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战略管理发展中的安索夫战略范式.doc
5页战略管理发展中的安索夫战略范式哲学社会科学常常把历史渊源和思想深刻性联系在一起,其实,管理思想的深刻性也少不了其历史渊源尽管后来的战略管理已经远远超过安索夫所界定的范畴,但是许多战略管理的研究者和实务者都觉得,从安索夫战略范式理解战略管理是最有效的路过之一从战略的动态限度看,我们可以把战略管理的发展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初期战略思想阶段、竞争战略阶段和动态战略阶段很显然,作为战略管理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安索夫无疑属于初期战略思想阶段的系统化和集大成者 1、初期战略思想阶段初期战略思想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代初这个时期虽然已经产生了很精彩的战略思想,但是没有浮现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战略管理正式兴起是6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Alfred D.Chandler),她具体、全面地分析了环境、战略和组织构造之间的互动关联根据她的结论:公司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构造又必须适应公司战略的规定研究环境—战略—构造之间的互相关系稍后,哈佛大学的安德鲁斯(Andrews)在公司战略领域做出了巨大奉献她将战略构造辨别为两大部分:制定与实行她还对战略进行了四个方面的界定,将战略划分为四个构成要素,即市场机会、公司实力、个人价值观和渴望、社会责任。
其中市场机会和社会责任是外部环境因素,公司实力与个人价值观和渴望则是公司内部因素她还主张公司应通过更好地配备自己的资源,形成独特的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安德鲁斯(Andrews)的战略构造理论形成了战略管理的一种重要学派—设计学派(Design School)特别是她率先在战略制定的过程中采用SWOT分析法通过一种模式,将公司的目的、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拟定的环境结合起来 安索夫在公司战略方面的最突出奉献在于她的开创性研究和积极推动,涉及在初期战略思想基本上提出公司战略的概念和程序,在此基本上以公司战略为目的设计出系统的战略管理模式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公司经营环境剧烈动乱的条件下,安索夫提出,把公司长期目的的管理作为公司战略重点,有力地把战略管理推向历史发展的前沿安索夫的初期研究对于拓宽公司战略管理的研究视野,丰富战略管理的措施等等都是功不可没的在安索夫同步,大批研究者,涉及安索夫的追随者,都致力于公司战略管理研究,多种专著、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在安索夫等人的积极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中85%的公司建立了战略筹划部门到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从事战略管理征询的收入高达3亿多美元。
这个时期,公司不仅仅注重筹划制定,并且注重筹划制定、实行和控制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一切标志着战略管理成为独立的公司管理学科登上历史舞台,而所有这一切都与安索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2、竞争战略阶段在公司战略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初期战略理论曾在一定期期内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公司战略理论和公司经营实践的发展,公司战略理论的研究重点逐渐转移到公司竞争方面,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始终将公司竞争战略理论置于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公司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来,国际环境发生了剧变,特别是石油危机对国际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公司的经营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剧烈竞争在这种背景下,战略管理开始浮现前所未有的热潮研究者习惯把这一时期称为战略管理发展的竞争阶段其实,从70年代开始,初期的战略管理研究者就开始关注公司组织与环境、与竞争者关系,重点研究公司如何适应布满危机和动乱的环境的不断变化譬如,1971年安德鲁斯就刊登了《公司战略思想》,最初提出公司战略的思想问题,还探讨了制定和实行公司战略的分析措施但是,真正代表竞争战略阶段的战略管理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专家迈克尔·波特。
在她所著的《竞争战略》一书中,波特把战略管理的理论推向了一种新的阶段:竞争战略阶段波特的杰出奉献在于,实现了产业组织理论和公司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性融合,并把战略制定过程和战略实行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通过对产业演进的阐明和多种基本产业环境的分析,得出不同的战略决策同步,她把竞争战略系统化和理论化形成了这个时期的战略管理主题特别是波特重点研究了公司所在行业的竞争力量,即“五力分析模型”涉及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行业内竞争强度、替代品的威胁、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和顾客的讨价还价的能力 客观讲,20世纪80年代是战略管理走向成熟的时期相对于竞争战略阶段的成熟理论和措施,安索夫战略范式明显已经成为“历史”笔者无意于挖空心思吹捧安索夫,只但愿弄清晰一种问题:如何理解管理大师?笔者觉得,如果“管理大师”的思想、理论火热一时,旋即被新的思想理论所取代,那就不算是大师尚有,如果一位管理大师在完毕自己知识发明的历史使命后,不能在管理实践上深化自己的理论和思想,那也不也许成为管理大师事实证明,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安索夫身上:一方面,安索夫的战略柔性理论在竞争战略阶段得到继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安索夫在战略管理的实践上继续深化自己的理论。
如果说前者不是管理大师本人所能左右,那么后者则是考验一位管理大师的试金石安索夫的这种境界不能说是所有学者的楷模,但是至少值得管理学研究者效仿和学习,特别是中国的管理学者在80年代,许多公司管理研究的学者,重要还是安安静静地躲在象牙塔内做研究的只是自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哈默、钱皮等人到处开办演讲会、提供公司征询以来,公司管理研究的学者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主张才开始成为平常的事情安索夫当时放下理论研究,到处奔波,还是颇为人瞩目的为了使公司界相信,她的主张并非纯正是书生之见,而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安索夫纠合了她的弟子向公司界全力推动她的战略范式为了得到公司界的普遍接受,她不惜放下专家的架子,到处奔波,与弟子们向各大公司推介其战略成功的范式通过十近年的辛勤推动,超过500多间的公司使用她的战略成功范式,并且都证明是成功和有效的这500多间公司差不多是遍及全球,涉及美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澳洲等如此一来,安索夫的战略大师地位不仅在美国并且在全球都为之大震3、动态战略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曾经一度受到冷落的战略管理开始重振雄风了人们不禁会问,面对战略管理理论迭起,战略管理的鼻祖与否只能隐退到“历史价值”之中?换而言之,在动态竞争阶段,安索夫战略范式尚有无它的现实意义?事实上,在动态战略阶段,安索夫战略范式不仅没有失去它的时代价值,相反,在新一代战略家的发展之中,安索夫战略范式显得更加绚丽多姿和光彩耀目。
随着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科技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兴起,服务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比重日益加大,公司的竞争环境更加多变、复杂和不可预测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公司竞争规则和竞争方式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大调节针对巨变环境的动态战略模式开始跃居时代的主题,新的战略管理理论迅速地腾空而起,老式的竞争战略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由于过度关注环境而忽视了公司的内部能力问题,受到袭击而新的战略管理模式,譬如资源理论、能力理论等等,开始成为战略管理皇冠上的明珠平心而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来,公司的规模日益壮大,管理层次越来越多,管理幅度也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暂且不说战略管理,就是许多大公司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棘手了在战略管理领域,公司能否灵活有效地运用内部资源,动态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成为公司战略模式成败的核心因素其实,这点正是安索夫始终在反复强调的,必须根据环境动乱的限度保持公司战略的可调节性—这个观点不正是动态竞争战略阶段的战略家们孜孜以求的吗?的确,在动乱不安的环境中,公司的战略调节能力要比预测和筹划更为可靠这个观点早在1988年出版的《新公司战略》中,就已经作为安索夫“柔性战略理论”提出并进行系统的论述。
后来,这一思想得到新一代战略研究者的进一步阐发根据柔性战略的观点,在动态环境中发明一种具有动态回应能力的组织,可以获得和维持公司的竞争优势,构造出与老式战略完全不同的战略逻辑安索夫把柔性辨别为两个方面:外部柔性(external flexibility),即基于产品-市场投资多样化的模式手段,而内部柔性(internal flexibility)是基于资源流动性的手段她指出,公司战略管理过程中应当注意战略的柔性(flexibility),以便获得战略的适应性(adaptability),从而保证战略管理过程中不出乱子1998年,荷兰战略研究学者Volberda(1998)在安索夫基本上,从建立柔性组织的角度发展了安索夫的战略理论她觉得,内部柔性重要是组织适应环境规定的能力,而外部柔性是组织影响她们环境以及因此而减少组织危险的能力在此基本上,Volberda(1998)构造了自己的组织柔性理论,为公司在动态竞争条件下的战略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资源 正如出名将来学家托夫勒所指出,没有战略的公司就像在险恶天气中飞行的飞机,始终在气流中颠簸,在暴风雨中穿行,最后很有也许迷失方向在动态竞争阶段,不是要不要战略管理的问题,而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动对公司战略进行动态管理的问题。
对此,无论是把握安索夫的战略范式,还是把握整个战略管理理论体系和进行战略管理的研究、实务,都需要有一种对的的思想措施一方面,需要系统把握战略管理的全局这种思想是安索夫创立战略管理这门理论学科时候所多次倡导的如果系统看待公司战略,我们就不难发现,安索夫的重要奉献是对公司战略所做出的系统分析和程序,这些程序应当说是至今均有价值的,它对于避免“拍脑袋式”的战略形成不能说没故意义;另一方面,战略理论是一种迅速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竞争环境的变化,竞争规则和竞争对手也就发生变化,如果公司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不能动态地调节战略管理的模式和措施,那与刻舟求剑何异?从这个角度看,安索夫在有限的毕生中,其奉献再大也不能替代那些布满时代感的战略理论譬如资源基本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因此,在有效把握安索夫战略的同步需要有批判地发现其中的缺陷和局限性,本着宽厚的心态去吸取战略管理的最新成果;第三,战略理论的精髓在于它的问题导向性综观公司战略理论,无论是初期战略思想、竞争战略或者是动态战略,其实均有一种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典型的问题导向这就需要避免那些“理论导向型”战略思路,即按照公司战略理论体系分类的规定,沿着公司战略理论发展的逻辑,分析公司战略理论面临的问题。
这种研究思路往往使得对于同一战略问题由于不同角度的分析也许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并且,有些公司在战略的形成、选择、实行过程中有时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公司战略理论的指引作用问题导向型战略研究思路规定,按照公司在战略的形成、选择、实行过程中也许面临的问题进行分类,将同类问题的不同研究成果进行有机的、系统的整合,并在此基本上重新构筑更具指引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公司战略理论体系,从而为公司提高战略管理水平发挥更大的指引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