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校辅导员内隐性胜任特质及培养路径.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7426694
  • 上传时间:2021-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3.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校员内隐性胜任特质及培养路径摘 要: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承担思想 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和咨询服务的三项业务,“应当 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基于 员队伍胜任力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员培训应该侧重内 隐性胜任特质培养关键词:员内隐性胜任特质培养2006年9月1日《普通高等学校员队伍建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发布施行员队 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好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加强 和改善员队伍建设的需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 发展的需要”,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员队伍”为目标,向 职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高水平的员队伍,有赖于 每一员个体的高水平然而,一个员具备了哪些条 件方可判定是“高水平”的,却很难罗列出具体量化的标准1•胜任力的提出与员内隐性胜任特质的理解1973年哈佛大学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 )提 岀“胜任力”一词,用以描述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 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后有学者本着系统 性、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提出,胜任力是在特定工作岗 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绩优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 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 征。

      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发现,胜任力是在一定的工作情境 中体现出来的人、职位、组织三者的匹配由于个体于职业 的胜任力需要经过长期培养方能获得,具有特质属性,不外 显,因而也叫作内隐性胜任特质历届全国高校员年度人物评选,产生了一批批“为人 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员”其评选条件大致 分为政治和业绩两项「在履行《普通高等学校员队伍建 设规定》提出的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和要求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特别是在重大事件中有突出表现,受到充分肯定和广 泛好评”被普遍提出可见,能否出色履行员岗位职责和 工作要求,是区别员队伍中优秀者与普通者的标准,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员内隐性胜任特质的一种理解黄时华等对采用自制词表,对学生评定的员形象结果进行因素分析:(1 )现实员形象:工作方法,尊重和 理解学生;工作态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个性特征,个 性鲜明、乐观自信;业务能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外在 形象,外向、有活力;(2)理想员形象:工作方法,尊 重和理解学生;业务能力,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工作态度, 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个性特征,友善可爱、热情大方;外 在形象,年轻时尚、温文尔雅这是对员内隐性胜任特 质的一种具体化。

      2员内隐性胜任特质的结构胜任力的结构随着胜任力的内涵而发展初期观点认为,胜任力包括知识、技能、自我形象、社会性动机、特质、思 维模式、心理定势以及思考、感知和行动的方式;后期观点 认为,胜任力含盖个人特征(知识技能、个性心理决定个体 可以做什么工作)、行为方式(对知识技能、态度动机的习 惯运用决定个体在相似情境下可能做什么)、情境条件(具 体行业企业职位要求个体必须做什么L在此将胜任力归结 为三个方面:机能智能、业务能力、心理能力《普通高等学校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 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 成长的知心朋友同时明确了选聘标准、主要职责和工作要 求,将这些分别列入上述胜任力的三个方面,并结合相关研 究和管理实务,组构出员内隐性胜任特质:“高水平”是对素质的一种形容通常认为,素质不外乎外在形象和内在能力的综合但是,影响素质的因素涉及方方 面面,归结起来主要有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知识因素、实 践因素高水平”的员队伍是兼具职业化和专业化的。

      同理可推,“高水平”的员个体也是兼具职业化和专业化 的故此,以“高水平”为目标的员队伍建设,应该是指 向员职业形象与能力和专业形象与能力的内隐性胜任 特质的培养3•员内隐性胜任特质的培养鉴于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员内隐性胜任特质培养应该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基于当前胜任力水平与岗位 胜任力要求的差距,以个人最大绩效为基点,从传授知识、 提高技能、改变态度的层面进行;二是基于当前胜任力水平 与组织内外变化对职位所提出的新要求的差距,以组织期待 绩效为基点,从知识结构、综合技能、思维方式的层面进行 [3];三是基于当前胜任力水平与生涯发展力要求的差距,以 个人潜能发挥为基点,从思想、人格、价值的层面进行这 些都是与员形象塑造同步进行的3.1形象塑造工作理想信念、价值观:理想信念具有能动作用的精神 力量,可因榜样人物形成,在激发员工作方面是长久、 间接的因素价值观是具有动力作用的信念系统,源于生活、 根植心底,在激发员工作方面是现实、直接的因素前 者是新任员工作主动性的精神支柱,后者是职业化、专 业化员工作创造性的动力源泉工作动机:动机由需要产生,行为受动机驱使而指向满 足需要,员工作中,由工作需要引起并指向一定工作目 标的工作动机,对激活和强化工作行为、保障工作行为有效 性、持久维持工作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对处于不同进阶 水平的员,了解他们在职业中的自我发展需要,是激发 和维持员高工作绩效的发动性因素。

      工作情感: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 能又对真理的追求”,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辅 导员如果对本职角色、学生和学生工作没有深厚的感情,在 具体工作中就不可能有做好工作的强烈,就不会产生为之努 力的需要和动机,因此,工作情感和工作动机的相辅相成, 共同推动员生涯发展职业自我效能感:面对员工作,员个体的职业 自我效能感是其职业胜任力、工作潜能的发挥最具有影响力 的主导因素,正由于此,也影响着其日后的工作积极性和努 力程度,以至于职业心理健康水平,假如有多个员的职 业自我效能感不高,那么整个团队的工作气氛和学生集体的 精神面貌也将受到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