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善、嘉兴历代咏渔竹枝词.doc
6页嘉善、嘉兴历代咏渔竹枝词[清]孙 圃 魏塘竹枝词 典故网带湾头理钓竿,四鳃缩项尽登盘风情那及西施乳,莫怪吴王吐鲙残[注释] 西施乳:吴人呼河豚为西施乳 选自《魏塘竹枝词》[清]周 斌 柳溪竹枝词 渔俗 三月三日风日和,网船赶会花梢多郎自拉绷侬把橹,风前袅袅赛夷婆[注释] 赶会:三月三日,(浙江)王江泾极盛网船会赛夷婆:本乡花梢船,胜于邻乡斜塘夷婆船 选自《柳溪竹枝词》[清]周 斌 柳溪竹枝词 护生四腮缩项漫相夸,二月东风上菜花休捕坐鱼撄法网,有人门外送冬瓜[注释]四腮:松江鲈缩项:鳊鱼菜花:鲈鱼之异名,春间最美 坐鱼:即田鸡,南宋禁食送冬瓜:捕者剖冬瓜,实之名为“送冬瓜” 选自《柳溪竹枝词》[清]张燕昌 鸳鸯湖棹歌一百首 护生蘋花香送木兰桡,一叶湖心趁晚潮网得双鱼怜比目,移船载放放生桥[注释] 放生桥:在秀州(今浙江嘉兴市)郡城东。
选自《鸳鸯湖棹歌》[清]孙 圃 魏塘竹枝词 放生推恩水族乐输租,一任悠然隐藻蒲我是笠檐蓑袂客,持竿只好向江湖[注释]“推恩”句:自东水关口至罗星台通行河道,约里许,曹宗伯勋纳课,禁人网罟,名鱼乐所,俗呼放生河 选自《魏塘竹枝词》[清]黄燮清 长水竹枝词钓舟来去白洋湖,湖畔青青长荻芦羡煞渔村三月味,桃花土蚨菜花鲈[注释]土蚨:即土布鱼,学名沙塘鳢桃花时最佳 选自《携李诗系》[清]朱仕玠 瀛涯渔唱鸣蛩几日吊秋菰,出网鲜鳞腹正腴顿顿饱餐麻虱目,台人不羡四腮鲈[注释] 蛩(qiong):蟋蟀 麻虱目:鱼名,形状如鲻鱼,细鳞,夏秋盛出,台湾人以为贵品四腮鲈:松江鲈鱼 选自《瀛涯渔唱》 [明]文 湛 渔家竹枝词 爱情阿侬家住太湖边,出没烟波二十年不愿郎身作官去,愿郎撒网妾摇船 选自《携李诗系》[元]沈懋嘉 当湖竹枝十里清波湖面长,鱼床蟹簖水风凉。
瞢腾醉倒渔哥子,自挂蓑衣晒夕阳[注释] 簖(duan):以竹或苇编成栅,置于河流中拦捕鱼、蟹的渔具瞢(meng):目不明 选自《携李诗系》 [清]马谷寿 鸳湖竹枝词渔妇摇船渔子撑,渔翁劈竹绕湖行都因水阔难围簖,好事从来断不成 选自《鸳鸯湖棹歌四种》[清]薛时雨 魏塘竹枝词卖鱼桥边人买鱼,家家水阁上灯初郎买鲈鱼好佐酒,侬买鲤鱼好传书[注释]传书: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选自《藤香喷馆诗钞》[清]孙圃 魏塘竹枝词 香罗细葛整裾襦,门上家家鬼画符已插榴花悬艾叶,还须泾畔觅菖蒲 [清]马寿谷 鸳湖竹枝词五月五日荡龙舟,今年可胜去年游去年摇旗押船尾,今年打鼓立船头 [清]周斌 柳溪竹枝词远寻泾上采菖蒲,浓醮雄黄酒满壶醉吊灵均休痛哭,劝郎长佩健人符试析嘉兴竹枝词、掉歌体诗史料价值考述1引言 明中叶以来,秀水(嘉兴)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农业和手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富庶的典型江南水乡格局基本形成,城镇扩展,望族崛起,清门硕彦、文人雅士传承不绝,成为经济和文化重镇。
明清之际,朱彝尊(字锡粤,号竹诧,嘉兴人,词人,学者)以七言绝句首作《鸳鸯湖掉歌》,题咏家乡与土风,融地名、人物、出产、典故于一体,被誉为“方志诗”之后,和、补和、续和《鸳鸯湖掉歌》的作者延绵不绝,直至今天据记载,明确题为和、续和的有16家,其中有确切数量的14家,计有1374首 另外,竹枝词、掉歌体诗集有清嘉兴沈宗良《鸳鸯湖竹枝词》、吴萃恩的(南湖百咏》、嘉善钱云帆《魏塘竹枝词》、平湖沈绮《乍浦杂咏》、桐乡岑除嬉《双溪掉歌》、海宁张凤纶《谷湖百咏》等,共计有80多种,数量约在5000-8000首 除《鸳鸯湖掉歌》等明清和民国印本、钞本传世的诗集外,清代史料笔记里也有大量的嘉兴竹枝词、掉歌的记载如《冷庐杂识》中桐乡张梦庐的掉歌:“渔灯三两照渔矶,网得鱼虾夜未归柔槽晰呀何处去,过桥惊起鹭鸳飞”,把杭嘉湖一带农村秀水环绕,柔稽咯呀,秋天菱花连天的水乡情味,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竹枝词、掉歌体诗,多歌咏故乡遗闻逸事、风情古迹,且流风遗韵绵延数百年,是研究社会状况、历史沿革、民俗风情极好的背景资料这些诗作切近民间、传唱时事、绘摹民间生活细节和场景,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竹枝词、掉歌体诗的史料价值 竹枝词、掉歌体诗“内容则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非仅诗境得以开拓,且保存丰富之社会史料”它们所反映的嘉禾地域风俗习惯、岁时年节、出产典故等,可以如下概观 (1)岁时风俗嘉兴竹枝词、掉歌洋洋大观,写尽嘉禾一带的风俗民情,其意婉要多姿,其词清新亮丽,其味绵长醇厚,宛如一幅“清明上河图”约其要者,竹枝词、掉歌反映嘉兴地域的岁时风俗有:新年、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及其它节令略举几例 “江楼人日酒初浓,一一红妆水面逢不待上元灯火夜,徐王庙下鼓冬冬《鸳鸯湖掉歌》五十二)上元节也称元宵节,烧香祭赛,有台阁歌舞,大街小巷花灯焰火照耀通宵,士女往观,喧闹达旦农村则有调马灯、持火把奔跑习俗,祈求丰年 嘉善农家对春分、谷雨、中元(七月十五日)等节尤为重视,常请神赛会,以不失古时春祈秋报之义,非常热闹清道光间嘉善曹竹君《魏塘竹枝词》有:“春秋耕稼老农为,报赛祈年饮满危愿谷盈仓酒满聋,人荣人辱我无之又,“中元佳节兴偏浓,胜会兰盆到处逢一簇游人齐人寺,笑听佛殿鼓冬冬” (2)民间艺术2004年,嘉兴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普查工作。
2006年,申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有湖州和嘉兴合作的“浙北轧蚕花庙会”轧蚕花在嘉禾大地有悠久的传统清咸丰年间,海盐朱恒《武原竹枝词》有“小年朝过便焚香,礼拜观音渡海航剪得纸花双鬓插,满头春色压蚕娘”一诗,记述了轧蚕花庙会上蚕妇们或自制蚕花,或购买,插在头上,蚕花成了蚕娘的一种特有服饰此外,各地轧蚕花庙会还有丰富多彩的水戏节目,如桐乡、海宁等地的抬阁船、标竿船和踏白船等 嘉善田歌,明清嘉善史志均无文字记载清嘉善柯万源《斜塘竹枝词》其一:“偏隅名胜苦无,难向前人掘旧科只待东皋农事起,付他牧竖当山歌下附作者小注:“我乡播种时,农人每以歌节劳,谓之落秧山歌可见,距今一百六十多年前,嘉善农村已盛唱山歌这与现在该地农民说过去唱田歌是为了“解疲劳”,以及种田插秧时所唱的叫“落秧歌”是相吻合的 (3)船(渔)文化嘉兴是传统的江南水乡,河网交织,船是水乡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阿侬家住秦溪头,日长爱掉横湖舟”(朱彝尊《鸳鸯湖掉歌》六十八)明清时,杭嘉湖地域渔船在农业生产、渔业生产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大小船只,往来似织,“远若浮鸥,近如山涌”主要种类有: 是船,是渔船中最大者,也称六桅船、帆是,有桅6道,载量为石。
孙子度诗云:“宽如数亩宫,曲房不见水朱彝尊《是船竹枝词》亦载:“村外连村滩外滩,舟居翻比陆居安,平江渔艇瓜皮小,谁信是船万解宽每当风起浪涌,诸船惊困,是船则乘风牵网,纵浪自如是船不用槽、桨,专赖风力,但无法人港,不靠岸,常行止于大湖深水处作业时联四船为“一带”,两船牵大绳前导,另两船牵网随行,相机作业船户“以船为家,父子相承,妻女同载”,尾部系有三板小灿,以利陆往,“渔家处处舟为业”是船也有5桅至2桅较小者另有江边船、厂稍船、小鲜船、剪网船、鸿鹅船、划船等,在竹枝词里也有记载 (4)稻作文化嘉兴是稻米的发祥地之一,稻作文化之灿烂令世人瞩目两汉至三国时期已产粮食,“嘉禾之区,一岁或稳则数郡忘饥”隋朝开凿大运河,给嘉禾大地带来灌溉舟揖之利唐代嘉兴农业发达,稻米肥腆,“嘉禾一攘,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稻作文化历史悠久,稻米生产举足轻重,成为富饶的江南粮仓,明清时更为著名的鱼米之乡《鸳鸯湖掉歌》(九十五):“父老禾兴旧馆前,香粳熟后话丰年楼头沽酒楼外泊,半是江淮贩米船描绘的就是嘉禾平原农业大丰收的景象 (5)传统农桑清初,农村、城镇紧密相连,农、商、手工业得到空前发展,嘉禾地域蚕桑业进人鼎盛时期,农村处处养蚕织绸,市镇贸易繁盛。
《鸳鸯湖掉歌》(七十七)有:“轻船三板过南亭,蚕女提笼两岸经曲罢残阳人不见,阴阴桑拓石门青记录了运河两岸桑拓阴阴,无边青色掩映石 (即崇德)的南方水乡风光 在传统农村,农家初夏收茧后即开车缥丝,“村南村北响缴车”淮院为江南五大名镇之一,织造兴盛,丝绸日出万匹,衣被天下,产品远销琉球、蒙古、广州、山东、北京各帮客户在此设庄采购,成为专业市镇,时有“宋锦人传出秀州,清歌无复用缠头如今花样新翻出,海内争夸淮院绸”(《嘉禾杂咏》)之誉 (6)史陈迹清嘉善柯万源著有《斜塘竹枝词》百首,其一有:“夏公胜迹在河干,片石经时觅已难前岁阳侯狂鼓浪,更从何处觅优患!”记述的是明永乐元年(1403)浙西大水,工部尚书夏元吉相度地宜,指导施工,役工十余万,采取“掣淞人浏”、“掣淞人浦”方案,使杭嘉湖及太湖水流顺畅入海,消除大面积积涝的事迹夏氏在嘉善西塘镇设置测量水位的石标,就是“忧欢石”,以水位正常为欢,以水位上涨为忧,是水文测量具有历史意义的设施 清中晚期诗人昊曹麟有《语溪掉歌》五十首,今存语溪是崇福镇的古称,有时也泛指崇德一县《语溪掉歌》记载最多的是名胜古迹,数量占一半左右,现大多已佚,少数连名字也湮灭不彰。
但从诗中可以看出,在约200年前的清中晚期,这些古迹还较完整地保留着《语溪掉歌》有很高的地方史文献价值,为我们研究鸦片战争以前、特别是给江浙一地带来深刻影响的洪杨太平天国运动以前桐乡的历史陈迹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参考史料 竹枝词、掉歌大都为嘉兴籍人士所作,一人写几十首乃至上百首或更多可贵的是许多和诗、续诗均步朱彝尊原韵而作掉歌一唱三百年,成为嘉兴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也完整地保存了几百年嘉兴的历史陈迹 (7)文化交流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海禁解除,乍浦作为对日贸易的主要港口,建有会馆、公所、书院人文荟萃,名人学者纷至踏来,如朱彝尊、高士奇、杭世骏、宋景镰、阮元、吴赛、鲍文博、沈衡、李善兰等,并留下不少诗篇一些诗作记述了中日贸易和文化交流,如沈衡的《海上竹枝词》:“城中几日送梅雨,海上连朝舶趣风报说洋船齐进口,便开官局看称铜林大椿的《为杨西亭(嗣雄)写东海归帆图系之以诗》:“海外长留五载余,帆回雪浪慰离居相逢漫问归装物,可有新来日本书” 清时嘉兴中日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