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2016年安徽省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特点.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一****茶
  • 文档编号:183150700
  • 上传时间:2021-05-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15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2016年安徽省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特点、问题及对策建议 1 2016 年安徽省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灾害主要特点  安徽省2016年汛期发生了多次强降雨过程,暴雨强度大、江湖水位高、灾害损失严重  1.1 暴雨特征  (1)强降水时间长,总量大安徽全省2016年5月1日至7月20日平均面雨量733 mm,较常年偏多6成,比1998年偏多4成,累计过程最大点雨量休宁田里站1 544 mm梅雨期(6 月 18 日至 7 月 5 日,降雨持续时间 18 d)安徽省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551 mm,其中累积过程最大点雨量南陵县水龙山站 1 314 mm2)降雨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利6月18日以来,安徽省长江流域最大1 d、3 d、7 d、15 d面平均雨量分别为 89 mm、243 mm、363mm、507mm,其中最大3d降雨量列历史第1位 ,大 于 1969 年(205.8 mm),重现期超 50 年最大 7 d 降雨量列历史第1 位,重现期接近50年最大15 d降雨量仅次于1969年列历史第2位,重现期接近50年降雨的空间分布情况恶劣  1.2 洪水特征  (1)沿江河湖底水高受长江上游来水影响,4月以来,长江干流安徽段水位一直偏高,大通站水位高于常年1.21~3.34 m;安庆站水位高于常年2.79~5.13 m。

      沿江水位普遍高于沿江湖泊水位,导致沿江湖泊几乎无法自流外排,难以腾出库容调蓄洪水2)区间来水大、洪水涨势猛截至7月5日,长江干流安徽段入省控制站汇口站至大通站水位总体低于1998年、1999年,较1998年最高水位低0.80~1.50 m,较1999年最高水位低0.30~0.90 m受安徽段河流洪水影响,出省控制站马鞍山站7月5日15时最高水位 11.16 m,与1999年最高水位持平马鞍山站高水位主要受安徽省区间降雨汇流影响,水位与1998年、1999年最高水位相当3)超历史超保证水位河湖多水阳江、西河、永安河、牛屯河、姑溪河、派河等34条河流先后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其中水阳江、裕溪河等17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漳河、西河、永安河等1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水位洪水沿江湖泊全部超保证水位(安全水位)以上,其中白荡湖、枫沙湖、菜子湖、升金湖超历史最高水位,巢湖接近历史最高水位总体上,沿江河流最大 1 d、3 d、7 d、15 d洪量与历史典型年对比,“三江”流域、巢湖流域、二郎河、黄湓河、尧渡河等 2016 年的洪量总体大于 1998 年和1999年,仅次于1954年  1.3 洪灾特点  (1)高水位时间长,重要堤防无大险,河湖圩堤防险情多。

      据安徽省防办统计,6月18日以来,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湖泊超警戒水位均在20 d以上长江干堤、城市防洪堤等重要堤防无较大以上险情发生,但受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河湖堤防险情频发,累计出现险情1 831处,溃破千亩圩口 129个,淹没耕地 47.43 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圩口 12个129个千亩以上破圩中,125个为漫破(其中有4个主动蓄水保堤),溃破的只有4个;另有38座小型水库出险,但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2)长江沿岸湖泊周边圩区受灾严重受长江干流高水位顶托,沿江湖泊洪水大多难以自排因大部分湖泊抽排能力弱,湖泊水位居高不下,沿湖堤防险象环生,沿湖圩口漫破、溃破多3)中小河流尤其是沿江通江一级支流受灾偏重中小河流总体防洪标准低,通江一级支流下受长江高洪水位顶托,上承二、三级支流汇集的洪水,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一些圩垸堤防漫破、溃破,损失严重4)受灾面积大、转移人员多、损失重据安徽省防办统计,入梅以来强降雨导致全省宣城、六安、安庆等11市73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 275万人,转移人口117.4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1674.36万亩,倒塌房屋5.08万间,水利设施损毁7.2万处,损失中绝大部分来自长江流域。

        2 2016年安徽省洪灾凸显的问题与难点  在2016年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中,安徽省在组织领导、工程调度、监测预警、转移安置和灾后恢复等诸多方面都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暴露出问题和防洪难点  2.1 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巨大,现有防洪工作与新形势不太适应  1998年大水之后,安徽省经济社会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对防洪形势产生较大影响  (1)防汛期间抗洪抢险人力减少县(市、区)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平时农村多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汛期巡堤、查险、排险、抢险、转移、救灾等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防汛抗洪更多依赖于部队、武警、干部和民兵  (2)农村土地流转为大户经营,为抗洪抢险工作带来挑战与机遇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圩区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集约化经营的土地已达40%~90%,他们前期在基础设施、基础设备的建设上已有较大的投入2016年洪水破圩时,不仅当季农作物以及养殖产品遭受了巨大损失,而且前期建设的基础设施、设备也大量损毁,使得一些大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灾民,而是动辄欠资百万元计的灾民种植和养殖大户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提高和促进了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加了洪水风险,他们作为防洪保护对象和实际受益者,虽理应承担更大的防洪抢险法定义务,但往往又力不从心。

      这种形势下,大部分县、乡(镇)、村级干部以及部分村民都认同了小圩区“大水丢、小水收”观念,这为治水模式调整又提供了机遇  (3)防汛工作尚未建立市场与计划有机结合机制,或者目前这种机制不够明确和充分外出务工人员虽然仍有家产在圩区,但实际上已难以回乡承担防洪抢险的法定义务受保护的大户和外出务工人员不出或者很少出力出钱,使防汛责任完全转移到了乡村集体,不符合市场机制防汛队伍建设、物资器材储备与管理等,都需探索走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路子,以保证防汛工作顺利开展目前,从政策层面讲,这种机制缺乏或者不够明确,已给防汛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2.2 薄弱环节凸显,防洪能力亟须提高  (1) 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滞后虽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堤防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泵站建设等工程在2016年防洪减灾工作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些治理的系统性,尤其是针对中小河流的治理,迫切需要提高当前的治理方式,存在零散性、局部性,且不连续等问题,在2016年洪灾中,出险和成灾的情况基本上都出现在中小河流及湖泊周边  (2)河湖水系被挤占、淤塞,支流通江能力与内湖蓄洪能力降低1998年大水之后,由于圩区群众依赖土地生存的基本状况未改变,为维持社会安定,最初定的“双退”圩垸,后来大多都改成了“单退”,而“单退”后来大多都变成了未退。

      鉴于1999年洪水后未发生较大洪水,圩区民众的防洪意识逐渐减弱,联圩建设与新建圩口侵占行洪通道和湖泊调蓄容积,河湖水系被挤占、淤塞,支流通江河流排水能力与内湖蓄洪能力降低  (3)沿江湖圩区及城乡排洪排涝能力不足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沿湖圩堤设防标准偏低巢湖、华阳河湖群、南漪湖等湖泊周边圩垸堤防普遍未达标,长江干堤治理时部分通江支流堤防未按同等标准加固,有些平原湖区新建城区或开发区的排涝设施还是按以前的农村排涝标准建设的排涝站,部分城区、集镇低洼地区易于受淹  (4)水库安全保障任务依然繁重近年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 2016 年的洪水中得到了检验前期除险加固主要解决了水库的三大件(坝身、溢洪道与泄水建筑物)存在的隐患,但如渗漏等其他安全隐患尚未解除目前安徽仍有1 100多座小型病险水库有待加固,全面消除小型水库病险隐患尤为迫切  (5)主动进洪方式有利全局,但难以实施主动进洪,位置、流量和时间均可控制,堤防受损程度相对减轻,有利于保护重点地区和对象,有利于圩内群众有序转移,有利于防汛资源的优化调用,减少抗洪抢险和后期堵口复堤的代价,便于灾后及时恢复生产,最大限度上减小全局损失,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

      即使1998年洪水后已经定为退田还湖的一些圩口,虽设有进水闸门,也难以启用,有的撑到堤防溃决,也未能开闸进洪虽然都知道主动进洪利大于弊,但现行条件下,群众工作很难做通  (6)防汛过程中县、镇、村3级责任不清,群众义务难落实防汛应急预案应该要求对应“保证、设防、警戒”三线水位明确相应的职责,但早期确定的“三线”多已不反映现实情况,亟待调整各县(市、区)各级干部责任到人,分片负责到具体的乡(镇),人员基本上都下到乡(镇)工作,防汛过程中县、镇、村3级责任不清在防洪应急预案中没有关于保与弃抉择的原则和规定对于出险的堤防,保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保与弃的抉择困难:如果保,水位更高,到时保不住,产生的损失更大;如果主动放弃并进洪,则会带来一连串的赔偿问题、责任问题  (7) 部分基层水利设施管护很薄弱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养”,在农民义务水利工取消后,很多基层水利设施常年缺乏维护目前堤防、涵闸与水库工程管护投入不足,老化失修严重圩堤达标率低,有些堤顶即使高程达标,堤身断面也不够很多县(市、区)防汛道路标准低,在洪水发生时变得泥泞,大型机械和设备难以及时到达出险地点,使预案中的一些内容变得难以实施。

      很多县(市、区)的基层防汛机构人员不足,不能满足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需求  (8)山洪灾害防治能力不足,山洪监测预警指标阈值仍有待改进宿松县、怀宁县、宣州区等县近年来开展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设定了典型时段和典型流域土壤含水量情况下的雨量预警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对山洪灾害防御具有重要作用但如何使已建的县级山洪监测预警系统真正运用起来,仍然有待改进否则,“狼来了”喊多了,不仅增大了防汛工作的成本与负担,而且导致了民众的麻痹与依赖心理  2.3 资金管理、补偿和保险、规划等政策法规方面问题较为集中和突出  (1)项目式资金管理方式不能满足地方防洪减灾工作实际需求很多县(市、区)反映现在的项目式资金管理不太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防洪体系中的河道、水库、堤防、闸门、泵站、监测预警系统等对象,又涉及新建、改建、升级换代、运行维护等不同阶段和方式,各县(市、区)的强项和薄弱环节也有很大差异,但是目前资金管理要求专款专用,不能用于其他项目因此县(市、区)不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中央补助金集中切块使用,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当地防洪减灾的薄弱之处和急需之处,难以使所处县(市、区)河流系统治理和统一安排,给防洪减灾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

        (2)补偿与保险机制不完善,制约和影响基层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开展虽然“大水丢、小水收”观念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识,但是这些技术措施在管理层面又非常难以实施,原因在于补偿与保险机制不完善,“丢” 的地方群众的切身利益没有得到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切实保障,制约和影响基层防洪减灾工作的实际开展如宣州区反映,中小河流、圩区再整治,耕地5~10年淹一次损失不大,难在利益不均衡由于水阳江、青弋江分蓄洪无安排,是分是蓄,没有任何补偿政策支持南陵县反映行蓄洪区进水要有保障措施,要有综合性的政策整合退田还水、土地休耕、美丽农村建设等工程保障措施,让洪水有出路怀宁县反映,大圩主动行洪不太可行,上万的人员转移压力大;无人住的小圩,可考虑主动行洪的措施,但前提是需要有合理的补偿尽管很多县(区)目前已经具有了农业保险,枞阳县开展的农业保险,成效很大,也很成功,但是补偿与保险机制尚待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3)规划系统性不够,给基层防洪减灾工作产生影响目前,虽然对部分中小河流治理进行了规划,但是很多规划系统性不够需要变保护重点的分段治理为统筹规划、分期治理其次在利益相关者参与方面,现有规划还是以部门为主,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度还需提高。

      最后,在利益相关部门各相关项目实施的配合方面,如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移民建镇、补增耕地、增减挂钩、宅基地退出等项目,很多都可以与防洪减灾工作结合起来  3 对策建议  3.1 灾后重建必须高度重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