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浙江省高中地理学考复习提纲..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398367557
  • 上传时间:2023-04-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9.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必修一: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了解).可见宇宙的范围:半径约140 亿光年 【注意】:光年是表示距离的单位1 光年 =94608 亿千米 (重要)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要)1.常见天体:宇宙间的物质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其他星际物质等重要)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通过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起来很重要)3.天体系统的层次(很重要)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太阳系其他行星系银河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2000 多亿个)(140 亿光年) 河外星系 ( 1250多亿个)4.太阳系 (很重要)( 1)组成:太阳、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卫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 99.86%,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重要)( 2)八大行星: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很重要)Ⅰ. 分类 按位置分:①地内行星——水、金;②地外行星——火、木、土、天、海按特征分: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Ⅱ . 绕日运动特征:①共面性、②同向性、③近圆性重要)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 普通:在八大行星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毫不特殊,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 特殊:目前所知道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3.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很重要)...( 1)外在:①公转轨道的安全性;②太阳光照的稳定性 2)内在:①日地距离适中和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温度,进而使液态水的存在成为可能;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大小)适中,使地球有了合适的引力,形成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了解)1.能量来源: 核聚变 反应: 4H ——— He+能量(重要)2.电磁波范围:0.15~0.4微米——紫外线,0.4~0.76 微米——可见光,0.76~4微米——红外线 (重要)3.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间内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8.24 焦 /平方厘米·分钟)1 平方厘米面积上,1 分钟时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要)①太阳辐射可以转化成生物化学能;②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 (很重要)1.太阳的外部圈层:由里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很重要)2.太阳活动: 光球层——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太阳风。

      很重要)3.太阳活动的特征:①周期性: 11 年;②整体性:群发 (重要)4.太阳活动对球球的影响:(很重要)①影响地球气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②影响地球电离层(即磁暴现象),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太阳风,受地球磁场作用,产生极光现象;④可能与地震有关联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很重要)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太阳绕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相关轨道赤道(大圆)黄道(椭圆)运动真正周期1恒星日 =23时 56分 4秒1恒星年 =365天 6时 9分 10秒周期假性周期1 太阳日 =24 小时1回归年 =365日 5时 48分 46秒运动角速度处处相等, 15° / 小时极点为零近快远慢(平均1° /d)近日点1 月初速度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近快远慢(平均30km/s)远日点7 月初地理意义①产生昼夜交替;②产生地转偏向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力;③产生地方时;④影响地球形状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划分相互关系地球自转的同时进行公转,地轴的倾角66.5°不变;黄赤交角23.5°的大小不变一、地球的自转 (很重要)1.角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计算过程为:360° /24 小时 =15° /小时。

      除极点外,处处相等2.线速度:即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计算公式为:v=2π R /24 小时 =1670cosφ ( R- 地球半径, φ - 纬度)记住: 0°— 1670千米 /小时、 30°— 1447千米 /小时、 45°— 1181 千米 /小时、 60°— 837 千米 /小时3.昼夜交替:产生原因:地球自转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4.地转偏向力: 偏转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纬度越高,偏力越大很重要)5.地方时: 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每相差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北京的地方时为12时,那么“北京时间”为12时 16 分 6.时区: 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 15°一个时区7.区时: 某时区的区时 =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注意】:①东 12 区和西 12 区的特殊性——同时异日②“北京时间” =东八区的区时 =120°E 经线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如:北京时间为12时,北京的地方时为11时44分8.日期变更线(注意有两条)Ⅰ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的、人为规定的):理论上180°经线,实际上一条折线。

      西早东晚顺减逆加Ⅱ零时经线(向西移动的、自然的):——决定了新旧日期的范围东早西晚注意】:①北京时间为 9 月 10 日 12时,美国西部时间为9月9日20时② 9月 20日 12 时轮船用了 5分钟越过 180°经线,到达时间可能是:ABC A.9月 20日12 时05分、 B.9月19 日12时 05分、 C.9月 21日12 时05 分二、地球公转 (很重要)1.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 月初近快远慢2.晨线和昏线:弃暗投明——晨线;弃明投暗——昏线昼弧和夜弧的份额就是昼长和夜长的份额3.日照图上的四个时间:平分昼半球的经线—— 12 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 0 时;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 6 时;昏线和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18 时很重要)4.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很重要) 6 月 22 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 各地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了一年中最长,夜达到了一年中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 【注意】: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5.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 =日落时间 -日出时间日出时间 =12–昼长 /2日落时间 =12+ 昼长 /26.太阳高度: 【注意】:昼半球—太阳高度 >0°;夜半球—太阳高度 <0°;晨昏线上—太阳高度=0°。

      7.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时刻(12 时)太阳光线和地平面的夹角( ≤90°)正午太阳高度有年变化特点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 ° –∣ φ – δ ∣ ( φ 即地理纬度、 δ 直射点纬度) (很重要) 【注意】:①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а : а =∣φ – δ ∣ ②楼高( h)与楼距即影长( l )的关系:l = h·ctan H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很重要)Ⅰ纬度变化: (很重要) 【注意】:注意: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或向直射点方向递增)Ⅱ季节变化: (很重要) 6 月 22 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南半球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9.四季的划分: ( 1)形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都有随季节变化的规律很重要)( 2)划分:①天文四季: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季——冬夏两季间的过渡季节 (重要) ②欧美四季划分:二分二至为四季的起讫点 (重要) ③中国传统四季划分:“四立”为四季的起讫点。

      (重要) ④北温带气侯四季划分: 3、 4、 5——春; 6 、 7、 8——夏; 9 、 10、 11——秋; 12 、 1、2——冬10.五带的划分: ( 1)形成: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都有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很重要)( 2)划分:热带——有直射,无极昼、极夜;寒带——有极昼、极夜,无直射温带——既无极昼、极夜,又无直射很重要)【注意】: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本节联系图(很重要):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四地球赤道面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季自转太阳直射点黄赤地球交角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五黄道面公转带昼夜长短纬度变化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地震发生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而船上的船员只有上下颠簸很重要)①莫霍面:大陆地下 33km 处, 横波、纵波速度明显增加 (纪念奥地利科学家莫霍洛维奇)②古登堡面:地下 2900km 处,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 (纪念德国科学家古登堡)地壳平均厚度 17 km陆壳平均 33 km ,洋壳平均 6 km)地壳 = 硅铝层(陆壳) + 硅镁层(洋壳)【注意】:软流层(深度约 410 km 处)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很重要)【注意】: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包括软流层) (很重要)内部圈层范围及厚度莫霍面以上地壳平均厚度 17 km陆壳平均 33 km,洋壳平均 6 km地幔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2900km)之间地核古登堡面( 2900km)以下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重要)组成物质主要特征硅铝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