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山东教师招聘—教学基础知识综合模考.doc
6页1.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作出贡献的是( )A.康德B.裴斯泰洛齐C.洛克D.夸美纽斯 2.目前我国教育在很多方面不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永恒性B.历史性C.阶级性D.相对独立性3.古希腊哲学家( ),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他倡导的和谐教育成为后来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思想渊源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昆体良4.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学者是( )A.斯宾塞B.夸美纽斯C.婓斯特洛齐D.赫尔巴特5.“新教材一方面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时恰当地反映科学技术新成果……”这主要说明新教材( )①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现成的结论②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③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B.③④C.②④ D.①③④ 6.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 )制度A.认定B.审定C.选定D.国定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 )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学校教育D.个体因素8.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 )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B.格塞尔C.华生D.洛克9.“劳心者制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与经济C.教育与生产劳动D.教育与文化10.人们常说的“少年得志”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个别差异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1.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12.教育不仅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如新的作品、新的思想和新的科学技术,还通过培养创造性人才,来从事文化创造活动这说明教育具有( )A.文化传递和保存功能B.文化更新和创造功能C.文化整理功能D.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13.俗语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不平衡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4.“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等谚语在我国广为流传,这是( )观点对教育方式影响的结果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D.平行论15.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目的发生了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 )的影响。
A.文化传统的制约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C.政治经济的影响D.外国教育目的的影响16.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A.终身教育B.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17.“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 )A.创造性B.示范性C.连续性D.个体性18.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性19.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可塑性C.向师性D.被动性20.曾揭示教师示范角色的特点,并指出教师的职业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的是( )A.乌申斯基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卢梭21.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A.人身自由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2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各方面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涵义是由( )决定的A.社会舆论B.教师的工作对象C.法律法规D.传统习俗23.作为新时期教师角色的重要补充的是( )。
A.心理治疗者B.被攻击的对象C.研究者D.学校管理者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规定,被撤销教育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在一定期限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这个期限是A.1 年B.3 年C.5 年D.7 年25.伯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26.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27.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赫尔巴特的这一言论表明了德育应该具有( )功能A.个体性B.教育性C.文化性D.社会性28.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A.建立学生档案B.班主任工作总结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29.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
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30.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中国的国旗看做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 )A.恒常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整体性31.“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所针对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急D.应激32.情感与情绪的反映特点不同,情感具有( )A.情境性B.持久性C.外显性D.表浅性33.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为祖国争光所激起的拼搏精神,会激起运动员们克服重重难关去夺取金牌这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C.应激D.道德感34.某人在商场购物时,既喜欢质量高的商品,又嫌价钱太贵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A.趋避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双趋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35.下列关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气质与性格都属于稳定的人格特征;B.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C.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D.性格无所谓好坏,气质有优劣之分36.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 )A.实足年龄 5 岁智力年龄 6 岁B.实足年龄 6 岁智力年龄 7 岁C.实足年龄 5 岁智力年龄 8 岁D.实足年龄 7 岁智力年龄 8 岁37.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38.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 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C.勤奋感D.自我同一性39.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作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0.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A.获得B.消退C.分化D.泛化4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42.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是( )A.斯金纳B.普莱西C.加涅D.布鲁纳43.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这种学习属于( )A.概念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44.在重复学习时,要掌握好“度”,这就是适当的超额学习,如果一名学生背诵一篇短文,背了 10 遍刚好能回忆起来,那么他应该再背( )遍。
A.2B.3 C.4 D.54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46.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 )的道德情感A.自觉的B.想象的C.伦理的D.行为的47.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48.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有很多共同点B.创造性思维通常首先表现在发散性上C.创造性思维等同于发散式思维D.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49.学习骑自行车后不利于学习骑三轮车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50.下列哪项观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A.学生应该什么都学,而且什么都要学好 B.为减轻负担,不给学生留作业 C.不要学生考试,尤其是百分制考试 D.教育应该使学生主动、生动、愉快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