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疾病护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docx
9页老年人疾病护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老年人骨骼的解剖生理特点随着老龄化,骨骼的大小和形态未发生变化,但骨的基本结构和 化学成分发生了一些改变一)化学成分1. 骨中水分增多:骨骼中的水分和骨的钙化程度有一定的对比关 系,骨钙化程度高则水分被排出骨中,水分减少2. 骨无机质减少:骨无机质的沉积会随着增龄而显著减少尤其 是骨骼中含量最多的钙离子3. 骨有机质减少1)黏多糖蛋白减少:黏多糖蛋白是骨钙化的重要物质,它与胶原纤维共同形成骨基质的钙化场所黏多糖蛋白体会随着增龄而显 著减少2)胶原纤维增多:骨的老龄化变化也具有结缔组织特有的老龄化变化黏多糖蛋白体减少,胶原纤维却增多,但是胶原纤维增粗 且分布和排列不规则,胶原纤维间的物质显著减少3)氨基酸减少:骨中的氨基酸一般会随着增龄而减少二)基本结构1. 骨皮质变薄:骨皮质是骨骼的主要部分,骨质坚硬、致密,抗 压力、抗扭转能力强随增龄骨皮质变薄,易发生骨折2. 骨松质的变化:骨松质由许多骨小梁构成,随增龄横行骨小梁减少并变细,纵行骨小梁变粗糙,这种变化在锥体中心部最为明显3. 髓腔扩大:随增龄骨皮质变薄,髓腔相对扩大4. 骨细胞的变化:骨细胞随着老龄化而减少,骨的生成能力也随 老龄化而减退。
二、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健康问题 它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 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一)护理评估1. 健康史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1)性激素:随着年龄增长,性激素分泌减少,特别是绝经女 性,雌水平急剧下降,影响骨的形成,加快骨的吸收,骨量减少2)饮食结构:老年人由于牙齿脱落及消化功能降低,食欲减 退,进食少,致使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使 骨的生成减少,导致骨质疏松此外,吸烟、酗酒,高蛋白、高盐饮 食,大量饮用咖啡也是骨质疏松的易发因素3)运动:老年人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均减少,使骨骼承受的能 力下降,易发生骨质疏松另外,维生素D有促进骨细胞的活性作用, 主要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合成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缺乏阳光 照射,致使维生素D缺乏,引发骨质疏松2. 身体状况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性退行性病变该型又分2型,1型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 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见于绝经不久的妇女II型为老年性骨质疏松 症,多在65 岁后发生。
第二类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它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 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衰竭、白血病等疾病,或继发于某些药物的不 良反应(如类固醇)第三类为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 8~14 岁的青少年或成人, 多半有遗传家庭史,女性多于男性妇女妊娠及哺乳期所发生的骨质 疏松也可列入特发性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特点如下:(1)疼痛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腰背疼痛以及肢体疼痛,多见于胸段,腰段,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 减轻,直立后伸或久立、久坐、负重以及其他能够增加脊柱和肢体负 荷的活动,均可引起疼痛或加剧疼痛;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 疼痛加重2)身长缩短、驼背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体征,多在疼痛后出现椎体骨密度降低导致椎体压缩变形,身材变矮,如果脊椎前倾,胸曲加大,则形 成“驼背”3)骨折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最容易发生骨折的部 位是脊椎、髋部和腕部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老年期 以后以胸、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不同部位骨折表现为不同的局 部疼痛、功能异常和畸形如股骨颈骨折需要长期卧床,而长期卧床 易导致压疮、肺炎及尿路感染等其他并发症;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 柱后凸,胸廓畸形和背部疼痛,可使肺活量显著减少,导致呼吸幅度 减小,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导致肺部反复感染。
给老人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威胁生命3. 心理、社会状况老年人可因疼痛、活动受限产生焦虑、悲观情绪;因恐惧骨折而 拒绝运动;身体外形的改变进一步加重老年人心理负担,挫伤其自尊 心而减少社交活动4. 辅助检查(1) X线检查:骨量减少30%以上X线可有阳性表现表现为皮 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骨密度减少、透明度加大,晚期出现骨变 形及骨折2) 生化检查:骨形成指标、骨钙素增高、碱性磷酸酶降低; 骨吸收指标;骨矿物质指标;钙、磷、镁下降3) 骨密度测定:采用单光子吸收测定法(SPA)、双能X线吸 收测定法(DEXA)、定量CT方法,其中双能X线吸收法(DXA)的测 定值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临床上推荐的测量部位是腰椎1〜4、总髋部和股骨颈T值=(测定值-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骨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标准差诊断T值正常大于等于1骨量下降-2.5~T骨质疏松小于等于2.5(二)护理诊断/问题1. 慢性疼痛:与骨质疏松、骨折有关2. 躯体活动障碍:与疼痛、骨折引起的活动受限有关3. 潜在并发症: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4. 情境性自尊低下:与椎体骨折引起的身长缩短或驼背有关三)治疗原则1. 一般治疗 调整生活方式饮食、运动、避免嗜烟、酗酒,加强自身和环境的 保护措施(包括各种关节保护器)等。
2. 药物治疗补充钙剂及维生素 D 制剂但是,如患者伴有肾结石及高尿钙, 则应慎用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仅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 加用药物如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雌激素等)、 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3. 外科治疗(1)微创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脊柱微创治疗 的新进展之一,适用于新鲜不伴脊髓或神经根症状、疼痛严重的椎体 压缩性骨折,有很好的止痛效果2)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尺、桡骨远端骨折 多为粉碎性骨折,且累及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易残留畸形,常造成腕 关节和手指功能障碍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可用夹板或石膏 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对于少数不稳定的骨折可考虑手术处理3)髋部骨折的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和 外固定器等也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四)护理措施1. 休息与活动适量运动是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运动可以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有助于增加骨 密度,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运动还可增加老年人机体的协调性、灵 活性和平衡性,减少跌倒和损伤的发生老年人可根据自身的健康状 况、居住环境、生活方式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 伽、慢跑、小燕飞、跳舞、扭动肢体等,时间选择在光线充足的时段, 运动要适量,注意安全。
其次是选择好运动场所,应以熟悉的环境为 宜,避免人群集中的场所,以免受到冲撞而造成伤害对因疼痛而活 动受限的老年人,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活动,活动中使用手杖等助行 器,增强身体稳定性,避免跌倒、摔伤、骨折等危险,活动量应循序 渐进同时增加了日光照射时间,提高机体维生素D的合成量,促进 骨钙化,因此,长期坚持运动对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的 发生具有重要作用2. 饮食与营养合理膳食是防治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方法因此在饮食 上应指导老年人摄入适量蛋白质;多吃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少 盐饮食;少喝浓茶、咖啡,戒烟限酒3. 用药护理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起效慢,疗效长一定要遵医嘱用 药,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1)钙剂:低胃酸者选择与饭同服或饭后服用,胃酸正常者主 张两餐之间服用2) 维生素D:注意监测血清钙和肌酐的变化3) 抗骨吸收药物1) 降钙素:使用时注意观察有无低血钙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 现2) 雌激素:只用于女性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严密观察子宫内膜 增殖变化,定期作乳腺检查,防止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 双磷酸盐类:能增加骨量,使丧失的骨组织恢复,此类药物 的消化道反应较为多见,为减少食道反流,不易平卧,用药一般选择 清晨空腹温水送服,与早餐及其他药物间隔半小时服用。
4) 促进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激素(PTH),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 年肌肉注射,用药期间要监测血钙水平,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4. 疼痛护理疼痛时卧床休息,但应使用木板床,在腰部垫一软枕,必要时使 用靠背架如需下肢抬高,应在膝关节下垫软枕,使下肢置于屈膝功 能位,减轻腰部张力此外,热敷、按摩、红外线照射、超短波理疗、 音乐疗法等也可减轻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如患者疼痛严重,可遵医 嘱给予止痛剂或肌肉松弛剂5. 安全护理骨质疏松老年人一旦跌倒极易发生骨折因此,日常生活及环境 要保证安全如地面避免潮湿、光滑无障碍物,光线充足,楼道及 卫生间安装扶手,配备坐便椅等,老年人衣着应宽松舒适,裤子不要 过长,选择舒适防滑的平底鞋,尽量不选择系带款式尽量避免弯腰、 负重等行为,必要时使用手杖或助行器对已发生骨折的老人,应适 当翻身并保护和按摩受压部位,鼓励老年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主动 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定期检查防止并发症6. 心理护理因疼痛、活动受限、形体改变及害怕骨折等,老年人会出现焦虑、 恐惧、抑郁和悲观情绪,因此,应向老人解释活动的必要性,讲解活 动的活动方法,鼓励老年人适当活动对独处、不愿与人交流的老年 人,护士要多与老人交谈,认真倾听老年人的诉说,鼓励其表达内心 的感受,耐心细致地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消除老年人的思想顾虑。
7. 健康教育(1) 知识宣教:提高老年人的认知,使其了解疾病知识,坚持 治疗护理措施,积极预防骨折,以提高生活质量2) 调整生活方式:坚持合理饮食,多进食钙和维生素D丰富 的食物,戒烟酒平时多晒太阳,每日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情绪,叮 嘱家人多关心照顾3) 用药指导:教会老年人及家属观察药物不良反应4) 定期到医院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