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件: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躯体运动的调节ppt课件.ppt

53页
  • 卖家[上传人]:优***
  • 文档编号:61405693
  • 上传时间:2018-11-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31MB
  • / 5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肌群协调性收缩,依赖于CNS、外周感受器 (特别是骨骼肌本体感受器)信息传入,★ 骨骼肌具有两种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2,反射运动 最基本和简单的运动, 由特异的感觉刺激引起, 产生的运动有定型的轨迹, 不受意志控制,刺激--反射即自动地发生, 运动强弱因刺激大小而异,而不能被随意改变, 较短时间内 完成,所涉及的神经元数量较少节律性运动: 如行走、嘴嚼和呼吸运动,3,随意运动: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指向一定目标的运动, 对感觉刺激的反应或因主观意愿而产生, 运动的方向、轨迹、速度和时程等都可随意选择, 并可在运动执行中随意改变, 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 CNS各级结构均参与对它的调节, 较复杂的随意运动需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逐渐完善4,骨骼肌内的两种本体感受器位置示意图,5,肌肉本体感受器及其构成的反射通路,6,,,7, 骨骼肌有两种纤维成分:快肌和慢肌 骨骼肌活动直接受前角运动神经元控制 前角运动神经元是CNS调控运动和姿势的“最后公路”,8,,,,9,β运动神经元: 支配梭内肌,也支配梭外肌 ★ 运动单位(motor unit) 一个α— 运动神经元及其支配的全部骨骼肌纤维,10,㈡ 牵张反射 (stretch reflex),1、概念: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 引起 受牵拉的同一肌肉的反射收缩活动。

      11,牵张反射结构模式图,12,2、类型: A、腱反射(tendon reflex): (位相性牵张反射) 快速叩击肌腱引起肌肉收缩 B、肌紧张(muscle tonus): (紧张性牵张反射) 重力牵拉引起肌肉抵抗性持续性收缩13,14,●传入神经: Ⅰa 类传入纤维: 核袋、核链梭内肌均分布 环绕状分布(螺旋状未梢) 直径较粗(12~20μm) Ⅱ类传入纤维: 仅核链梭内肌 呈花枝状分布 直径较细(4~12μm),15,肌梭在骨骼肌中的位置和两类梭内肌纤维,核袋纤维 核链纤维,骨骼肌纤维,肌梭,16,●反射中枢: 腱反射:脊髓相应节段前角α神经元(单突触) 肌紧张:中间神经元与前角α 神经元(多突触) 如:膝反射:L2-4 二(三)头肌反射:C5-6 (C7-8) ●传出神经: α传出纤维( α1时相型、 α2紧张型) ●效应器: 梭外肌(快肌和慢肌),17,牵张反射的意义: 使肌肉保持一定的收缩状态,维持肌肉张力; 维持机体的一定姿势; 协调随意运动; 参与呼吸调节,维持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18,膝腱反射,19,,,20,21, 由主观意识支配而产生的骨骼肌运动称为 随意运动,㈢ 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 运动的起源 大脑皮层联络区; 运动的设计 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和小脑外侧皮层; 运动程序的编制与储存 皮层小脑。

      运动的指令(动令、执行) 皮层运动区→皮层脊髓和脑干束→骨骼肌,22,,,23,随意运动调节各级中枢结构,,24,㈠ 大脑皮层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和运动前区(4区、6区),25,26,27,28,2、其它下行性传导路 来源于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的侧支,由脑干核团换元后下行;主要协调肌群间运动,调节肌张力(姿势);多为双侧控制,主要终止γ-运动神经元 ▲顶盖(网状、前庭、)脊髓束: 参与近端肌肉有关的粗大运动和姿势调节 ▲ 红核脊髓束: 参与四肢远端肌肉有关的精细运动的调节,29,3、传统传导路: ▲锥体系: 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构成; 传导发动随意运动的指令; 10-20%为单突触联系,完成精细动作 ▲锥体外系: 泛指锥体系之外的控制脊髓运动神经元的下行通路 包括:红核脊髓束、顶盖脊髓束和前庭脊髓束 主要调节肌紧张,协调肌群运动,维持平衡30,31,,,,,32,33,㈠ 脊髓的整合功能 1、脊休克(spinal shock) ●脊动物 ●脊休克: ★概念: 高位脊髓突然受到损伤,损伤面以下的暂时功能 丧失,进入无反射活动、无反应状态 ★表现: 运动、感觉和植物NS功能障碍,可恢复。

      34,★恢复: ★产生原因(机制): 突然失去高位中枢的易化作用(脊髓的依赖性) 高位中枢的调节包括易化和抑制 ★脊休克的产生与恢复说明了什么问题? ★临床联系: 低位脊髓横断伤→积极活动肌肉,锻炼?,35,36,,,37,38,,,去大脑僵直产生的部位和表现,39,40,●发生原因(机制): 正常时: 上位中枢(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小脑、前庭核等)通过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和抑制区)对前角运动神经元施加影响,使屈肌与伸肌的肌紧张度保持平衡 损伤后: ∵易化区>抑制区;∴牵张反射增强 ∵伸肌是抗重力肌,正常情况下反射活动强于屈肌 ∴伸肌 >屈肌 (牵张反射),41,,,42,43,,,44,,,45,节,46,,,47,48,㈢ 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两类: A、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震颤麻痹); B、运动过多而肌紧张减弱 (舞蹈病、手足徐动症),49,50,● 病变部位: 中脑黑质 ●可能机理: 黑质的DA递质系统功能不足, 纹状体的Ach递质系统功能亢进; 丘脑外侧腹核功能异常51,●治疗机制? 左旋多巴; M-R拮抗剂; 5-羟色胺酸; 手术切除苍白球52,53,。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