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孩子的前提范文.doc
4页教育孩子的前提范文 教育孩子的前提 想要教育好孩子?那么你知道教育孩子的前提到底是什么吗?下面随去看看吧! 4岁的孩子,本身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其特点是:不平衡、不安定、不调和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已经建立,他觉得别人怎么想不那么重要,自己想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会感觉到他们逆反、违拗 现在的育儿观点都主张要学会倾听,这里的倾听不单指竖起耳朵,还要请大人们蹲下来,微笑地看着孩子,除了静静听他说,还要作出回应:嗯,哦,这样…..孩子接收到你在听的讯号,他才会愿意说下去 倾听的过程就像剥洋葱,一层层剥下来,孩子的情绪得到舒缓,问题的“核心”也会渐渐暴露出来,这时我们倾听的目的.也到达了,可以很好地 “对症下药”,甚至聊到最后,孩子还很有可能“不治而愈” 如果孩子不想说,我们也可以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没关系,等你愿意说了再告诉妈妈,妈妈永远当你的忠实小听众如果你现在还难过,可以选择哭出来,妈妈陪着你 其实我还想建议兰兰,陪着小宝,让他亲自跟老师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不想被罚站,因为我害怕被“孤立”如果小宝能这样说,他不仅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且他还帮助了老师改良教学方法。
孩子再小,他也有独立的人格自尊,他们也有表达自己想法和说“不”的权利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孩子 说出感受,尊重自己内心 家长能给孩子最大的平安感应该是:让他始终觉得,当他害怕无助时,只要一扭头,身后永远有父母鼓励的目光 最近一位美国妈妈博客里的“护女事件”被疯传了 事件概述:有位男生一直在弹女生的内衣带,女生先告诉了当时上课的男老师,男老师的态度是:有趣 ,然后只是叫她别理男生(老师并没有出面制止男生),后来男生又弹,还把女生胸罩扣子弹开了,女生忍无可忍挥拳揍他,男生被揍流鼻血后停手了随后,校方通知双方家长到校协商解决 刚开始,男生家长是以“被害方”身份出现在学校,而校方领导还有那名男老师也觉得“伤者为重”,希望女生家长作出赔礼抱歉等举动 幸好女生妈妈并不糊涂,她了解事件后淡定地说:所以你们叫我过来,是想要知道我是否要以性骚扰罪起诉这个男同学,并且以管理失当的原因起诉学校吗? 听完女生妈妈的义正辞严,男生家长和校方开始有点恐慌,担忧事件闹大,纷纷对那位妈妈表示:你理解过激了,你理解错了重点 什么!理解错了?只见这位女生妈妈转身对男老师说:那你过来,我摸一下你的裤裆怎么样? 男老师立马回绝。
后来整个事件以女生妈妈的霸气回应收场,校领导和男老师最终受到了批评,而这位女生也成功申请了调班 通过这个事件传播,女生妈妈赢来一片赞赏,其中有一位读者留言:她记得读中学时也被男生扯辫子,她警告几次都无效,后来气头之上就咬男生的手指,差点咬出血,男生当时痛得哇哇直叫后来两人都被老师带到办公室,在了解完整个事件后,老师对女生说:你当时咋不咬死他!(当年的那个女生已长大,现在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说一直都记得这位老师,而且一辈子都感谢她,教会她如何保护自己,内心常常充满力量) 之前也有一个网络热点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尊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假设犯我,礼让三分,假设敢再犯,斩草除根! 虽说最后有点偏激,但在紧急关头甚至性命攸关时,确实需要这份本能的冲动与勇气! 后来,我把这个事件告诉了孩子并提醒他们:如果有人想伤害或侵犯你,在你口头警告无效的情况下,你可以采取还手(如果是同龄人,就尽量别打对方头部),可以用力拍打他的手,狠狠踩他脚,甚至咬他没什么比自身平安更重要!别怕,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 未成年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弱,我们只能通过讲述一些事件或者设计一些游戏扮演,去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慢慢学会分辨真善美丑。
这既是父母应尽的监护责任,也是教育传播者的职责所在 教育开展的前提应该是帮孩子守护他们的心理底线,只有保持,将来才可能对自己和家庭负责,同时也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做有用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