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播扬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7页2021年广东省茂名市播扬中学高二数学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函数f(x)=3x3-ax2+x-5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则a的取值范围是( )A. B.(-∞,5)∪C.[5,+∞) D.参考答案:D2. 现安排甲、乙、丙、丁、戊5名同学参加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服务活动,每人从事翻译、导游、礼仪、司机四项工作之一,每项工作至少有一人参加.甲、乙不会开车但能从事其他三项工作,丙丁戊都能胜任四项工作,则不同安排方案的种数是( )A.152 B.126 C.90 D.54参考答案:B【考点】D8:排列、组合的实际应用.【分析】根据题意,按甲乙的分工情况不同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甲乙一起参加除了开车的三项工作之一,②甲乙不同时参加一项工作;分别由排列、组合公式计算其情况数目,进而由分类计数的加法公式,计算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①甲乙一起参加除了开车的三项工作之一:C31×A33=18种;②甲乙不同时参加一项工作,进而又分为2种小情况;1°丙、丁、戊三人中有两人承担同一份工作,有A32×C32×A22=3×2×3×2=36种;2°甲或乙与丙、丁、戊三人中的一人承担同一份工作:A32×C31×C21×A22=72种;由分类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8+36+72=126种,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排列、组合的综合运用,注意要根据题意,进而按一定顺序分情况讨论.3. 现有A、B、C、D四位同学被问到是否去过甲,乙,丙三个教师办公室时,A说:我去过的教师办公室比B多,但没去过乙办公室;B说:我没去过丙办公室;C说:我和A、B去过同一个教师办公室;D说:我去过丙办公室,我还和B去过同一个办公室.由此可判断B去过的教师办公室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不能确定参考答案:A【分析】根据已知信息:首先判断B去过一个办公室,再确定B去的哪一个办公室,得到答案.【详解】C说:我和A、B去过同一个教师办公室 B至少去过一个办公室A说:我去过的教师办公室比B多,但没去过乙办公室A去过2个办公室,B去过1个办公室.B说:我没去过丙办公室,C说:我和A、B去过同一个教师办公室,A没有去过乙办公室所以B去的是甲办公室.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逻辑推理,意在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4. 有四个游戏盒,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在上面仍一粒玻璃珠,若玻璃珠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则中奖机会大的游戏盘是( )A. B. C. D.参考答案:D【考点】概率的意义.【分析】利用几何概型分别求出A,B,C,D四个游戏盘中奖的概率,由此能求出结果.【解答】解:在A中,中奖概率为,在B中,中奖概率为,在C中,中奖概率为,在D中,中奖概率为.∴中奖机会大的游戏盘是D.故选:D.5. 直线l过双曲线焦点F且与实轴垂直,A,B是双曲线C的两个顶点, 若在l上存在一点P,使,则双曲线离心率的最大值为( )A. B. C. 2 D. 3参考答案:A【分析】先设双曲线的焦点,直线,,,,由两直线的夹角公式可得,由直线的斜率公式,化简整理,运用基本不等式,结合离心率公式,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设双曲线的焦点,直线,可设点,,,由两直线的夹角公式可得,由可得,化简可得,即,当且仅当,即时,离心率取得最大值为.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双曲线离心率的最大值,熟记双曲线的简单性质即可,属于常考题型.6. 执行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是6,那么输出的p是( ) A.120 B.720 C.1440 D.5040参考答案:B7. 根据右边给出的数塔猜测1234569+8=( ) A .1111110 19+2=11B. 1111111 129+3=111C. 1111112 1239+4=1111D. 1111113 12349+5=11111 参考答案:C略8. 已知函数其中为实数。
若在处取得极值2,则的值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C9. 直线与曲线在第一象限内围成的封闭图形面积为( )A. B. C.2 D. 4参考答案:D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坐标为和,故直线与曲线在第一象限内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故选. 10. 用一个平面截去正方体一角,则截面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参考答案:A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若不等式≤k(x+2)﹣的解集为区间[a,b],且b﹣a=2,则k= .参考答案:【考点】其他不等式的解法.【分析】不等式≤k(x+2)﹣的解集为区间[a,b],且b﹣a=2,必须b=3,又b﹣a=2,解得a=1.可得直线y=k(x+2)﹣过点(1,),代入即可解出k.【解答】解:如图所示,不等式≤k(x+2)﹣的解集为区间[a,b],且b﹣a=2,∴必须b=3,又b﹣a=2,解得a=1.则直线y=k(x+2)﹣过点(1,),代入解得k=.故答案为:.12. 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过点A作平面的垂线,垂足为H,有以下四个命题:(1)点H为三角形的垂心。
2)AH垂直于平面(3)二面角的正切值是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参考答案:(1)(2)(3)13. 已知,且,若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14. 已知长方体的三边长分别是3,4,5,则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参考答案:50π【考点】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专题】计算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用长方体的对角线的公式,求出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即为外接球的直径,从而得到外接球的半径,用球的表面积公式可以算出外接球的表面积.【解答】解:∵长方体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长分别为3,4,5,∴长方体的对角线长为:=5,∵长方体的对角线长恰好是外接球的直径,∴球半径为R=,可得球的表面积为4πR2=50π.故答案为:50π.【点评】本题给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求长方体外接球的表面积,着重考查了长方体对角线公式和球的表面积公式,属于基础题.15. 已知且,现给出如下结论;①;②;③;④;⑤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参考答案:③④⑤.16. 计算定积分___________参考答案:略17. 一射手对同一目标独立进行4次射击,已知至少命中一次的概率为,则此射手的命中率为 。
参考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12分)已知m∈R,复数z=+(m2+2m﹣3)i,当m为何值时,(1)z为实数?(2)z为虚数?(3)z为纯虚数?参考答案:【考点】复数的基本概念.【分析】(1)利用“z为实数等价于z的虚部为0”计算即得结论;(2)利用“z为虚数等价于z的实部为0”计算即得结论;(3)利用“z为纯虚数等价于z的实部为0且虚部不为0”计算即得结论.【解答】解:(1)z为实数?m2+2m﹣3=0且m﹣1≠0,解得:m=﹣3;(2)z为虚数?m(m+2)=0且m﹣1≠0,解得:m=0或m=﹣2;(3)z为纯虚数?m(m+2)=0、m﹣1≠0且m2+2m﹣3≠0,解得:m=0或m=﹣2.【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基础题.19. 某高三理科班共有60名同学参加某次考试,从中随机挑出5名同学,他们的数学成绩x与物理成绩y如下表:数学成绩x145130120105100物理成绩y110901027870 (1)数据表明y与x之间有较强的线性关系,求y关于x的线性回归方程;(2)本次考试中,规定数学成绩达到125分为优秀,物理成绩达到100分为优秀.若该班数学优秀率与物理优秀率分别为50%和60%,且除去抽走的5名同学外,剩下的同学中数学优秀但物理不优秀的同学共有5人,请写出2×2列联表,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数学优秀与物理优秀有关?参考数据:,;,;参考答案:(1);(2)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1的前提下认为数学优秀与物理优秀有关。
分析】(1)依据最小二乘法的步骤即可求出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2)根据题意写出列联表,由公式计算出的观测值,比较与6.635的大小,即可判断是否有关详解】(1)由题意可得, 所以,,故关于的线性回归方程是2)由题意可知,该班数学优秀人数及物理优秀人数分别为30,36,抽出的5人中,数学优秀但是物理不优秀的共有1人,故全班数学优秀但是物理不优秀的共有6人,于是得到列联表为: 物理优秀物理不优秀合计数学优秀24630数学不优秀121830合计362436 于是的观测值为,因此,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的前提下认为数学优秀与物理优秀有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以及利用列联表进行独立性检验20. 已知函数.(1)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求的值;(2)当时,求证:;(3)设函数,其中b为实常数,试讨论函数的零点个数,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1)(2)见证明;(3)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函数的导函数,表示出切点的纵坐标,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列出方程,由此即可求出切点的横坐标;(2)设,求出函数的导函数,令,列出表格,观察即可判断出函数的最小值,从而证明;(3)根据题意,构造出函数,求出函数的导函数,分情况讨论b的取值范围,当b≤0,根据与0的关系判断出的零点个数;其次当b>0时,结合x的范围判断出函数的单调性,这里要注意当x>2时,根据b的范围即、和来判断的零点,由此即可知的零点个数.【详解】(1). 因为切线过原点,所以 ,解得:. (2)设,则.令,解得. 在上变化时,的变化情况如下表x(0,2)2 -0+↘ ↗所以 当 时,取得最小值. 所以 当时,,即. (3)等价于,等价于.注意.令,所以.(I)当时, ,所以无零点,即在定义域内无零点.(II)当时,(i)当时,,单调递增;因为在上单调递增,而,又,所以.又因为,其中,取,表示的整数部分.所以,,由此.由零点存在定理知,在上存在唯一零点.(ii)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所以当时,有极小值也是最小值,.①当,即时,在上不存在零点;②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