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川省宜宾市凉水井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38324571
  • 上传时间:2022-0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3.58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川省宜宾市凉水井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①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   ②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③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她全不理会那些事,只是直着眼睛,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   ④……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15.前两段都写到“头上扎着白头绳”,只是语段②中多了“仍然”一词,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语段④中把四十上下的祥林嫂描写成一个风烛残年的穷苦老妇模样,是否有些夸张?为什么?(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从上述第①②④段的三次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祥林嫂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必要的丧失迟子建在云南的大理,有天傍晚我在河岸散步,在石桥的一端突然与一个人相遇他衣着洁净,笑嘻嘻地望着桥下的流水,那样子仿佛水中有他美如天仙的新娘古朴的石桥、平静的河水、清朗的月光,这种充满古典情怀的场景使我对那人产生了好奇月色给他的脸涂上一层柔和的光彩他入神地微笑着,一动不动地望着河水如果不是他始终如一地、毫无顾忌地笑着,我想不到他是精神失常者他与我擦身而过,像大多数的精神失常者一样,走路很散漫,晃晃悠悠,有一种逍遥感我想象他为何而精神失常?这世俗生活中能制约、桎梏和诱惑人的种种事物我都想了一番却得不到任何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丧失了世俗人要为之奔波、劳碌、明争暗斗的职称、住房待遇、官职、金钱、荣誉等等累人的东西那么他心中留下的那一点是什么?留下的必定是唯一的、单纯的、永恒的、执著的东西这种东西带给了他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他的笑常常使我警觉,这使我想起了里尔克,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有时候朋友或亲人破坏了他这种孤独感,他就会离他们而去这种孤独感是否是精神失常者心中仅存的一种古典诗意之美呢?距离产生了,客观、清醒和冷静的良好品质必然在人的身上出现,而距离总是以丧失作为前提的。

      必要的丧失是对想象力的一种促进和保护许多秀山秀水、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频频产生过大学问家,而很大气的艺术家却寥寥无几,我一直以为这样尽善尽美的环境没有给想象以飞翔的动力,而荒凉、偏僻的不毛之地却给想象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没有了满足感、自适感,憧憬便在缺憾、失落、屈辱中脱颖而出,憧憬因而变得比现实本身更为光彩夺目怀旧是否是一种丧失呢?我认为是尽管怀旧的形式本身是拾取和藕断丝连,但就怀旧的事物本身而言,它却是对逝去事物的剔除和背叛,因为你不是怀恋已逝的所有事物,而是只对一件事物情有独钟那么你在怀旧时,就意味着你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你用阅历和理性判断出了一种值得追忆的事物,这种东西对你而言是永恒的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有怀旧情绪,这种拾取实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丧失,而这种丧失又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憧憬呢?我认为憧憬也是一种丧失憧憬是想象力的飞翔,它是对现实的一种扬弃和挑战现实太满或者太流于平庸了,憧憬便会扶摇而上,寻找它自己的阳光和雨露憧憬脱离尘世,当然就是对许多俗世生活的一种丧失怀旧和憧憬,这是文学家身上必不可少的两个良好素质,它们的产生都伴随着丧失而并不是任何人每时每刻都能怀旧和憧憬的,它需要营养的补充,也就是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一种近于怪癖的艺术家的精神气质。

      一个八面玲珑、缺乏个性的人是永远不会成为艺术家的,因为他们拥抱一切,缺乏问询、怀疑、冷静和坦诚,因而也就产生不了距离和美我又想起了在大理石桥上遇见的那个人以往我会像绝大多数人一样称他们为精神病患者,但我现在不那么以为了首先我已经不敢肯定这是一种病,当然就不能说他是患者了我们是用常人的眼光打量他们的,他们那不顾一切、彻头彻尾的丧失令我们疑惑不解,所以我们认定他们有病有一个小常识很说明问题,几乎绝大多数病的症状都伴有抑郁、焦虑、暴躁、惊慌的表现而精神失常者却表现出一种使人迷醉的冷静、平和及愉悦,这有他们脸上的笑容为证他们战胜了抑郁、焦虑、暴躁和惊慌,他们的心中也许仅存一种纯粹的事物,他们在打量我们时,是否认为我们是有病的?所以我只能认为他们是精神失常者,或者说是精神漫游者19.作者说“怀旧”和“憧憬”都是一种丧失,这两种“丧失”分别针对什么而言?请简要说明4分)高考资源网ww-w*k&s%5¥u                                                                                                                                                                        20.文章写到里尔克,说他“努力追求一种孤独感”,后又说“需要培养人的一种孤独感”。

      简析这种“孤独感”具体含义是什么?(5分)                                                                                                                                                               21.文章以“必要的丧失”为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必要的丧失”含义的理解     (6分)                                                                                                                                                               22.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大理石桥上的精神失常者,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19.(4分)“怀旧”这种“丧失”是针对“往昔”而言,指对往昔大部分生活的丧失(舍弃)。

      2分)“憧憬”这种“丧失”是针对“现实”而言,指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扬弃2分)20.(4分)指远离尘世的烦忧(2分),能够对自然、社会、人生进行客观、清醒、冷静的审视的一种独立精神境界(3分)21.(6分)“丧失”并非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是人生必需的2分)“丧失”是指人应该有所舍弃,即舍弃那些功利的欲望2分)而舍弃本身也是一种获得,在心中留下唯一、单纯、永恒、执著的精神追求,以达到安详、平和、宁静与超然的人生境地2分)22.(6分)文章开头写精神失常者,借从中受到的启迪引出关于“必要的丧失”话题;(2分)结尾再一次提到精神失常者,是借以审视常人的行为,深化本文主题2分)同时使得文章在形式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2分)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开 镰洪忠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了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过老屋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她窸窸窣窣地起床,厨房的灶窟里就有了噼啪的声响似乎,每一年稻子的开镰,都是这样的前奏,而且以月光与曙光为夹层当我醒来时,厨房饭甑里的饭都蒸熟了,茶筒里已灌了开水,母亲和禾镰却不见了踪影。

      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割为起点嚓,嚓,嚓,一丛低着头的稻子,刚好在母亲手里是盈盈的一把,割下几丛就是一摞我看着大丛大丛的稻子,在母亲的弯弯的齿状的禾镰镰口纷纷倒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禾镰还啄在禾戽上稻蔸上的镰痕,新鲜,平整,那拓展延伸的行数,是母亲俯身左右开镰的频率母亲衣服的后背上,明显有了汗渍留下的盐碱,白白的一片那抢收抢种的日子,仿佛日夜都混沌不清尽管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我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和村里人一样,都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一把木柄的禾镰,弯弯薄薄的,铁质的镰齿里可以生发出生活的无限美好那一垄一畈的稻田里,都是与母亲一样躬身舞动禾镰收割的父老乡亲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禾镰上壁,农夫也没得吃母亲类似的话语,来自于农家耕作生活的沉浸,好比有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着春种秋收的关联浸种、育秧、栽插、耘田、施肥、收割,既是乡土中国稻作的一种链接,也是我对稻子种植的程序性认识在村庄的炊烟袅袅中,在我的乡土田野记忆里,似乎所有的色调都与稻子有关稻子那阳光镀亮的色泽,那饱满而成熟的色调,又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遥远的童年,童年的歌谣复苏起来,少年时代的时光显影起来——瘌痢头,光油油;糯米饭,蒸芋头。

      芋头蒸不烂,赶你去讨饭;……手捧苞芦(玉米)粿,脚烘石炭火,神仙皇帝不如我……往往,诸如此类的童谣都是以我家乡婺源的方言为版本的,今天,已是乡村远去的拮据生活的写照,哼唱起来犹如古调民以食为天米,是稻的化身,是民间的福祉,是大地万物的象征如今,婺源乡村开镰庆丰收,民间有着自己的激情和独特的方式比如做新米粿、蒸汽糕、舞稻草龙,还有迎桂花灯、瓜果灯,人们总是用内心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庆祝丰收的喜悦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烟火,又是心灵的路径,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这也是我对婺源民间文化遗存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诸如婺源农俗中,正月初二贴联牵牛饮水祝愿耕牛平安的“开牛栏门”,正月初七开始祈愿驱邪攘灾五谷丰登的迎“社公”,秧田发青之际请土地菩萨、祈愿丰收的“安苗”,以及农历六月“卯日”敬祖先与五谷神的“吃新”,所有这些,应是我的父老乡亲对乡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