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测试9 古代诗歌阅读.doc
16页专题测试九 古代诗歌阅读时间:90分钟分值:176分学生用书P383一、(2018·广东省珠海市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11分)始 闻 秋 风[唐]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注】 ①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②拳毛:蜷曲的马毛③雕:猛禽④眄(miǎn):斜视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B.“看黄菊”“听玄蝉”,诗人用秋日特有的风物点出了秋风去而复还的时令,也借助黄菊和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C.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之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D.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E.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解析 B项,“借助玄蝉表露了自己高洁自守的情怀”理解有误,诗人并无此意。
D项,“雕畏惧秋风”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答案 BD2.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首联表露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2分)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惆怅2分)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2分)二、(2018·吉林省长春八中考前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3—4题11分)新城道中(其二)①[宋]苏 轼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②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③注】 ①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
新城在杭州西南②钲:古代乐器,击之而鸣③耦耕:指二人并耕3.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散材”“疲马”都是作者自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转自如B.“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C.“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此句写出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D.颈联作者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自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E.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项,“和下文‘乱山’呼应”有误,并不呼应C项,此句意为作者对政治斗争、官场角逐感到厌倦,就像那久在沙场冲锋陷阵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很想听到鸣金收兵的休息讯号答案 AC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首联写悠闲的生活,表达对目前悠然生活的满足。
②颔联“散材”和“疲马”都是自况,苏东坡在朝廷激烈的党争中无法立足,自请外调,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③颈联和尾联,作者写山间美景,向田园中的农夫问路,同时也暗用了《论语》中孔子向隐者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以此表达自己归隐的情感每点2分)三、(2018·河北重点中学第三次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11分)唐崇徽公主手痕①欧阳修故乡飞鸟尚啁啾,何况悲笳出塞愁青冢埋魂知不返,翠崖遗迹为谁留?玉颜自古为身累,肉食何人为国谋行路至今空叹息,岩花野草自春秋注】 ①崇徽公主,唐代宗时与回鹘和亲,以崇徽公主嫁其可汗姓仆固氏,唐朝著名将领仆固怀恩的女儿手痕:在今山西灵台传说公主出嫁回鹘时,路经此地,以手掌托石壁,遂有手痕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开篇以飞鸟作比,远离故乡的鸟儿尚鸣叫不止,豆蔻年华的少女在悲笳声中离别父母,远嫁万里之外,就更加依恋不舍了B.颔联“青冢”代指崇徽公主埋身之地诗人沿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字,使诗情变得更为深婉C.“玉颜”反为“身累”,“肉食”却不与“国谋”,颈联中诗人寓于这两对矛盾现象中的诘问尖锐犀利,对仗工整,议论深切痛快。
D.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为崇徽公主远嫁这一历史悲剧唱出了一曲饱蕴愤懑之情的悲歌,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慨叹E.这首诗在格调上不同于一般洒同情之泪的凄凉挽歌,而是启发人们在深沉的哀怨中进而对这些女子的个人悲剧加以政治上的思考解析 B项,诗人反用了杜甫咏王昭君的“环佩空归月夜魂”诗意,一个魂归,一个魂不返D项,“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慨叹”无中生有,也不符合诗意答案 BD6.这首诗的尾联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表现对远嫁女子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者对内统治严酷,对外苟且偷安、忍辱求和的不满2分)②尾联上句直抒胸臆,行路人到此只能报之以叹息表现出无可奈何之情下一句以景结情,孤魂栖止的崖花野草春秋更替,以花草之无情衬人之有情,意蕴丰富手法1点2分,答出2点即可得4分意思对即可)四、(2018·全国名校大联考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11分)寄外舅郭大夫①[宋]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 ①元丰七年五月,陈师道的岳父郭慨赴蜀任职,陈因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三子女都随郭赴蜀陈则留长安此诗是分别后作外舅: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女婿称呼岳父为“外舅”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B.“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C.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慰藉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解析 D项,是反问E项,“含蓄委婉,慷慨悲壮”错,应是“通俗易懂,自然纯朴”。
答案 DE8.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表达出了对妻儿的关心思念,面对来使,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生怕听到不好的消息,表现出诗人对妻儿的深切关怀;②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诗人年事已高,愁病交加,却还得忍受与妻儿的分离之苦,不禁悲从中来;③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结尾哀叹自己贫困潦倒,连妻儿都无力养活,只能分居两地,追根究底皆因功名难就每点2分,酌情给分)五、(2018·湖南省永州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11分)晚秋登城北门①陆 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 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渐衰颓的情况。
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地、报国心志的抒发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解析 B项,鸿雁将秋的消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乡E项,诗歌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描写和抒情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答案 BE10.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国家安危),前途未卜,愁;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长。
每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四点给满分)六、(2018·吉林省重点中学第二次考试)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2题11分)行 香 子赵 鼎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注】 1138年,面对金国的进攻,南宋大臣多主张割地求和;赵鼎坚决反对,遭到秦桧忌恨秦桧做宰相后,将他一贬再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赵鼎最终绝食而死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中的“长安”实际上是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是作者的一种委婉的说法B.“天涯万里,海上三年”概括了作者被贬谪到海南的三年生活,万里之遥,三年之久,语甚沉痛C.“草色芊绵,雨点阑斑”描写了草木繁密茂盛、小雨淅沥的景色,作者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