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中等职业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试验.doc
3页北京市商业学校《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教学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根据会计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化的专业核心课程, 是《企业创立》的延续性课程,是学习《费用核算与管理》、《商品采购核算与管理》和《商品销售核算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前导性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管理票据、印章及有价证券 , 完成货币资金收付结算及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工作, 具备货币资金业务的账务处理能力, 培养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坚持准则等会计职业道德二、课程目标1.正确使用并保管库存现金、票据和印章;2.合理选择银行结算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3.具备填制、审核货币资金相关会计凭证的能力;4.具备登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能力;5.对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进行清查,并对清查结果进行处理;6.具备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坚持准则等会计职业道德三、实施课时60 课时(课标计划课时 54,因为教学周课时数影响,实施课时数为 60 课时)四、课程学分3 学分五、学习单元设计说明11.学习单元设计思路企业经营业务有其固有的规律性、资金流和物流的脉络关系、 “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在学习单元设计上我们要遵循这种规律性,按“工作过程导向”引领学习单元的设计思路。
考虑到货币资金经济业务的典型性及学生认知规律, 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从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中选择三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经济业务: 筹资与投资、购进与销售、日常往来业务形成三个学习单元2.载体的选择企业经营活动是资金流和物流共同运动, 两者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所以学习 “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不能就“货币资金”讲“货币资金” ,需要经济业务内容来做支撑,而货币资金业务内容几乎涵盖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内容, 要通过典型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 学习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与管理所以本课程载体确定为“北京翔宏公司货币资金收付典型经济业务核算与管理” 3.教学内容与单元设计内容关系考虑到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及教学内容的连续性、 关联性,将本课程设计为三个学习单元,本课程学习单元内容设计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分析实际案例、设计学习任务,通过案例分析、任务设计,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工作内容,再通过工作任务设计,使学生进入工作过程,完成工作任务,掌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与学习单元中教学内容之间关系表 ( 略)4.学习单元设计与课程总目标的关系单元目标围绕着总目标展开, 为实现总目标设计教学任务, 在活动中学习知识、 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2课程总目标1.正确使用并保管库存现金、票据和印章;2.合理选择银行结算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收付业务;3.具备填制、审核货币资金相关会计凭证的能力;4.具备登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能力;5.对库存现金与银行存款进行清查,并对清查结果进行处理;6.具备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坚持准则等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总目标与单元目标之间关系表单元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筹资与投资业务中货币资金的核算内容;知晓货币资金结算的法规、政策及内部控制制度;掌握货币资金核算方法;熟记重要印鉴、票据、有价证券管理制度单 2.能力目标:能够对筹资与投资相关业务进行货币资金结算;准确填制、审核入资元 凭证和出资凭证,并进行记账凭证编制及账簿登记;能够综合应用投资、筹资知识,一 进行简单的资金成本分析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强化法律意识,在工作生活中践行法律;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不贪不占不虚荣;以良好的职业态度、责任意识对待工作,注重职业行为习惯日常养成及训练1.知识目标:明确商品购销活动中货币资金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熟记票据法及支付结算办法的相关条款、各种结算方式的适用范围、结算要求、核算方法;知晓银行结算纪律及结算要求;掌握银行存款清查方法。
单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购销业务需要,准确选择结算方式;能够按照结算程序,办元 理商品购销结算业务; 完成结算凭证的填写、 办理、传递等工作; 能够编制记账凭证、二 登记相关账簿;能够与银行对账,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遵守并执行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银行结算纪律,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注重养成严谨诚信、热情服务、廉洁自律、尽职尽责的职业操守1.知识目标:熟记库存现金管理制度要点;明确往来业务的核算内容,掌握其核算方法、监管控制方法;熟记往来业务的会计核算程序2.能力目标:能够读懂并执行企业往来业务的结算制度;能够填制、审核借款单、单费用报销单等往来票据,并据此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元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唱收、唱付,工作热情、态度和蔼和亲;在学习、工作中三逐步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和细致、严谨的会计职业态度;坚持准则,廉洁自律,在工作中体会“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职业品德 以下内容略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