则vR=(—l)RovLL将所测数据填入表2.3中。
表2.3V°(mV)VL(mV)R°g)5•测量放大器输入电阻Ri在图2.1电路中的A点加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用毫伏表分别测A、B点对地电位Vs、Vi则R=—iV-V1si将所测数据填入表2.4中表2.4Vs(mV)Vi(mV)Ri(0)6•测射随器的跟随特性并测量输出电压峰峰值Vopp.接入负载RL=2.2kQ,在B点加入f=1kHz的正弦波信号,逐点增大输入信号Vi,用示波器监测输出端,在波形不失真时,测所对应的VL值,计算出Av,并用示波器测量输出电压的峰峰值Vopp,与毫伏表测的对应输出电压有效值比较,将所测数据填入表2.5表2.51234ViVLVoppAv五、实验报告1. 绘出实验原理电路图,标明实验的元件参数值2. 整理实验数据及说明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得出有关的结论;画出必要的波形及曲线3.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研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2. 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的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音频信号发生器3. 万用表4. 低频毫伏表三、预习要求1. 认真阅读实验内容要求,估计待测量内容的变化趋势。
2•图3.1电路中晶体管B值为60,计算该放大电路开环和闭环电压放大倍数四、实验内容1.负反馈放大电路开环和闭环放大倍数的测试(1)开环电路① 按图3.1接线,RF先不接入② 输入端接入V「lmV,f=IKHz的正弦波(注意:输入ImV信号采用输入端衰减法见实验二)调整接线和参数使输出不失真且无振荡(参考实验二方法)③ 按表3.1要求进行测量并填表④ 根据实测值计算开环放大倍数和输出电阻r02).闭环电路① 接通Rf按(一)的要求调整电路② 按表3.1要求测量并填表,计算Af③ 根据实测结果,验证Avf«丄F表3.1Rl(KQ)Vi(mV)V0(mV>开环811K51闭环811K512. 负反馈对失真的改善作用⑴将图3.1电路开环,逐步加大Vi的幅度,使输出信号出现失真(注意不要过份失真)记录失真波形幅度2)将电路闭环,观察输出情况,并适当增加«幅度,使输出幅度接近开环时失真波形幅度⑶若Rf=3K不变,但Rf接入1V]的基极,会出现什么情况?实验验证之4)画出上述各步实验的波形图3. 测放大电路频率特性(1) 将图3.1电路先开环,选择V适当幅度(频率为1KHz)使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有满幅正弦波显示,(2) 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逐步增加频率,直到波形减小为原来的70%,此时信号频率即为放大电路fH。
3) 条件同上,但逐渐减小频率,测得fL4) 将电路闭环,重复1~3步骤,并将结果填入表3.2表3.2五、实验报告:1. 将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分析误差原因2. 根据实验内容总结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实验四差动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 加深理解差动放大器的特点2. 学会测量差动放大器差模电压增益、共模电压增益的方法3. 掌握提高差动放大器共模抑制比的方法4. 学会使用示波器观察和比较两个电压信号的相位关系二、实验仪器1. 双踪示波器2. 万用表3. 信号发生器4. 低频毫伏表三、预习要求1•计算图4.1的静态工作点(设rbc=3K,B=100)及电压放大倍数2. 在图4.1基础上画出单端输入和共模输入的电路图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电路如图4.1所示U3J3K图4.1差动放大原理图1. 测量静态工作点,(1) 调零将输入端短路并接地,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位器只口使双端输出电压Vo=O2) 测量静态工作点测量晶体管V、V、V3各极对地电压填入表4.1中表4.1对地电压Vc1Vc2Vc3Vb1Vb2Vb3Ve1Ve2Ve3测量值(V)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在输入端加入直流电压信号Vid二土0.1V,按表4.2要求测量并记录,由测量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
注意:先将DC信号源OUTI和OUT2分别接入V」和Vi2端,然后调节DC信号源,使其输出为+0.1V和-0.1V3.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将输入端b2短接,接到信号源的输入端,信号源另一端接地DC信号分先后接OUTl和OUT2,分别测量并填入表4.2由测量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A大倍数进一步算出共模抑制比CMRR二AAc表4.2\测量及\计算值输入\信号Vi\差模输入共模输入共模抑制比测量值(V)计算值测量值(V)计算值计算值Vc1Vc2V0双Ad1Ad2Ad双Vc1Vc2V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