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十四美苏争锋(含解析).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精品****大师
  • 文档编号:202079364
  • 上传时间:2021-10-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5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十四 美 苏 争 锋(40分钟 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一种观点认为,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另一观点认为,冷战源于美国一直坚持的门户开放原则与苏联从沙皇时代继承来的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根本性对立和冲突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冷战原因分析最为准确的是 (  )A.苏联沙文主义与美国的扩张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原因B.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推动了冷战时代的到来C.冷战源于意识形态对立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D.美苏冷战孕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时期【解析】选C美苏冷战在很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这是因为十月革命后,苏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产生冲突,这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对立而门户开放原则与势力范围原则之间的对立属于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故C正确A只体现了地缘政治环境中的利益之争,未解读另一种观点故A错误B未提及苏联的影响,故排除B;D的表述只是对第一种观点的简单概括,不能反映材料主旨,故D错误2.(2021淮安模拟)如图为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戴将军,美国的哈巴狗》,其中“戴将军”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

      据此可知,当时 (  )A.多极化趋势已出现B.美国完全控制法国C.欧洲复兴计划失败D.意识形态对立严重【解析】选D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漫画主要体现了冷战时期苏联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态度,这种敌视也反映到艺术创作领域,表明当时两大阵营意识形态领域对立严重,因此D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多极化趋势,A错误;B中“完全控制”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与史实明显不符,欧洲复兴计划取得了成功,排除3.(2021苏州模拟)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中说:“挽救之道在于打破险恶的周期循环,恢复欧洲人民对他们国家和整个欧洲的经济前途的信心……美国的任务是以友好态度协助草拟欧洲计划,而在这个计划实施后,就吾人能力所及,予以全力支持这一任务 (  )A.缓和了国际局势B.推动了欧洲的政治一体化C.造成了欧洲的分裂与对立D.确立了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解析】选C据题意可知“这一任务”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根本目的是遏制苏联,从而实际上造成了欧洲的分裂和对立,故选C;马歇尔计划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排除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而非政治一体化,排除B;该计划并没有确立美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排除D。

      故选C4.1948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曾经告诫国会“美国必须大规模地,而且可能不断扩大规模为中国政府的军事努力承担费用,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承担费用这反映了 (  )A.中国共产党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B.美国将退出其在远东的势力C.国民政府无力维系其统治D.民族战争即将迎来最终胜利【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马歇尔要求美国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结合材料的时间是1948年可以看出,当时国民政府的经济正在走向崩溃,无力维持其在中国的统治,故选C;材料反映美国对中国经济的支持,没有体现民众的广泛支持,排除A;材料里没有体现美国将退出其在远东的势力,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B;1948年的中国正处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属于中国的内战,不是民族战争,排除D拓展延伸】“冷战”对中国的影响(1)美国支持国民政府,使中国陷入内战深渊2)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包围、封锁政策3)美国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出现台海危机,中国至今未完成国家完全统一4)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5)中国被卷入朝鲜战争5.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在次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上,美国发起抵制运动使6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缺席;苏联在1984年如法炮制,也率领19国缺席了洛杉矶奥运会。

      这说明 (  )A.霸权主义影响国际间合作B.这一时期的苏联处于守势C.世界多极化趋势遭受压制D.美苏态度决定国际性事务【解析】选A由材料内容可知美国1979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后,苏联也于1984年缺席洛杉矶奥运会,体现了美苏两极对峙影响国际间合作,故选A;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排除B;材料仅体现美苏两大国的对峙使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但这两大阵营下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步出现与加强,排除C;美苏争霸中两国的政策与态度会影响国际性事务,但“决定”说法太绝对,排除D6.(2021苏州模拟)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北大西洋公约》上签字后哀叹:“与美国共事是一种冒险,因为美国对其他大西洋共同体国家占有巨大的力量优势”这说明北约 (  )A.便于美国控制西欧B.激化美欧之间矛盾C.损害英国国家利益D.没能有效遏制苏联【解析】选A根据“与美国共事是一种冒险,因为美国对其他大西洋共同体国家占有巨大的力量优势”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组建北约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对西欧的控制,故选A;此时欧洲是弱势的一方,因此北约并没有激化美欧矛盾,排除B;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对英国国家利益的损害和对苏联的遏制,排除C、D。

      故选A7.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 (  )A.冷战态势尚未形成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D.柏林危机中美国占优势【解析】选C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美苏开始冷战,苏联虽然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却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说明美苏对峙,但都采取了克制的理性态度,避免直接军事冲突,故选C;1947年美苏开始冷战,排除A;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标志两极格局正式确立,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占优势,排除D8.(2021泰州模拟)有学者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这说明冷战 (  )A.有利于抑制大国的霸权主义B.促进美苏形成战略均势C.有利于维持较长时期的和平D.推动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解析】选C。

      根据“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20世纪70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冷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有利于维持较长时期的和平,C正确;冷战也是大国霸权主义的体现,排除A;B因果关系反了,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信息,排除D9.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美苏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该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和旅游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以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充分说明 (  )A.资本主义阵营有所松动B.欧美矛盾进一步激化C.冷战对峙的格局被打破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解析】选A材料表明,戴高乐主张欧洲应独立与苏联进行接触、交流,这体现了欧洲在经济复兴后,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有所松动,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欧美矛盾激化的信息,排除B;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冷战对峙的格局被打破,排除C;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D10.(2021徐州模拟)赫鲁晓夫给普利耶夫大将发了一封绝密电报:我们认为你在击落美国 U-2间谍机的事件中行事过于草率,毕竟这是一个关键时刻,和解的可能已经出现我们已经决定拆除并撤回R-12 导弹,现在就要开始执行这一措施。

      这说明苏联 (  )A.意图缓和美苏矛盾B.无力与美对峙抗衡C.内部决策步调不一D.战略优势渐趋显现【解析】选A材料中“和解的可能已经出现我们已经决定拆除并撤回R-12 导弹”表明苏联意图缓和因古巴导弹危机引起的美苏矛盾,故选A11.20世纪50年代,在政府的宣传和鼓励下,美国家庭兴起了在后院修建地下室充当避难所的风潮(右图为当时某建筑商推出的宣传手册)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核战危机引发社会普遍恐惧B.信息革命使民众的科学热情高涨C.人口激增带来家庭规模扩大D.经济衰退导致社会治安状况恶化【解析】选A本题考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核危机从材料时间和宣传手册可知,20世纪50年代随着美苏冷战尤其是军备竞赛的加剧,核战爆发的危机与日俱增,使美国国内深感恐慌和焦虑,这是美国政府动员民众修建地下室充当战时避难所的主要原因B、C、D均误读材料,故错误12.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崛起国取代守成国时,自然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混乱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这说明 (  )A.世界各国可以完全避免战争B.修昔底德陷阱已经丧失作用C.国际冲突能以和平方式解决D.经济与科技合作可取代战争【解析】选C。

      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说明很多矛盾可以以和平方式来解决,故选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不能说明世界各国能完全避免战争,排除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争霸以‘冷战’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能说明和平成为可能,但不能完全否定修昔底德陷阱失效,排除B;“德国通过同英国、法国合作和平地实现了复兴”只是一种现状,不能证明战争永远不会发生,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2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从秦汉到明清绵延不绝,与印度、波斯等古代诸帝国,通过不断地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如族群的迁徙、多民族的融合、各种宗教的传播、艺术的相互影响、物种与技术的交换、风俗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等,都是经过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互动带来的结果。

      ——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材料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明晰和相应举措的出台,国内外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美国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相提并论的说法也日益增多国内媒体多从经济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会产生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经济复苏和地区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西方学者和媒体则多从政治与安全视角出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国际力量中心转移背景下,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政治安全战略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共同发展的战略,不针对第三方,不经营势力范围相比之下,马歇尔计划则在援助中附加了诸多不平等条件,获得干预西欧各国内部经济政策的有力手段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利益诉求,还面临诸多域外因素的干扰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获得沿线各国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但在学者和民众层面认知度并不高——摘编自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多元文明发展的特征,并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