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度之外.docx
12页制度之外 篇一:界首市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 三、多选题 1、在宗法意识统治的熟人社会里,人们交往只需凭关系,不需要什么事先约定的规则血缘关系的远近就是行为依据,(A、别, B、义, C、亲)就是行为准则 2、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A、行政执法, B、司法, C、动态的立法, D、守法) 2、法治是制度、精神和文化(A、制度, C、文化, D、精神)的有机体 2、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A、自由, C、人权, D、民主)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 2、(A、法治, C、德治)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2 (A、平等性, C、应当性, D、公开性)是依法治国的特征 3、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B、精神, C、物质)的所有成果 4、儒家的特征是(A、提倡“中庸之道”, B、崇尚礼乐仁义, C、尊奉六经, 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 儒家推崇的是(A、修身, B、平天下, C、治国, D、齐家) 5、“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包括(A、儒家, B、阴阳家, C、道家, D、法家)。
5 大藏经按语系分为(A、巴利语系, C、藏语系, D、汉语系)系统 5、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A、耕作, B、发展、尊重, C、教育, D、培养)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A、人文精神, C、人文主义) 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A、等级观念, B、国家本位, C、宗法意识, D、礼治主义) 8、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A、精神, C、制度)两方面的因素 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A、四谛, B、五蕴, C、缘起) 10 公权力行为一般为(A、行政行为, D、司法行为) 6、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国方针,但总体包括(A、人治, B、德治, C、神治, D、法治. ) 7、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B、道德, C、法律)共同发挥作用 8、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编订和整理了(A、《诗》, B、《礼》、《乐》、《春秋》, C、《易》, D、《书》 )等教材 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A、四谛, C、五蕴, D、缘起) 篇二:外协管理制度 ICS Q/ 业标准 Q/XXX XXXXX—XXXX 企 外协管理制度 Outsourcing management system XXXX - XX - XX发布 XXXX - XX - XX实施 目 次 1 范围 .............................................................................. 1 2 职责分工 .......................................................................... 1 3 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与认定 ............................................................ 1 4 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采购 .......................................................... 2 5 供应商所供产品质量管理 ............................................................ 2 6 供应商的考核 ...................................................................... 3 附录A(资料性附录) 供方基本情况调查表 ..............................................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 供方现场评审表 ..................................................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 加工/配套协议 ................................................... 9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技术保密协议 ................................................... 10 附录E(资料性附录) 产品检验报告 ................................................... 11 附录F(资料性附录) 供方质量保证协议 ............................................... 12 附录G(资料性附录) 合格供方名单 ................................................... 14 外协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制定了 公司外协管理制度。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为 公司提供原辅料、外协、外购产品的采购及相应供应商的选择、评定和管理活动 2 职责分工 技术部职责 机械技术部和电气技术部负责提供新产品外协外购件的图纸、技术要求及质量认定 采购部职责 采购部负责外协外购件的采购、供应商开发及供方供货能力考察 库房职责 库房负责外协外购件的入库、保管、发放 质保部职责 质量保证部负责外协外购件的检验 财务部职责 财务部负责外协项目成本和效益核算,提出实施意见 总经理职责 总经理负责合格供方的批准 3 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与认定 外协供应商的选择原则是:“择优、择廉、择近”,应选择技术力量强、人员素质高、工艺技术管理先进、产品性能和质量确有保证、物美价廉、交通运输方便、原材料供应有保障、有一定生产能力、经营作风正派、信誉良好、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供方 由采购部根据公司安排和实际需求向供应商发出《供方基本情况调查表》(见附录A) 供应商填写《供方基本情况调查表》后,附上以下证书复印件(加盖企业鲜章):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质量(或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特种设备设计或制造许可证、国家规定的必须纳入强制认证的产品的认证证书、其它有关资质或证书一并交采购部。
采购部对供应商返回的《供方基本情况调查表》及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初选,初选合格的,可采取下列之一形式进行评定: a) 建议直接评定为合格供方或产品试用考察; b) 组织人员实地考察 现场实地考察、评审时,由采购部组织有关领导、质保、技术部等部门人员进行《供方现场评审表》(见附录B)评分现场评审的合格分数最低分为80分 现场评审合格的,由采购部门与其签订《加工/配套协议》(见附录C)、技术部签订《技术保密协议》(见附录D)后才能发放产品图纸,同时做好记录 由采购部通知供方按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生产并送样,样件应为供应商正常生产情况下的代表性产品,数量为2~10件(具体由技术部根据产品种类而定,基本原则为大件低数量,小件高数量) 在样件送达公司后,由质保部完成样件的材质、性能、尺寸、外观质量方面的检验,并填写《产品检验报告》(见附录E) 经样品鉴定合格的供应商转入试用期进行试生产,经3个批次的试生产,采购部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生产部评价质量状况及改进措施;采购部评价交付及服务及时性、服务质量;技术部评价工艺技术保证;财务部评价价格评分达到80分及以上的,由质保部与之签订《供方质量保证协议》(见附录F),而后将《供方基本情况调查表》、《供方现场评审表》、《技术保密协议》、《供方质量保证协议》、《产品检验报告》五份资料一并附后,交总经理最后批准。
在总经理最后批准后,采购部将其列入《合格供方名单》(见附录G),并建立好供方档案 原有合格供方需扩展的配套产品与已供货的产品,加工设备、工艺条件大致相近和相似,可直接申请公司领导批准样件生产,经样品测试合格,小批试用3批后直接列入《合格供方名单》 4 原材料、外购外协件的采购 所有原材料、外购外协件均须按公司发布的《合格供方名单》的供应商进行采购,特殊情况下的临时采购须经公司领导签字认可 质保部必须在确认原材料、外购外协件供货方是我公司的合格供方后才可进行检验,临时采购的凭副总经理、总经理的签字认可进行检验,否则不得进行检验 进厂验收和生产时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保部根据与供应商签订的《供方质量保证协议》进行索赔 5 供应商所供产品质量管理 供应商管理应遵循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稳定提高配套产品质量的原则 供应商必须签订了《供方质量保证协议》和《技术保密协议》后才能签订供货合同拒不签署协议的供应商,由公司领导通知采购部,有计划地削减该供应商供货量,在指定期限内取消其合格供方的资格 供应商必须对我司的产品实施检验,每批产品均应提供检验合格报告或合格证明、材质报告等以承诺所提供的产品合格。
在没有经过本公司事先书面通知的情况下,供应商不得改变供我公司产品的原材料、重要生产工艺或设计参数 供应商在变更厂名时,必须提交新厂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及变更厂名的通知函通知函应包括更名前和更名后的厂名、法定代表人、开户行、账号、税务登记号、、地址、邮政编码等信息,并盖有更名前和更名后的有效印章如果变更厂名后工厂条件(如地址、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发生了变化,须重新进行现场考察以确定新的工厂条件是否满足合格供方规定的要求 采购部负责根据供应商的要求下发供应商更名通知到公司相关部门,并建档备查 供应商连续一年未供货,再供货时应重新进行样品测试和小批量试用,必要时还需进行现场实地考察连续二年未供货的供应商,其资格自动取消当其要求重新供货时,必须按新供应商选择和评定程序重新审理 质保部每月对各合格供方所供产品质量状况进行统计,适时向供方发送产品质量信息纠正/预防措施单,对出现较多质量问题的供应商,先责令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再根据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确定是否暂停其供货或取消其供货资格 6 供应商的考核 《合格供方名单》实施动态管理,每年年底评定一次评定由采购部负责组织,评定的依据为供应商的考核结果。
根据评定结果对合格供方名单进行修订 考核对象 被列入《合格供方名单》的所有供应商 考核方法 a) b) c) d) e) 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实行评分等级制度,满分为100分 评分大于或等于90分的,为A级供应商; 评分大于或等于80分,低于90分的,为B级供应商; 评分大于或等于70分,低于80分的,为C级供应商; 评分低于70分的,为D级供应商,即不合格供应商 计分项目和评分标准 a) 质量状况:50分×(1-不合格件数/总交货件数); b) 交付及时性:20分×(迟交货批数/总交货批数); c) 服务质量:10分(服务质量好,用户满意10分;因服务质量问题导致用户抱怨5分;因服务 质量问题导致用户投诉及索赔的0分); d) 纠正措施:15分(纠正措施按时回复并实施有效15分;纠正措施不按时回复,但实施有效13 分;纠正措施按时回复但效果有限5分;纠正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