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爱家乡的油菜花.doc
3页主题:我家附近的田野金黄的花海 一、设计意图:在人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人们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与植物发生着各种联系教育家陈鹤琴曾说 “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 ,是我们的活教材 进入大班,幼儿的目光开始投向周围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思维也更加活跃起来他们对周围事物探索和发现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对问题的探究越来越主动而植物作为每天出现在幼儿生活中的内容,在很多时候引起了幼儿的关注春天来了,家乡的油菜花是那么繁盛,田野里、沟渠边、河沿上一大片,满眼都是,站在田野上,简直就是花的海洋,到处都是一片绿色,黄色那么纯,仿佛画家用柠檬调出来的,蜜蜂在忙着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这时,飞来一只黄蝴蝶,一转眼又不见了,我立刻想了古人“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样的诗句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 “养料”,以便于使幼儿更好地了解我们身边常见事物的奥秘二、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构成2.引导幼儿了解菜籽油的来历,感知整个生产油的过程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认识事物能力及观察能力。
4.引导幼儿认识油菜的生长过程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到田野里去参观油菜花;生产菜籽油的视频资料 2.油菜花PPT、成熟的菜籽种子、未放油的菜及放油的菜四、活动重难点:让幼儿了解油菜的生长过程和用途五、活动过程:(一)通过播放音像资料,结合看到的实物感知油菜花1.观察讨论:A.你认识油菜花吗?它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说一说B.出示实物油菜花,引导幼儿观察油菜花的外形特征和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油菜让幼儿知道它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油菜花的颜色、形状,闻到的油菜花的味道,摸到的油菜花及未成熟种子的感觉二)出示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油菜花的播种和收获季节1.带幼儿欣赏农民伯伯收割油菜的情景,欣赏前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如:农民伯伯是怎样收割油菜的?油菜是从哪里来的?它们收割前是什么样子的?2.幼儿带着自己的问题欣赏,自己寻找问题答案小结:交流了解“油菜的一生”几农民伯伯要做的事情,如:什么时间种植油菜?怎么种?经过多长时间油菜成熟?农民伯伯在这个时间要干那些事情?什么时间收割油菜?(了解油菜的生长过程:种子——秧苗——拔种——结出果实——留下种子。
农民要做事情:种下种子——浇水——锄草——施肥——打农药——收割三)结合实物,认识成熟的油菜籽种子1.每小组发一碗油菜籽种子,请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2.交流对油菜籽种子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怎样产菜籽油的好奇心四)了解生产菜油的整个过程,及了解油的价值1.播放音像资料,让幼儿充分感知生产油的全过程2.为每组幼儿提供两盘菜,一盘是放油的菜,一盘是未放油的菜,请幼儿品尝3.交流放油的菜和未放油的菜在味道上有什么不同4.交流菜油的各个不同的价值5.教育幼儿尊重农民的辛勤劳动,养成爱惜粮食的习惯六、活动延伸:1.带领幼儿在种植区种油菜,及时关注它的生长过程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七、活动反思: 油菜花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最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再带幼儿一起观察、讨论,幼儿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于是在开展讨论时,幼儿就会有好多的东西想说,在说的过程中,幼儿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儿从中积累了许多的知识经验,所以,主题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主题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经验,或者太过深奥的东西,都是幼儿不喜欢的,主题也是比较难开展的。
由于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较积极,通过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手感知,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 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对陌生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尝试着与自己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走出“小课堂”,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放飞心灵的翅膀,这将会让他们受用终生这个主题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它已经给孩子们和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不单纯是了解了春天的基本特征,更多的则是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唤醒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体验到了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