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届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史.pdf
9页·1·2016 届江苏省无锡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历 史 试 题第 I 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史书记载: “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互为表里,, 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 材料反映了行省A.代表中央治理地方B.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C.与都省相互制衡D.是征收赋税的专门机构2.“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相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3.“1926 年 9 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 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 年 6 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这则新闻报道反应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4.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
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美国学者约翰 ?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形容中国特殊模式的民主是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的“纵向民主”,是一种有别于以往西方所走的民主(“横向民主”)道路,使中国稳定转型,避免了以往西方为走向民主而造成的资源浪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是最佳模式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2·C、政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D、“中国模式”应该在世界各国推广6.“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我国外交政策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④“ 求同存异 ” 方针的提出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 以下表述符合雅典“最高民主阶段”的是A.成立四百人会议B.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C.各级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D.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8.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 ”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君主立宪制确立B.责任内阁制确立C.1832 年议会改革D.两党制形成9.美国 1787 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1917 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 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11.20 世纪 90 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3·B.众多“巨人”的出现表明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C.20 世纪 90 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2.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3.《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A. 按时段,分人群交易B.已经出现了夜市C.交易场所已趋同定D.市场初显专业化14.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 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 ,, 主要消费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 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15.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 年 5 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
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 :今天真是热得可怕 ”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16.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4·17.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 1600 年,从这里出口了400 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 世纪,其产量约为16 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18.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准确的是A.构成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B.有利于企业的合法规范经营C.用国有化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D.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19.1928 年 9 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 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 ” 。
他认为苏联应当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20.斯大林说:“苏维埃经济制度则具有许多优点,这些优点是任何一个资产阶级国家,即使是最 ‘民主的’ 、 ‘全民性的’ ,, 资产阶级国家所不敢梦想的这一制度①建立了相对独立的经济体系②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绝对领导③开创了一种新的现代化模式④确保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 小题,第21 题 12 分、第 22 题 12 分、第 23 题 12 分、第 24 题 12 分、 第 25 题 12 分,共 6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末作 (工商业 )文巧 (华而不实 )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 ,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 ,战胜者地广 ,, 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材料二国家军事 —— 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 ;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 ,消费重心严重倾斜 ,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5·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三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 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1) 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3分) (2) 指出材料二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和消极影响5分) (3) 据材料三 ,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4分) 22.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当时, 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 “船”主要指战船, “矿”主要指煤矿, “路”指铁路 ,, 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 “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材料二(1893 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材料三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 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家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69—1894 50 多500 多1. 42 1.41 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 1901— 1911 300 5600 31 510 1912—1919 600 13000 75 1625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4 分)( 2)材料二反映了19 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3 分)·6·(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3 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2 年 3月 5 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 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 “以除虏俗,而壮观瞻材料二(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