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测练习 (15).doc
4页鲁教五·四学制2001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两首》评测练习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小学 车昀本课的测评练习包括诵背古诗、想象画面、想象诗境、有感情朗读、学写诗句等1.回顾学过的描写秋天的诗【出示图画】看着图画,吟诵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评测分析:课的伊始既训练了学生的古诗朗读,又奠定了古诗学习的基调,营造古诗学习的氛围2.想象画面出示《夜书所见》的前两行】播放秋风吹梧叶的音效听着这样的风声,诗人见到了什么样的梧叶?(学生描绘风吹梧叶的画面)这萧萧之声让诗人感到了阵阵寒意,他抬头望去,又看到了什么?(学生描绘江上秋风的画面)【出示《夜书所见》的后两行】诗人见梧叶,见秋见,往远处一看,又看见了什么?这童年的记忆不仅有捉蟋蟀的快乐,诗人还想起了许多许多……【评测分析:借助想象,一个词会化为一个立体的形象,一句话会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一首诗会幻出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读中想象,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充分体验作者的情感随着画面的立体与丰满,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加强,才能将所见之景与“动客情”有效融合3.想象诗境【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前两句】平日里,王维遇到各种生活中的问题,需要自己面对;节日里,王维的孤独与他人的团圆形成鲜明的对比。
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此时王维的心已回到了故乡,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家人们此时登上了高处,都插着茱萸,唯独少他一人,他仿佛听到弟弟妹妹在说着什么?王维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家人说呀!他会说什么呢?【评测分析:三年级学生没有离家的体验,很难感受“为异客”的心境平日里”、“节日里”以及“王维与亲人隔空对话”等情境的创设,为孩子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搭起了桥梁,教师引导学生依境索意,学生自然感同身受4.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夜书所见》的前两行】诗人想家,想亲人了,所以他说——谁再读,读出诗人听到、感觉到的寒声,读出他心中的孤独苦闷——【出示《夜书所见》的后两行】是啊,深夜,儿童挑促织的画面引起了诗人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勾起了他对家乡、对家人深深的思念——这画面里有儿童挑促织的快乐,也有诗人想家的忧伤——【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前两行】别人全家围坐,吃着重阳糕,17岁的王维此时却——独在异乡为异客别人合家团圆,一起喝酒赏菊,17岁的王维却——独在异乡为异客别家兄弟欢声笑语,同插茱萸,17岁的王维却——独在异乡为异客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两句】他仿佛听到了家人深情的话语,不禁发出了这样的叹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评测分析:“读”不仅可以做到“不待解说、自晓其义”,更重要的是可以在读中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出于口,明于心”的语感,享受语言美的熏陶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进行反复不断地、有感情地吟诵通过画停顿符号、看手势读、教师范读、指导读、复踏读等方式,教给学生如何读出古诗的味道、神韵、意境,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让学生学会积极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中,与诗人一起深浸在思乡的情绪中5.学写诗句【出示:书法田字格: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请同学们拿起笔把这一千古佳句写下来,记在心里学生在田字格本子上书写测评分析:此处总结提升,“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佳句,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让孩子在静心书写中,也细细品味诗句的魅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散爱家、家国的乡土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