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品)职业道德1.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10328240
  • 上传时间:2022-12-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50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职业道德一、 选择1、 道德二字合用,始于战国时的荀子2、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3、 整个复杂的道德现象分为:道德意识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活动现象4、 内化的规范称为良心5、 道德把握的主要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 道德把握世界的主要手段是进行道德评价7、 道德把握世界的目的是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和选择能力8、 道德的社会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是伦理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对立的观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9、 劳动是道德产生的根源10、社会分工是道德形成的关键11、维护氏族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12、维护部落氏族内的自由平等,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13、维护或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屈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制社会道德最基本的内容14、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15、利己主义是资产阶级道德的核心,也是它的最基本的原则16、自由、平等、博爱是资产阶级的主要道德规范。

      17、职业就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18、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19、职业道德的正式形成是在奴隶社会20、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所倡导的首要内容21、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产生的社会基础22、中国第一个办起了“私学”的是孔子23、在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教育方式是“私学”24、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这个词25、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私学是儒墨两大学派创立的,儒家私学以孔子为最盛墨家私学以墨子为首26、1794年,法国第一个建立了巴黎师范学校,首开人类师范教育的先河27、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28、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29、教师职业作风是教师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30、职业技能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应当具备的技术和能力31、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32、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33、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育人3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摄教师职业道德全局和贯穿教师职业道德始终的准则3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统领整个教师职业体系36、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总纲37、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教师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总方针38、教师职业道德应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其中,人道主义原则居于较低层次,全面发展原则居于最高层次,教书育人原则居于中间层次39、人道主义则泛指一切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保障人的权利的道德思想体系40、人道主义的发源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41、所谓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以人道主义的言行影响、培养学生4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社会职责,是教师对社会应尽的义务43、教书育人是对教师这一称谓的最简洁、最准确的解释44、能否自觉的做到教书育人,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最重要标志45、所谓教书育人就是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要自觉地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并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反对三种倾向:分家论、自发论和代替论46、我们的教育方针的核心是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47、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目标,也是社会发展所要最终达到的目标48、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来认识49、所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50、教师正确对待职业的行为规范是爱岗敬业、依法执教51、热爱教育工作,一要畏业,二要爱业,三要乐业,四要创业52、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行为规范是热爱学生、教学相长53、师爱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一是目的性,二是广泛性,三是科学性看书152页)53、“罗森塔尔效应”实质上是师爱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54、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业务的基本规范是严谨治学、博学多才55、教师的治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专业知识的研究,二是对教育规律、教育方法的研究56、智德是指教师在对待科学知识的态度上,在追求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57、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教学能力、思想工作与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58、教学能力是教育能力的核心59、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它的基本规范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60、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主要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范畴61、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教师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思想的人第一次将“师表”二字连用的是司马迁62、教师正确处理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关心集体,团结协作63、教师之间的关系具有二重性:协调性与矛盾性64、旧社会读书人往往自视清高,形成门户之见,相互排斥、相互轻视,这就是所谓“文人相轻”65、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行为规范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66、风度仪表是人的精神气质及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服饰上,要做到整洁高雅在神态上,要做到愉快亲切在言谈上,要做到谦逊文雅在举止上,要做到稳重端庄在待人处事上,要做到真诚热情67、广义讲,凡是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现象的特性、方面和关系的基本概念,都是教师道德范畴68、教师道德范畴是反映教师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最本质的概念69、义务分为两类:自然义务和社会义务70、教师职业义务就是教师对学校、学生、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师集体所承担的责任,所应履行的职责71、教师道德义务的特点:第一、 履行教师道德义务是教师自愿选择的结果第二、 教师出于道德义务选择行为,不企求相应的报酬。

      第三、 教师道德义务的内容必须付诸行动才具有现实意义72、教师义务心就是教师在社会生活种,在履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义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职业义务的自我意识73、教师的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教育劳动中对教师责任的自觉意识,是教师在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教师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在教师意识中的有机统一74、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第一, 教师行为前的选择作用第二,教师行为中的监督作用第三,教师行为后的自我评价作用75、教师职业荣誉就是对教师职业行为的社会价值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76、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77、教师职业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实践中,以自己出色的劳动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和理想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78、道德行为的特征:    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主体自知的行为    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身的自我选择的行为    道德行为是道德行为主体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79、道德行为依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即善行和恶行80、道德行为的选择是指同时存在几种可能的行动方案时,道德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念自主地决定按照某一种方案行动,以实现自己的道德意图的道德活动。

      81、自主性是道德行为选择的本质特征8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原则8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表现为两种形式,即社会自由和意志自由    教师的社会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的外在可能性    教师的意志自由是教师道德行为选择内在自由    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表现了人的能动性和主动性84、教师道德评价依据其主体不同可以分为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85、良心、内心信念是教师道德自我评价的基本形式86、教师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锻炼改造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和达到的师德境界87、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道德必然性与个人道德选择能力之间的矛盾88、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89、教师道德内化的三个阶段:服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90、道德品质是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倾向的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总体的根本属性91、教师师德情感是以“爱”为基本特征的    爱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情感爱学生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

          92、道德习惯是构成道德品质的最终环节二、 判断1、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具有决定作用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3、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4、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调节手段5、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6、道德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关系变化具有不同步性7、道德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8、道德社会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它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9、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进步的10、道德是在批判继承中发展的11、职业道德在调节范围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从事本职业的人员12、职业道德在功能和效果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成熟性13、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出现,是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条件14、人们从事的各种职业活动,是各种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15、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道德在深度上注重了人的价值16、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主要是部落、氏族的一些首领、以及老人、能人和妇女他们的从教活动是教师职业的萌芽17、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教师职业产生的历史前提18、市场经济强化了教师职业道德的三种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平等意识19、反映市场经济道德秩序的道德原则的规范,主要有三点:公正平等、诚实守信和互惠互利。

      20、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21、教师的劳动与其他劳动有一个明显的不同,那就是教师本人既是劳动者,又是劳动手段22、从劳动对象看,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23、从劳动对象看,教师职业劳动具有创造性24、从劳动结果看,教师职业劳动具有长周期性25、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在于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成现实的劳动力,即教师的劳动是劳动力的再生产,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6、教师道德意识具有自觉性27、教师道德行为具有示范性28、教师道德影响结果具有深远性29、在道德影响上,教师职业道德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广泛、深刻、久远的:特点所谓深刻,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所谓久远,是指教师道德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精神风貌,还会影响学生的一生30、调节教师的行为,从而实现对教育过程的协调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31、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是: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3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的自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