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城北站渡槽施工方案资料.doc
14页一、编制依据①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图纸、现场踏勘获取的资料;②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则和标准及《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285号]等;③国家有关法规及政策;④我单位综合管理、施工技术和机械装备水平以及类似工程施工中的经验和工法成果;⑤报批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二、编制原则①坚持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围绕工程进度,周密部署,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保证按期或提前完成任务,交付运营单位使用②采用平行流水及均衡生产组织方法,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工期安排紧凑并适当留有余地,以确保工期兑现③借鉴以往铁道渡槽工程施工组织的成功经验,针对本渡槽工程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创优规划和质量保证措施,确保施工目标兑现④严格遵循有关环保和水保法规,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和保证措施,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⑤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优化临时工程布置,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⑥选派有丰富经验、技术水平高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现场管理机构,按照业主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⑦认真开展劳动保护,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⑧文明施工,爱护环境,积极协助业主,主动做好各方协调,千方百计减少施工干扰;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保证职工安全健康三、工程概况1、工程简况我作业队施工的麻城北站站场有渡槽一座,位于DK256+395处,上部结构形式28—12mU型槽身,下部为矩形实体槽墩,基础为单级矩形实体基础或二级扩大基础合计336横延米本工程将用新建的U型渡槽取代原有麻城北站山头上蜿蜒曲折的土沟,确保排水流畅,设计线路首先垂直连接线路左侧的出口,至12#桥墩设置垂直拐点,然后沿线路往起点方向前进,最后连接线路右侧的进口,整个线形呈垂直的“Z”字2、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主要工程数量表编 号工 程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1基坑挖土方m316082基坑回填土方m312033基础C15钢筋砼m3239415号砼m3360.2525号砼m3133.56Ⅰ级钢筋T19.67M5浆砌片石m3195四、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1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本工程将用新建的U型渡槽取代原有麻城北站山头上蜿蜒曲折的土沟,确保排水流畅,设计线路首先垂直连接线路左侧的出口,至12#桥墩设置垂直拐点,然后沿线路往起点方向前进,最后连接线路右侧的进口,整个线形呈垂直的“Z”字。
不计麻城北站土石方爆破的影响,基础及下部结构完全可以平行作业,所以施工总平面的布置,将直接关系到施工总进度计划的实施及安全文明管理水平的高低,为保证现场施工顺序进行,将按以下原则进行平面布置:①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施工用地,减少临建设施的布置②在保证场内交通运输畅通和满足施工对原材料和半成品堆放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内运输,特别是减少二次倒运③在平面交通上,要尽量避免与其它土石方爆破、涵洞施工班组相互干扰④施工总平面布置应符合现场卫生及安全技术要求,并满足施工防火要求⑤具体布置分区明确,便于文明施工布置2、临时工程2.1施工便道本工程沿线乡村公路纵横交错,麻城市林五路与主线路基平面交叉,施工便道经林五路直接进入红线内,该施工道路已经完成,并充分与项目部和其余兄弟作业队、小方桩、搅拌桩施工队伍充分协调,妥善处理好便道的走向和贯通、调坡、桥路涵桩交叉作业矛盾突出等问题,确保能满足施工、材料运输的需要2.2施工供电根据本站场渡槽工程的特点及规模,拟采用自发电,投入一台12Kw柴油发电机以供应站场内渡槽工程的施工、照明用电2.3施工用水本桥地处麻城城关,地表水系相当发达,水塘星罗棋布,经化验水质均能满足施工用水要求。
生活用水采用打井取水2.4临时通讯沿线通信线路较密集,并且已经有信号覆盖在队部安装程控1部,并给主要负责人员配备,以保证施工管理中的信息通讯2.5混凝土来源及槽身预制场为了更好的控制U型渡槽基础及下部的工程质量,所有的混凝土都集中拌合,考虑到圬工量较小,拟根据路桥分部统一安排,购买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U型槽身共28孔,自行加工2套木模,在DK256+250处开辟1000平方米场地,集中预制然后运输至现场,采用吊车进行统一吊装3、施工步骤①基础施工基坑较浅时,采用人工开挖,铁掀甩土;基坑较深时,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基;基坑一律采用支立木模进行施工;基础砼采用集中拌合,罐车运送入模,插入式捣固棒振捣密实②槽墩、台施工槽墩高6~10m,拟加工2套木模作为槽墩台模板,材料采用2cm厚竹胶板,纵向内棱10cm*10cm的方木,间距40cm,横向外棱两根φ48mm*3.5mm钢管,间距80cm,脚手架搭设采用φ48mm*3.5mm的钢管,间距1.2m,步距1.8m,双排间距1.2m,支架的四角设置缆风绳顶帽钢筋统一在DK256+250处钢筋制作场地集中下料,人工搬运至墩台边,用麻绳吊至墩台顶帽绑扎成型;砼采用集中拌合,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插入式捣固棒振捣密实。
③槽身施工U型槽身共28孔,自行加工制作2套木模,在DK256+250处开辟1000平方米场地,集中预制然后运输至现场,采用吊车进行统一吊装4、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4.1施工测量4.1.1施工测量的组织项目队设专职测量组,其成员由1名测量工程师及2名测工构成,负责全过程的施工测量放线与内部测量复核工作4.1.2测量设备的配备与管理为满足施工测量需要,确保测量控制及测量放线的质量,配备以下测量设备:序号名 称数量单位精度要求备 注1全站仪1台套3mm+2PPm2精密水准仪1台套S2级350m钢卷尺1把1mm以上测量设备及工具均通过有资质的计量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可以使用4.1.3控制测量4.1.3.1平面控制系统的建立①与整个麻城北站统筹安排,对业主、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坐标点及增设控制桩采用全站仪按多边形导线网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方可进行后序测量工作②平面控制点加密导线测量采用全站仪,按有关规范中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所布设的加密导线网进行复测,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点的位移变形而影响施工放线的质量及精度。
4.1.3.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①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测设方法:外业测量时采用精密水准仪,按TB10101-99规范中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观测定期复核:对已测设完成的加密高程控制网应随施工进度的推进,进行定期的复核测量,以确保施工全过程中高程测量系统的统一4.1.4施工图审核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应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及时与设计部门联系处理,这些数据只有在原设计部门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4.1.5施工测量放线依据已布设的平面控制加密导线控制点座标和经复核计算无误的各座标,然后安置全站仪,精确定向,准确定位渡槽基础位置、深度,偏差符合设计规范要求4.2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4.2.1总体施工部署根据本渡槽的特点及规模,结合业主的工期要求以及当地村民农忙生产灌溉的迫切需要,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总体施工顺序安排如下:4.2.1.1明挖扩大基础: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墩 1#、2#、3#、4#、5#、6#、7#、8#、9#、10#、11#、12#、0#、28#台 4.2.1.2墩台: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墩 1#、2#、3#、4#、5#、6#、7#、8#、9#、10#、11#、12#、0#、28#台 4.3明挖扩大基础施工4.3.1测量放样本渡槽共有一级明挖基础22个,分别是1#、6#、7#、8#、9#、10#、11#、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墩,基础高度为1m,长度3.3~3.63m,宽度1.22~1.5m。
共有两级明挖扩大基础5个,分别是2#、3#、4#、5#、12#桥墩,第一、二层基础襟边1m,每级基础高度1m, 其中2#、3#、4#、5#第一层基础长为5.63m,宽为3.5m,二层基础长为3.63m,宽为1.5m12#桥墩基础为正方形,长宽各为5m根据基础位置处的地面标高和基础底的标高,设计绘制基础开挖平面图,根据开挖平面图,现场测设,并用石灰粉洒出开挖边线4.3.2基坑开挖施工时,根据地质、地形条件,确定放坡开挖坡度及开挖方法基坑表层土质开挖时,按1:0.5放坡;风化砂岩开挖时,按1:0.25放坡当基坑较深时,每2m设一个工作平台,宽度1.0m土质基础采用挖掘机开挖,岩质地段采用小炮松动,挖掘机挖装,人工配合清基及时对坑底标高测量放线,确保基坑不致超挖4.3.3基坑排水基坑施工时,先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以免雨水浸泡基坑,坑内积水采用潜水泵抽水,人工清除基底浮土4.3.4基底检验基底检验包括以下内容:基底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验基坑开挖标高、中心位置及形状是否与设计文件相符;是否有超挖回填、扰动原状土的情况4.3.5基础混凝土灌注基坑开挖后不得长期暴露,以防止地质风化及雨水浸泡,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及时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时按扩大基础级数分层立模、浇筑;当岩层强度大于砼强度时,置于岩层中的第一级基础不立模,满灌砼,否则应立模浇筑,拆模后回填片石砼;每级基础混凝土间严格按施工缝要求处理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罐车运输,溜槽配合入模,人工散布,用插入式捣固棒振捣密实4.3.6基坑回填在基坑内结构物完成拆模后并征得监理工程师的许可后进行回填,回填材料材质需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回填时采用蛙式打夯机配合人工分层进行填筑基坑回填要高出原地面,以防止基础被雨水侵蚀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流程见附表1扩大基础施工工艺框图4.4墩台渡槽墩台采用竹胶板制作的木模,采用钢管脚手架搭设工作平台;用墨线在基础上标定出墩身十字线,供墩身模板、钢筋及墩身钢筋安装定位时使用;墩台钢筋全部在钢筋制作场地进行集中下料,人工搬运至工点,采用自制的升降架进行墩台钢筋的绑扎及竖向钢筋的接长;砼采用集中拌和,汽车泵送入模,插入式捣固棒振动密实测设出槽身支座中心点于顶帽面,并将其切法向方向线用墨线标出来,供支座垫石施工及支座安装定位时使用4.5钢筋制作安装及模板安装钢筋绑扎:采用钢筋棚集中下料、统一加工成型,加工前对钢筋进行清理,保证钢筋表面无锈蚀、油脂等杂物。
现场就地绑扎的方法进行施工,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技术规范施工,人工搬运至工点后绑扎成型,钢筋严格按照设计图制作;钢筋采用16t汽车吊吊装,焊接安装牢固安装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规定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