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0页2019-2020学年广东省茂名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分离碘和酒精 B.除去Cl2中HCl C.实验室制氨气 D.排水法收集H2参考答案:D2.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14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存在时间达到30秒,这项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该原子的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 ) A.61 B.114 C.175 D.289参考答案:A略3. 已知:①Na2SO3+2H2O+I2=Na2SO4+2HI; ②Cl2+2Fe2+=2Fe3++2Cl-;③I2+Fe2+不反应,向含SO32-、Fe2+、I-各0.1 mol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通入Cl2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C【分析】离子还原性SO32-> I->Fe2+、故首先发生反应①SO32-+H2O+Cl2=SO42-+2Cl-+2H+,再发生反应2I-+ Cl2=I2+ 2Cl-,然后发生反应2Fe2++Cl2= 2Fe3++2Cl- ,根据发生反应顺序计算离子开始反应到该离子反应完毕时氯气的体积,【详解】A.由SO32-+H2O+Cl2=SO42-+2Cl-+2H+,可以知道,0.1molSO3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氯气,标准状况下的Cl2的体积为: 0.1mol 22.4L/mol=2.24L,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与计算结果不一致,故A错误;B. 0.1molSO32-完全反应后,然后发生2I-+ Cl2=I2+ 2Cl-,0.1molSO3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 氯气,故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2.24L , 0.1molI- 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故0.1molI-完全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0.15mol 22.4L/mol=3.36L ,图象中氯气的体积与计算结果不一致,故B错误;C.0.1molSO32-完全反应需要消耗0.1mol 氯气, 0.1molI-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故亚铁离子开始反应时氯气的体积为: 0.15mol 22.4L/mol=3.36L ,由2Fe2++Cl2=2Fe3++2Cl- 可以知道, 0.1mol Fe2+ 完全反应消耗0.05氯气,故Fe2+完全时消耗的氯气体积为: 0.20mol 22.4L/mol=4.48L ,图象与实际一致,故C选项是正确的;D.SO32-、Fe2+、I-完全时消耗的氯气为0.20mol,产生的氯离子为0.40 mol和,图象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不符,故D错误;答案:C4.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a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C.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D.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参考答案:C略5. 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 )A.钢 B.青铜 C.铝合金 D.氧化铁参考答案:B略6. 已知1g碳完全燃烧后可放出32.79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s)+O2(g)=CO2(g); △H = -32.79 kJ/mol B、C(s)+O2(g)=CO(g); △H = -32.79 kJ/molC、C+O2=CO2 ; △H = -393.5 kJ/mol D、C(s)+O2(g)=CO2(g); △H = -393.5 kJ/mol参考答案:D7. 以海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生产步骤的顺序正确的是①过滤 ②加盐酸 ③浓缩结晶 ④加入熟石灰 ⑤电解熔融的MgCl2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C.③②④①⑤ D.②①③⑤④参考答案:B略8. 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是( )A. 碘水 B. 氯化铁溶液 C. 溴化钠溶液 D. 二氧化氮气体参考答案:CA.碘水中含碘单质,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A不符合;B.氯化铁溶液可氧化KI生成碘,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B不符合;C.溴化钠溶液不与碘化钾反应,不存在碘单质,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C符合;D.二氧化氮气体可氧化KI生成碘,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不符合;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把握物质的性质、发生的反应及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9.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结起来浸入稀硫酸溶液中,b不被腐蚀将a、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d比a反应剧烈;将Cu浸入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Cu浸入c的盐溶液里,有c的单质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d>c>a>b B.d>b>a>c C.d>a>b>c D.b>a>d>c参考答案:C略10. 用下列方法:①KMnO4受热分解 ②KClO3受热分解(用MnO2作催化剂) ③2H2O22H2O+O2↑,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上述三种方法中所转移的电子数目之比是A. 3:2:1 B. 1:1:1 C. 1:2:1 D. 2:2:1 参考答案:D略11. 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有此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 总能量 参考答案:(1)镁片逐渐减小,表面有气泡;烧杯中石灰水变浑浊 (2)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饱和石灰水中析出固体 (3)Mg +2H+ = Mg2+ +H2↑ (4)小于略12.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基本营养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和蔗糖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油脂有油和脂肪之分,但都属于酯D.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同为(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参考答案:C略13. 有关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只存在极性键B.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C.离子化合物一定不含共价键D.共价化合物可能不含离子键参考答案:B14. 已知短周期元素A和B的离子A2+ 和B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2+的半径比B2-的半径小 B.A的原子序数比B小 C.A和B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 D.A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参考答案:A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原子K层上只有一个电子B.某原子M层上电子数为L层上电子数的4倍C.某离子M层上和L层上的电子数均为K层的4倍D.某离子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 “偏大、偏小、无影响”)(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参考答案: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在标准状况下,36.5g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L.(1)计算混合气体中氢气和氯气各自的物质的量;(2) 施加一定条件,使混合气体充分反应,把生成物气体通入0.5L氢氧化钠溶液中,正好中和,计算此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1)氢气 0.5mol 氯气0.5mol (2)2mol/L 略18. (4分)反应N2+3H2 ? 2NH3,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5 min内NH3的质量增加了1.7 g,求υ(NH3)、υ(H2)和υ(N2)参考答案:0.01mol/L.min 0.005 mol/L.min 0.015 mol/L.min19. (6分)将0.1mol有机化合物A与标准状况下5.6L氧气混合,一定条件下两者完全反应,只有CO、CO2和H2O三种产物,将全部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中,浓硫酸增重5.4克,碱石灰增重4.4克,还有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剩余,求:(1)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要求写出推理过程);(2)若有机化合物A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请写出A的结构简式;(3)写出所有比A多一个﹣CH2﹣原子团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1)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2)A的结构简式为C2H5OH或CH3CH2OH;(3)比A多一个﹣CH2﹣原子团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OH和CH3CHOHCH3.考点: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专题:烃及其衍生物的燃烧规律.分析:根据浓硫酸的增重可以判断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可知0.1mol该有机物中含有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根据碱石灰增重可以知道0.1mol有机物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中的C的物质的量;根据2.24L剩余气体为CO,可知CO中碳的物质的量,两者之和是0.1mol有机物中碳的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