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表达与脂肪细胞因子的关系研究.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559347810
  • 上传时间:2023-09-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的表达与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 高脂血症患者50例,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匹配的健康对照21例,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D55、CD59的表达,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瘦素、脂联素,血清抵抗素浓度,分析CD55、CD59和脂肪细胞因子在高脂血症中的变化及其关系结果 高脂血症患者CD55阳性淋巴细胞平均荧光强度(MFI)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5),瘦素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05),脂联素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5);CD55阳性淋巴细胞MFI与腰围、腰臀比值呈负相关(均P<0.05),与脂联素呈正相关(P<0.05)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表达下调,可能与腹部脂肪分布、脂联素有关,脂联素可能影响补体调节蛋白CD55的表达 【关键词】 高脂血症;CD55;CD59;脂肪细胞因子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性病变,补体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补体调节蛋白抑制补体活化保护机体组织免受补体激活所致的损伤脂肪细胞因子由脂肪细胞分泌,参与胰岛素信号转导、糖脂代谢,在肥胖、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及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

      本研究通过观察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的表达和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的关系,探讨高脂血症补体调节蛋白表达的可能调节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脂血症患者50例,男 24例,女26例,年龄40~87(平均65.2±10.7)岁,其中高胆固醇血症23例,高甘油三酯血症13例,混合型高脂血症14例;正常对照组为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与高脂血症组相匹配的健康人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9~80(平均64.1±7.4)岁入选标准:高脂血症诊断标准参照我国1997年制订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3〕,血清总胆固醇(TC)≥5.72 mmol/L 和(或) 甘油三酯(TG)≥1.70 mmol/L作为入选条件,不同日期血脂达上述标准2 次以上可入选排除标准: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有明确自身免疫性疾病者;1 个月内有严重感染、手术和外伤史;慢性感染性疾病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半年内有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病史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患者记录入选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吸烟指数(每日吸烟支数×吸烟年数)、腰/臀比值,计算体重指数(BMI)。

      1.2 方法 1.2.1 血清(血浆)的采集和保存 空腹12 h以上,晨8 时许取肘静脉血于真空抗凝(EDTA)或促凝试管,立即4 ℃离心分离血浆,2 h内分离血清,置-80℃冰箱保存,用于测定脂肪细胞因子 1.2.2 血脂检测 采用酶法,取当日所采血清,使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采用CHODPAP法,TG采用GPOPAP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直接法 1.2.3 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 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 取空腹肘静脉血2 ml,置含EDTA 的真空采血器,取血后30 min 内测定将鼠抗人CD55PE、鼠抗人CD59FITC 单克隆抗体及相应阴性对照各10 μl 加入标记的试管中,每管加入100 μl 新鲜抗凝全血,振荡后室温避光反应15 min,然后用全自动全血细胞制备仪裂解红细胞,最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利用前向角散射和侧向角散射来区分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荧光标记细胞平均荧光强度(MFI) 反映CD 分子的表达强度流式细胞仪为美国Coulter EPICS XL 型,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CD55PE、CD59FITC购自美国Caltag Laboratories公司。

      1.2.4 脂肪细胞因子测定 瘦素(血浆)、脂联素(血浆)、抵抗素(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公司;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x±s或中位数(M)表示,组间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指标间关系用直线相关、偏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高脂血症组TC、TG、LDLC、HDLC、腰臀比值、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空腹血糖、吸烟指数、TNFα、IL6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表1) 2.2 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 的表达 高脂血症组CD55 阳性淋巴细胞MFI(2.08±0.28)低于对照组(2.34±0.44),表示CD55 表达强度减低(P<0.01);CD59阳性淋巴细胞MFI高脂血症组(3.69±1.24)与对照组(3.77±0.90)间差异不显著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 2.3 高脂血症患者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及影响因素 高脂血症患者血浆瘦素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8.65 (0.66~35.32)mg/L vs 5.91(0.22~24.33)mg/L,P=0.017〕,女性高于男性;脂联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42 (1.14~26.33)mg/L vs 9.23(3.58~28.10)mg/L,P=0.015〕;抵抗素两组间差异不显著〔10.33(4.19~21.84)ng/ml vs 10.15(5.692~9.03)ng/ml,P=0.904〕。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瘦素与TC、TG、LDLC、BMI、腰围、臀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57、0.242、0.304、0.441、0.439,均P<0.05);脂联素与TG、体重、BMI、腰围、腰臀比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56、-0.439、-0.427、-0.390、-0.397,均P<0.01) 2.4 补体调节蛋白CD55与脂肪细胞因子及临床指标的关系 CD55 阳性淋巴细胞MFI与腰围、腰臀比值呈负相关(r=-0.272、-0.309,均P<0.05),与脂联素呈正相关(r=0.268,P=0.024);偏相关分析,控制腰围、腰臀比值后CD55阳性淋巴细胞MFI与脂联素的关系依然存在以CD55阳性淋巴细胞MFI为因变量,以腰围、腰臀比值、脂联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CD55 阳性淋巴细胞MFI=3.488-1.571×腰臀比值,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09 3 讨 论 脂肪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分泌大量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脂联素、抵抗素等特异性因子和TNFα、IL6等非特异性因子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脂联素水平降低,TNFα、IL6水平升高。

      血脂升高时过量生成的游离脂肪酸(FFA)使脂质过度沉积,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肝脏合成TG过多,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生成增加、HDLC水平下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脂联素是目前最清楚和最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脂肪细胞因子,抵抗素在人类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尚不肯定TNFα通过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抑制葡萄糖的转运和摄取,加速脂肪分解使FFA水平增加IL6可刺激肝脏TG合成瘦素即可促进脂肪分解也可促进FFA氧化脂联素则可抑制TNFα的产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可上调脂联素的表达,降低瘦素、抵抗素、TNFα,对IL6的影响不明显,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4〕 Behre等〔5〕研究发现地中海地区成人脂联素水平与年龄无关,肥胖、腹型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明显升高,女性高于男性中心型肥胖老年女性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周围型肥胖患者,IL6水平升高,并且独立于年龄、体重指数和总脂含量〔6〕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合并有冠心病时血清瘦素明显升高〔7〕高脂血症患者体重减轻后瘦素下降,脂联素有升高趋势〔8〕动物实验表明,阿托伐他汀降低高胆固醇兔血清和脂肪组织瘦素含量〔9〕。

      高脂血症调脂治疗同样影响脂肪细胞因子水平Westphal等〔10〕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患者口服烟酸治疗6 w,脂联素升高94%,抵抗素中度降低,瘦素无明显改变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患者服用罗格列酮降低TG升高HDLC的同时亦升高血浆脂联素降低抵抗素水平〔11〕本研究显示,与正常人比较,高脂血症患者血浆瘦素水平升高,与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血脂成分、肥胖、腹型肥胖呈正相关;脂联素水平降低,与TG、肥胖、腹型肥胖呈显著负相关 补体调节蛋白能够抑制补体活化CD55抑制补体C3、C5转化酶的形成,防止补体活化; CD59阻碍补体C7、C8与sC5b6的结合,抑制补体sC5b9的形成,防止自身组织受到补体活化的损伤作者在最近的研究中表明,高脂血症患者白细胞补体调节蛋白CD55表达下调并与腰围、腰臀比值呈负相关,与脂联素呈正相关〔12,13〕高脂血症患者CD55表达下调,降低了机体对补体活化的抑制作用,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腰围、腰臀比值反映腹部脂肪分布,代表内脏型肥胖本研究显示,补体调节蛋白与脂肪细胞因子瘦素、脂联素、抵抗素之间仅脂联素与CD55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校正腰围、腰臀比值后两者关系仍存在,提示腹型肥胖脂联素分泌降低可能抑制CD55的表达,脂联素可能有上调CD55表达的作用。

      脂联素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肯定,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中是否包含了通过上调CD55的表达影响补体系统而减少自身组织的损伤,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补体调节蛋白与肥胖、脂联素、瘦素、抵抗素等脂肪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认识,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潜在治疗靶点参考文献:1 金倩;氯地酊联合激光治疗痤疮158例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1997年10期 2 董新亭,李卫莉,张随学;自拟粉刺消治疗痤疮126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9年06期 3 查旭山,陈修飏;寻常痤疮治疗体会[J];江西中医药; 4 张随学 ,谭正辉 ,孙叶梅 ,李梅 ,俞玉芳 ,韩峰;3003例痤疮患者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5 刘勇,王冬梅;痤疮的药物治疗[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3年09期 6 高宜云;痤疮从肝论治[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年03期 7 欧其平,林维山;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9期 8 陈五一;;痤疮辨治体会[J];世界中医药;http://www.xtd- 9 雷放;中药热敷治疗痤疮有效[J];新中医; 10 李东华;异维生素A酸治疗痤疮[J];新医学 11 黄灿奇;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青少年痤疮临床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2 陈志彬;中医综合疗法对女性痤疮患者皮肤生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