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可编辑).docx
15页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 电影《我的1919》是由黄健中执导的历史故事片,陈道明、何政军、许晴等参加演出影片讲述了中国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一员参加巴黎和会的经历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1 班里同学一同观看了影片《我的1919》,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属于胜利国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只得到两个席位,并在多次谈判中饱受欺辱,直至最后拒绝签定凡尔赛合约的事由于事件过程发生在1919年,所以片名为《我的1919》,片中的“我”则是整部影片的主人公:悲哀的外交才子-----顾维钧 1919年,正是国内动荡,外交紧张,英雄辈出的年代,李大钊、闻一多、鲁迅以及数不胜数的伟大思想家或政治家出自这个年代可影片中的顾维钧还有另一过人之处----雄辩电影开始不多久,顾维钧刚来到大使馆就随陆征祥总长就中国席位一事与法国总统克里孟梭进行秘密会晤,当时,顾维钧的不卑不亢的态度,严厉坚定而又不至于咄咄逼人的话语,将他在外交上的天才展露无疑,克里孟梭也对他十分赏识,可中国终究只有两个席位。
辩论会上,顾维钧利用日本外交官的丢失手表,发表了一场慷慨淋漓的演讲,动人心,鼓壮志你们日本,在全世界的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山东省的三千六百万人民,该不该愤怒呢?四万万的中国人该不该怒呢?……中国人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句句热烈澎湃的话语,让各国议员无不在下面交头接耳,点头默叹 乱世多英雄,英雄多磨难坚定正义的的顾维钧却多次遭到同伴的误解,辩论会后,他的同伴都说他太气势逼人,锋芒毕露,不懂得外交方法,偷窃牧野男爵的手表,费大国风范可有谁能体会他的苦衷,每逢重任,所有人都把重任推给顾维钧,都怕承担不了责任,唯有顾维钧单枪匹马在各国领导面前代表中国谈判、会晤,为山东问题而努力顾维钧的好友肖克俭也在责怪顾维钧,说他懦弱无能,说谈判无法解决问题顾维钧没有一个知己,没有一个支持者仅靠一己之力,终究无法挽回最终顾维钧大义凛然的没有签下辱国的凡尔赛合约 外交关系永远是政治上最具有难度的题目现金,虽然社会较为安定,但外交并不顺利,与美国,与日本…中国与许多国家之间都存在隐秘的问题,或因为领土,或因为资源,或因为历史,数不尽的原因,数不尽的问题 1919年的事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决不能盲目动用军事力量,除非属于自卫,再动用军事力量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在国际上,外交事务上,定要谨慎,不卑不亢,因为这不是个人恩怨,一个人代表的是一个国家 顾维钧的事例值得我们思考,到底应当如何处理外交事务?很可惜,外交多变,没有永恒的定论不论怎样,我们都应学习顾维钧,遇事冷静,热爱祖国,让中国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2 《我的1919》无疑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其表现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明的外交使节顾维钧等,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种.种过程更有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从而讴歌了中华民族勇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源远流长的爱国情义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这样一条“真理”素来以沉稳、儒雅风格著称的中国大陆实力派演员陈道明在片中扮演的顾维钧非常引人注目,其将顾维钧身为炎黄子孙的尊严气节及外交家的睿智潇洒等都表现得入木三分,不论是澎湃之时还是伤感无奈,都予以观众们真情触动 由于本片是一部专题的反映民族情感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不论是哪个角度都折射着发人深省的气息陈道明的出演也很好的贴近了更为年轻的一代观众因此不妨从感性的层面来表达一下感受了 影片初始的几分钟里,貌似使用了侧面与正面、国外加国内这俩“派系”的某些细节穿插,间接为主的反应了当时的历史背景。
所以即使是完全没有接触过当时历史的人也可体会到那种虽属乱世但惟德馨的气息陈道明等,则是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项铁律一路贯穿 上述简洁的概括基本上也足够了,太过具体的情节故事之始末,其实不用过于追究,史实就是史实不过,还有一个应专门提及的问题,就是本片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我自己本身,虽没有足够把握来评定,只是想从被触动最为深刻的情节处来寻求答案包括我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名称不在话下,还有跟“和会”有关的专用词语都被反复着,过多讨论那些没有必要那接下的,个人意见就是‘欺骗’及‘出卖’还有‘四万万同胞’等这些词其实不用专门的填补到戏词当中,应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想法基本上会被认可的还有“侵犯权益”等用意的词汇也不在少数这样一来,若是针对该脉路,就等于内申体现了一个重要问题:不管当时还是现在,占世界人口相当比重的,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其利益需被维护并不是某几类人或事专门写到某条规定里的而且通过故事的始末可以告知人们,我们的利益往往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站出来澄清和加以维护本片也不愧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史实案例”----不需再去进行诸多的‘雄辩’,可靠性多年后依旧一目了然影片也就可以顺应自然的向国内以至世界的影众们,毫无顾忌的讲述人们不应漠视的种.种道义。
上述这些应不失为本片的轴心骨之一 所以,对于史学比较精通的朋友,其实不需要重复的.观看本片因为其起到的就是一种真实的、警示后人的作用,内容相当坦诚,事实早已摆在那里不论任何一个群体都无法扼杀,这无疑也是影片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来,回到现在,我们当前的新一代,具备的预见能力毫无疑问会更加强大当下的各个民族,都可借助更多的历史事实,还有更科学的‘社会公式法则’来推算咱们的将来那是不是说于当代,咱可以较过去更适于防患于未然?好比火苗还未充分燃烧时,由一个小孩子也可将其扑灭或加以限制,若等到火势已经非常凶险,不论是城市还是郊外、过去还是现在,这种情况可能就不是一回事了比方现在的亚利桑那山火;当年的圆明园之类----估计都不是小孩子能够去举足轻重的,至少要交给消防队来处理,至于处理过后收效如何上述例子而言一般世人都有目共睹,点到为止吧 再回到片中,日本的咄咄逼人,陈道明饰演的顾维钧于影片明里暗里都提示着当时欧美诸强----他们纵容般的所谓调停协助,实际上也将自己的“利益”长远来讲摆在了风口浪尖这从某个角度,体现了宽容智慧的国人,以客观的态度和形式警示了世人……欲望是没有极限的,如果不加以合符情理的限制,必将造成长远的后患。
因为不说其他,我们这个世界的资源现在过去都是相当有限,经受不起太多纷争战火的洗礼维护世界是长远的大计,仅靠某个别国家不可能有怎样的收效,可那么多国家却不自觉的反其道行之,这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深刻伏笔 再有不得不提的,就是顾维钧的好战友肖克俭他以最震撼的方式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可相信咱们更希望他们这样的钢铁斗士能留下来,好指引我们如何迈出下一步但他们没有这样选择,因为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十万火急,已经没有时间用更平和的方式去作唤醒了言下之意,只要是知道这段悲壮史的民族成员都对其生命的痛失附有连带的责任义务而还清了这笔“债”的人现有多少?可反之,有的时候,埋怨的声音好像更为响亮……究其因,该归属哪些方面呢?其实人们大都心知腹明冥冥中,我想到了影片的最后一幕,标写着几行醒目的大字字幕意思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中国人民敢于说不敢说不于片中指的是开始敢于向列强们说不但实际上,于日常中,去针对我们自身的某些情况,说起不来应貌似更为“便捷”,可事实往往有所区别对这个问题,可能好比去评判他人之前,应先基本上管好相关的自我,这样去做评判才易收效不知有无共识,仔细一想,以一定标准来管好自己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恰好影片中也有“呼应”的陈述,就是陈道明机智巧妙的用日方人员怀表作以铺垫,引出了激情有力的辩论,使得会议代表们都以掌声回应……由于制片方导演明显在此段情节中下了功夫,无疑使之成为本片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幕因为这说明了很浅显的世理:不论是民族还是群体个体,如果连自己的利益尊严还有言行都懒得去维护和评价,那周边的人甚至是物,有谁还心甘情愿的去为你效劳这种可能忽略不计吧,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反之还会因此饱受侵害但世界就是有其残酷的一面,很可能还会使得自身所处环境都跟着一起受罪遭殃所以咱们把这些理综合,再等价至刚才提到的先以一定标准来管好我们自己,再去……的那段,便会发现二者其实是作同理看待啦,而与之可生共通同理的,又何止一二 上述只是浅显的道理,不过本片在一定程度上难道不就是在提示激励我们不要等到崩溃之时才去认真反省吗我们的世界总是处于变革起伏之中,不久的将来,很多事物都还无法明确想要适应和发展,则需在自己不断努力的前提下;重要条件已经到位之时,才好考虑兼顾和促进其他群体的事宜等不然,就算是再给力的点子都多半是行不通的----这又可联系到片中同理的“弱国无外交定律”,其对于民族和个人来说都绝对可以“灵验”,时间问题而已。
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3 历史让愤怒又一次出现在了1919年的法国巴黎只见一群外国贵族正在参加一个室外会议,主持人正在说“中国代表顾维钧先生因……”,一辆黑色的马车飞奔而来,车上做的正是这位具有绅士风度的中国人——顾维钧,中国赴巴黎和会的五个代表之一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他赶赴巴黎和会,为了中国人的主权,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然而他感受到的却是落后挨打的悲哀,肩负着弱国子民的悲愤 作为中国代表的他应以何种态度来面对呢?面对外国代表所提出的“中国在战争中未伤一兵一卒”,他从容不迫,拿出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付出,一座座的坟墓,满载着中国人民沉痛的.悲愤,满载着不可改变的既定事实这一切,使外国代表哑口无言影片中顾维钧的发言“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如同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不仅使当时的与会代表掌声如雷,也使今天的我们为之全场鼎沸他的言辞铿锵有力,包含有憋屈在心的个人愤恨,更是压抑已久的整个中华民族愤怒的爆发顾维钧面对日本代表的威逼利诱,泰然处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这种不为利诱所动的精神多么可贵啊!法国女士让娜在顾维钧被人民的呼吁压得快要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她说“他和你们同样爱国”,听啊!这是出自一位外国友人的愤怒。
“是人民把你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坐标位上的”,对于影片中肖克俭等人的爱国行为,我们就不难理解,有谁能说肖克俭的自焚牺牲毫无价值呢?没有人能这么说虽然他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他在努力的唤醒着周围的人民,唤醒着人们的爱国意识他有权力用自己的方式来诠释自己的内心情感他呼吁着、维护着自己祖国的主权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弱国无外交”,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巴黎和会中唯独中国是在战胜国中没有得到任何战争赔偿的国家,也是在凡尔赛和约中唯一没有签字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愤怒的表现 “中国人是永远也不会忘记这沉重的一天”,弱国无外交吗?弱国更需要用外交手段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巴黎和会上的那一幕,久久地在我的心头萦绕弱国无外交,落后要挨打,这一惨痛的教训,使我明白了许多就让这沉痛的教训停留在历史的1919吧!历史已成历史,愤怒激励着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也永远也不敢忘记这惨痛的历史,回归现实,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迎接挑战! 爱国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500字4 1919年,是残酷的战争结束的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驻美公使作为本国政府的全权代表赴法国参加巴黎和会中国虽然是战胜国,但在和会上却处处受到歧视,日本政府更企图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
辩论会上,顾维钧从很多方面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但巴黎和会最终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德国在胶东半岛的特权国内由此爆发了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