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复医疗交流课件:Bobath技术-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者.ppt
17页Bobath技术概述 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者治疗原则•学习运动的感觉:全身感觉系统内最多的信息来自肌肉•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运动模式•遵循人体正常发育顺序(由头向尾、由近到远、由全身向分离)•关键点的控制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诱发高级神经系统反射特点•利用关键点的控制•反射抑制模式•良好肢位的摆放关键点的控制•关键点:可影响身体其他部位或肢体的肌张力•中心控制点:胸骨柄中下段•近段控制点:头部()、颈、躯干等•远端控制点:手指()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躯干抗痉挛模式:主要由背阔肌痉挛所致•表现:躯干短缩•方法:健侧卧位,肩髋部作相反方向牵拉•一上肢的抗痉挛模式:(托盘) 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指、拇指外展•下肢的抗痉挛模式:轻度屈髋屈膝、内收内旋下肢、背屈踝趾()肩的抗痉挛模式:肩向前、向上•原因:菱形肌、斜方肌尤其是背阔肌的痉挛使肩后缩、下压手的抗痉挛模式:Bobath握手()• 反射机制的应用•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 •紧张性迷路反射(TLR) 平衡反应及保护性反应• •跪立位、 坐位、立位平衡等引导头颈和肢体运动,诱发平衡反应感觉刺激•方法:手、毛刷、冰块等刺激皮肤感觉,关节加压()• 关节加压运动控制训练•肢体负重训练:患肢置于RIP体位,负重的同时练平衡•肢体控制训练(开闭链运动)•定位放置训练()矫正异常步态•原因:下肢异常的伸肌模式所致(髋膝伸展、踝跖屈、下肢外展外旋、骨盆上抬)行走时划圈步态•方法:坐位内收、内旋训练,伸髋时膝屈曲控制训练,膝屈曲时踝背屈训练临床应用•迟缓期():良肢位的摆放•平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痉挛期•特征:肌张力过高,患者以异常模式移动肢体•治疗目的:抑制病理性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的加重,诱导放松痉挛的一侧肢体•(为降低痉挛,唯一的方法为使患者使用正确的方法,做有意的活动动作)恢复期•治疗目的: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能力)和改善步态•ADL能力():翻身、坐起、床和轮椅之间的转移、跪位(四点跪、单腿跪、跪位行走)站起和坐下 •改善步态():患腿负重训练、上下楼梯训练(健上患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