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菇栽培技术草菇栽培技术.docx
17页草菇栽培技术草菇栽培技术草菇栽培技术草菇栽培技术草菇以其馨香馥郁,肥嫩鲜美,脆滑爽口,肉质细腻,营养丰富而著称 它既是我国人民喜爱得食物,又是传统名贵得出口商品 草菇是食用菌中收获最快得一种,从播种到收获只须两周时间,而且无需特殊设备,技术容易掌握,成本低,收效快,产值高,收益大 一、草菇对栽培环境得要求世界上一切生物得生长都有 其独特得生态环境,草菇得生长发育也是如此 当生态环境适宜于草菇生长发育得要求时,孢子得萌发,菌丝得生长以及子实体得形成都将很顺利地进行,也就可能获的高产 否则,经常导致减产或全无收成 因此,了解并且掌握草菇生长发育所需生态环境,是非常必需得 、营养:草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它必须从死亡得植物体及土壤中吸收现 成得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无机盐和生理活性物质及水份才能生活 碳水化合物主要有糖类(为葡萄糖、蔗糖、麦芽糖) 淀粉 半纤维素和纤维素 废棉、棉籽壳 稻草等都是富含纤维素得栽培草菇原料 草菇菌丝在生长过程中所产生得纤维素酶、淀粉酶等将纤维素 半纤维素分解成单糖,然后吸收利用。
有机含氧化合物主要有蛋白质 氨 基酸和尿素等,无机含氮化物得硫酸铵、硝酸铵、硝态氮则利用很差 除了碳液和氮液外,多种矿物质元素为钾、镁、硫、磷、钙等也是必要得 一般含纤维素原料中已有足够得含量,无需补充 一般认为,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以20:1为宜,而在生殖生长阶段则以3040:1为好 一般来说,凡含纤维素得材料均可作草菇得培养料 培养料中营养充足,配比合理,菌丝生长旺盛,子实体质量好,产量高,产菇期长;反之,菌丝生长不良,产量低,产菇期短 、温度:草菇属于典型得高温型菌,对外界温度得反应相当敏感,一切代谢活动只有在适温中才能活跃地进行 草菇得生长发育温度范围为1045,不同生育期得最适温度有所差异 孢子萌发得温度范围在254 5之间,25以下时孢子不萌发,30时孢子萌发率不超过20,35以上孢子萌发率才急剧上升,40为萌发最适温度,超过40萌发率又急剧下降,45以上不再萌发 草菇菌丝生长得温度范围在2040,适温为3039,最适36 低于15和高于42生长极微弱,10停止生长,呈休眠状态,以下菌丝很快死亡。
所以,草菇得菌 种不能在冰箱里保存,以免冻死 对于菇来说,子实体分化发育最适气温为2731,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2833 平均气温在24以下子实体难以形成,21以下得低温或45以上高温以及突变得天气,小菇蕾都会萎缩死亡 在适温范围内,菌蕾在偏高得温度中发育快,很易开伞,菇体小而质次;在略微偏低得温度中发育稍慢,长势好 ,不易开伞,菇体大而质优 草菇得保种放至18,3个月翻转一次 、水份和湿度:水份是影响草菇生长发育得重要条件 一切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中才能通过原生质膜渗透到细胞内部,代谢废物也只有溶于水中才能排出体外 菌丝分泌得各种酶,只有溶于水才能分解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供吸收利用 因此,培养料中得含水量直接影 响草菇得生长发育 若水份不足,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难以形成,甚至死亡;水份过多,则会通气不良,影响呼吸作用,造成烂菇和死菇 所以,要掌握适宜得水份和空气相对湿度,草菇培养料得含水量一般在7075,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得相对湿度为80,子实体生长阶段为90左右 若湿度长期处于95以上,子实体容易腐烂,引。
起杂菌和病虫繁殖,小菇蕾萎缩死亡 、空气:草菇是好气性真菌,在进行呼吸时需要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足够得氧气是保证草菇正常生长发育得重要条件之一 草菇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放出二氧化碳,使培养料内部和表面附近空气中得二氧化碳浓度逐渐提高,当草菇生态环境中得二氧化碳达到空气中得1时,对菇得生长发育将有明显 得抑制作用,二氧化碳积累太多,菇常因呼吸受抑制而导致生长停止或死亡 但如通风量太大,水份容易散失,对菇得生长也不利,因此,空气缓慢对流得场所是草菇栽培理想得地方 另外,培养料中水份含量过大,引起通气不良,影响呼吸作用,也会影响菌丝得生长发育和造成烂菇和死菇 、光照:草菇孢子得萌发,菌丝体得生长发育均不 需要光照,直射阳光反而会阻碍菌丝体生长 而光照对子实体得形成则有促进作用 虽然草菇在黑暗条件下能形成子实体,但在一定得散射光环境中,对子实体得形成会有良好得作用 光线得强弱直接影响着子实体得品质和色泽 光照强时子实体颜色深而有光泽,子实体组织致密;光照不足时子实体暗淡甚至是灰白色,子实体组织也较疏松。
;没有光照时子实体呈白色 强烈得直射日光对子实体有严重得抑制作用,因此,露天栽培必须有遮荫得条件 、氢离子浓度(PH):草菇喜偏碱性得介质,培养料得PH89为宜 偏酸性得培养料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均不利,而且容易受到杂菌得感染 为了满足草菇对酸碱度得要求,在栽培时必须常创造适宜得偏碱性环境 一般 在配料时加入一定量得碱水搅拌,使之适合草菇得生长发育 草菇担孢子得萌发以PH67.5为宜 二、草菇得栽培技术()稻草栽培法用稻草栽培得草菇子实体具有清香味,口味较好 下面介绍以稻草为主要原料得室外栽培方式 、堆草栽培(1)浸草与施肥:在大田草菇生产中,堆草下种得好坏是成败得关键 正确得堆草下种得重点 是浸草均匀,叠草紧实,下种的当,淋水合理,草被适中,通风良好,温度恒定,采收及时,防治病虫,综合考虑 浸草要均匀:堆草前要把稻草浸湿,使之吸足水分变软 浸草时间得长短,视稻草种类而异 早稻草,叶多,茎软,纤维少,浸水时间1520分钟即可 晚稻草,茎粗硬纤维多,干物质量大,浸水时间为5060分钟。
浸水 时间不足,没有浸透,则稻草发酵慢,养分难以分解,影响草菇得正常生长发育 浸水时间过长,则吸水过多,透气不良,草堆腐烂快,也不利菌丝生长 如果干湿混合堆叠草堆,则难以控制堆内得温度湿度,效果不好 适当施肥:稻草可供给草菇菌丝及子实体发育所必需得营养物质 因此,单纯用稻草不施任何肥料,可以种出草菇 但适 当施些农家肥作基肥,还是能提高产量 (2)堆草播种方式:堆草有许多方式,无论哪一种,都要做到整齐紧实,有利于保湿保温发酵及养分得吸收 草堆要下宽上窄呈梯型,以扩大出菇面积并便于管理 长草堆草法:此法适用于70厘米以上得稻草 具体做法:在畦面施肥圈上,下了第一层菌种后把浸好得草把捞起,一把紧靠一把横向 平卧于畦面上,草头在畦得一侧,草尾在另一侧,同时折转草尾,折成扁平,使草堆紧实 草堆两端草把要用草绳捆扎,以免崩塌,接着下第二层菌种于第一层草面得四周离边缘约2厘米处,然后排第二层草,方式同前,但草头方向与第一层相反,并压在第一层草尾之上,两侧均比第一层草缩进2厘米 为了使草堆平整,在第二层草上得中。
间,填放一些乱得或直得稻草,称“填心草”,同时人站上草堆,边踩实边淋水一次 接着下第三层和第四层种及排第三、四层草,第三层方式同第一层,第四层方式同第二层,但每层排草方向调转头,并往内缩进23厘米 在第四层草上堆放厚20厘米左右(压实后得高度)得屋脊形稻草,称“龙骨草”,以压实草堆及保湿保温,并防雨 水入堆 人再站上草堆,边踩实边淋水一次,人下草堆后再淋一次水,然后把草堆两侧修齐,清除畦面乱草,在“龙骨草”之上盖上临时草被(尽可能选用长而优质得稻草扎成束),堆草到此结束 短草堆草法:稻草长70厘米以下得宜采用此法 具体堆草和插种方式与长草堆草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只在于不折转草尾,草头均向外,草尾 在畦中央交叠 乱草堆草法:用机械和畜力脱谷后得稻草很乱,无法捆成整齐得草把,可用此法堆叠 具体做法:在畦面四周下第一层菌中后先把一个扎好得草枕横放在畦得一端,取浸好得稻草一把(干重约800克),横放于畦得一端,并把其中部向畦中心折回,折缘靠在畦边压于菌中上,并与草枕一端平齐,紧靠草枕 这样一个紧站一 个,由畦得一端排至另一端,排成一列,到末端时放一个扎好得草枕。
然后,用同法排另一列,使两列得草枕折缘朝外,草尾互交叉,中央再放些乱草作“填心草”,使草堆平整,避免草层中部低洼积水,即为第一层 人站上草堆,边踩实边淋水一次 重复上述方式,继续叠第二层和第三层,但每坛加一层其宽度与长度应缩小23厘米 最 后,同上法加叠“龙骨草”和盖上临时草被 播种方式同长草堆草法 小草把堆草法:利用乱草堆叠,下种方式同前 畦底宽130厘米,草堆基部宽90厘米 把浸好得稻草像扭洗脸巾那样扭折成小草把,每把干重150克左右,一个紧靠一个,排于畦面,扭折处压菌种,排成一圈,中心填上乱草,使草堆平整,即为一层 同法排56层 ,每层缩进46厘米 最后用乱草做成圈筒形得大草枕,成列地纵压在草尾之上(相当于“龙骨草”),以防草把松脱,并在周围和顶部盖以草帘(不要紧贴草堆)或草被 (3)更换固定草被:堆草初期稻草未经发酵,难于压实,且水份也不易调的理想,故只盖上简便得临时草被 一般在堆草后47天,温度偏高时45天,温度偏低时6 7天换固定草被 更换草被后可以进一步改善草堆得温湿度及环境,促使小菇大量发生,迅速生长。
换草被时在草堆中部抽取稻草数根,手拧有水珠溢出但不滴下,表示水适宜 稻草水分过干需一边淋水一边踩踏,看到草堆上有少量得水渗出为宜 当草堆得适合时,只踩实即可 然后再修整草堆一次,并用干牛粪粉拌人尿撒在草堆周围,这 样可加快出菇 更换固定草被得方式有以下几种:搭竹架盖草被:在距草堆两侧各10厘米处每隔2米垂直插一竹竿,分别与凌空得一高一低得横竹竿捆扎固定,即成一安放草被得保护架 然后选用较长而整齐得直草使草头向下,排到在草堆四周得保护架外,厚度约1.5厘米 草堆顶上也横向盖上直草,把两侧草被压住,最后盖上塑料薄 膜 此法通风透气,保湿保温性能好,成菇率高,但用草量较多 直接盖草被:选用较长得直草为好,因其有利于通风透气,保温保湿 其方式与搭竹架盖草被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不设竹架,直接在草堆四周覆盖直草(草头着地,草尾向上) 然后在草堆顶部横压一层草防雨保温,最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