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基础理论 课件.ppt
43页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施施 毅毅1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中医学入门一、中医学入门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三、气、血与人体健康三、气、血与人体健康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六、体质分类及其特征六、体质分类及其特征2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古老: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已有数古老: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千年的历史;“是唯一存活的传统科学是唯一存活的传统科学”;;§博大精深: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理论自博大精深: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医理论自成体系,中药宝库蕴藏丰富;成体系,中药宝库蕴藏丰富;§功不可没:中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功不可没:中医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民众保健有着巨大的贡献;民众保健有着巨大的贡献;§生命力顽强:中医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简、生命力顽强:中医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简、便、验、廉是其他医学所无法替代的便、验、廉是其他医学所无法替代的.一、中医学入门: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一、中医学入门:中医的特色与优势3中医的核心竞争力中医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医注重并拥有恢复人体自然状态由于中医注重并拥有恢复人体自然状态及其功能的独特思维与手段,因此,中医比及其功能的独特思维与手段,因此,中医比西医更有能力去面对当今西医更有能力去面对当今“城市贵族城市贵族”现代现代病、老年病不断增多,病情日趋复杂,对卫病、老年病不断增多,病情日趋复杂,对卫生保健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
生保健需求不断提高的现状一、中医学入门:中医的核心竞争力一、中医学入门:中医的核心竞争力4 1 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中医是如何思考的?中医是如何思考的? 人体内外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人体内外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五官、五体) 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四季、地域、脏腑、脉象)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四季、地域、脏腑、脉象) 2 2、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中医是如何治病的?中医是如何治病的? 一代名医秦伯未先生云:一代名医秦伯未先生云:“中医治病有一定步骤:观察中医治病有一定步骤:观察症状,决定病因,商讨治法,然后处方用药好象审理案件症状,决定病因,商讨治法,然后处方用药好象审理案件一样,必须收集证件,摸清底情,才能给予恰当的处理中一样,必须收集证件,摸清底情,才能给予恰当的处理中医对任何疾病,没有辩明症状以前,无法确定治法,更谈不医对任何疾病,没有辩明症状以前,无法确定治法,更谈不上处方用药上处方用药§ 一、中医学入门: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中医学入门:中医学的基本特点51 1,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10 10,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2 2,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 11 11,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3 3,内经选读,内经选读 12 12,中医妇科学,中医妇科学4 4,伤寒学,伤寒学 13 13,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5 5,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14 14,中医伤科学,中医伤科学6 6,温病学,温病学 15 15,针灸学,针灸学7 7,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各家学说 16 16,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8 8,中药学,中药学 17 17,中医眼科学,中医眼科学9 9,方剂学,方剂学 18 18,中医急诊学,中医急诊学一、中医学入门:中医学体系一、中医学入门:中医学体系61 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2 2,藏象,藏象 3 3,精气血津液神,精气血津液神 4 4,经络,经络 5 5,体质,体质 6 6,病因,病因 7 7,发病,发病 8 8,病机,病机 9 9,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一、中医学入门:中医基础理论框架一、中医学入门:中医基础理论框架71 1,问诊,问诊 7 7,八纲辨证,八纲辨证2 2,望诊,望诊 8 8,病性辨证,病性辨证3 3,舌诊,舌诊 9 9,脏腑辨证,脏腑辨证4 4,闻诊,闻诊 10 10,其他辨证,其他辨证 5 5,脉诊,脉诊 11 11,诊断思路与方法,诊断思路与方法6 6,按诊,按诊 12 12,病历书写,病历书写一、中医学入门:中医诊断学框架一、中医学入门:中医诊断学框架8阴阴 阳阳 学学 说说§阴阳的属性归类阴阳的属性归类§阳:明亮阳:明亮 温热温热 上升上升 向外向外 活动活动…………§阴:晦暗阴:晦暗 寒冷寒冷 下降下降 内守内守 静止静止…………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9阴阴 阳阳 学学 说说§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10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相生:正常的促进、助长相生:正常的促进、助长举例:肝病及心举例:肝病及心 心病及肝心病及肝§相克:正常的制约、抑制相克:正常的制约、抑制举例:木克土举例:木克土……§相乘:相克太过相乘:相克太过 举例:肝病传脾举例:肝病传脾§相侮:反克相侮:反克举例:举例: 脾病传肝脾病传肝肝心脾肺肾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11气、血气、血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血:气和津液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气和津液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气的功能:气的功能:((1 1)推动血、水;)推动血、水; ((2 2)提供人体热量;)提供人体热量; ((3 3)防御外界微生物侵袭;)防御外界微生物侵袭; ((4 4)固摄血液、水;)固摄血液、水; ((5 5)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新陈代谢血的功能:滋润和濡养全身内外血的功能:滋润和濡养全身内外 三、气、血与人体健康三、气、血与人体健康12 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 “ “气为血之帅、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血为气之母””((1 1)气能生血(气虚影响生血);)气能生血(气虚影响生血);((2 2)气能行血(气虚、气滞、气逆影响行血)气能行血(气虚、气滞、气逆影响行血); ); ((3 3)气能摄血(气不摄血);)气能摄血(气不摄血);((4 4)血能载气(气随血脱)血能载气(气随血脱)。
三、气、血与人体健康三、气、血与人体健康13心心1 1、心脏、血管:胸闷、心痛、心悸、心脏、血管:胸闷、心痛、心悸2 2、睡眠:失眠、多梦、睡眠:失眠、多梦3 3、外在表现:面青唇紫,皮肤干粗糙,、外在表现:面青唇紫,皮肤干粗糙, 舌尖色红(心火旺)舌尖色红(心火旺), ,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质紫暗,有瘀斑4 4、预防对策、预防对策 ((1 1)避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避免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2 2)饮食清淡)饮食清淡 ((3 3)戒烟、忌酗酒)戒烟、忌酗酒 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14肺肺1 1、呼吸:咳嗽,气喘,胸闷,气短、呼吸:咳嗽,气喘,胸闷,气短2 2、屏障、屏障: :皮肤、毛孔:皮疹、汗出异常、免疫力低,易感冒皮肤、毛孔:皮疹、汗出异常、免疫力低,易感冒3 3、水液代谢:痰多、水肿、水液代谢:痰多、水肿4 4、外在表现:面白,鼻塞流涕,咳痰、外在表现:面白,鼻塞流涕,咳痰5 5、预防对策:、预防对策: ((1)1)戒烟戒烟 ((2 2)运动)运动 ((3 3)补充维生素、蛋白质)补充维生素、蛋白质 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15脾脾1 1、消化:、消化:((1 1)食后腹胀,食欲减退)食后腹胀,食欲减退((2 2)大便溏薄,泄泻,浮肿)大便溏薄,泄泻,浮肿2 2、保证脑的血氧供应:眩晕、保证脑的血氧供应:眩晕3 3、保持内脏正常位置:内脏下垂,脱肛、保持内脏正常位置:内脏下垂,脱肛4 4、使血液在血管内流:皮下出血,便血,崩漏、使血液在血管内流:皮下出血,便血,崩漏5 5、外在表现:面色萎黄,消瘦,营养不良、外在表现:面色萎黄,消瘦,营养不良6 6、预防对策:、预防对策: (1) (1)注意饮食:山药、薏米仁注意饮食:山药、薏米仁 ((2 2)补充营养)补充营养 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16肝肝1 1、气的循环、气的循环气不通:两胁、乳房、腹胀痛,叹息,梅核气气不通:两胁、乳房、腹胀痛,叹息,梅核气2 2、与情志有关:抑郁,急躁,易怒、与情志有关:抑郁,急躁,易怒3 3、与眼睛有关:目涩,夜盲、与眼睛有关:目涩,夜盲4 4、肝藏血:出血,妇女崩漏、肝藏血:出血,妇女崩漏5 5、外在表现:面青,颈部有蜘蛛痣,肝掌,肢颤,情绪波动、外在表现:面青,颈部有蜘蛛痣,肝掌,肢颤,情绪波动6 6、预防对策:、预防对策: ((1 1)保持心情舒畅)保持心情舒畅 ((2 2)饮食忌辛辣)饮食忌辛辣 ((3 3)补充大量维生素)补充大量维生素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17肾肾 1 1、生、生 长长 生生 殖: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生殖功能减殖: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早衰,生殖功能减 退,骨质疏松退,骨质疏松2 2、与二便有关:尿少浮肿,遗尿,夜尿多,排尿余沥不尽,、与二便有关:尿少浮肿,遗尿,夜尿多,排尿余沥不尽, 或大小便失禁,五更泄泻。
或大小便失禁,五更泄泻3 3、协助肺呼吸:呼多吸少,动则气急、协助肺呼吸:呼多吸少,动则气急4 4、外、外 在在 表表 现:面色眼圈发黑,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早现:面色眼圈发黑,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早 白,毛发稀疏,脱发白,毛发稀疏,脱发5 5、预防对策:、预防对策: ((1 1)补充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营养、维生素、微量元素 ((2 2)节制房事)节制房事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四、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18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寒证:常见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寒证:常见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倦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热证:常见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热证:常见发热,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少津,脉数等。
少津,脉数等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19实证、虚证的临床表现实证、虚证的临床表现§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实证: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表现为有余、亢盛、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正气亏损,而邪虚证:指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正气亏损,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弛、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20阴虚、阳虚的临床表现阴虚、阳虚的临床表现§阴虚证(虚热证):阴虚证(虚热证): 颧红、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颧红、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红少苔、脉细数§阳虚证(虚寒证):阳虚证(虚寒证): 精神不振、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按、大便精神不振、面色淡白、畏寒肢冷、腹痛喜按、大便 溏薄、小便清长、舌淡嫩、脉沉迟无力。
溏薄、小便清长、舌淡嫩、脉沉迟无力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21气虚、血虚、血瘀的临床表现气虚、血虚、血瘀的临床表现§ 气虚证:气虚证: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白,脉虚无力症加剧,舌淡白,脉虚无力§血虚证:血虚证: 面色淡白、舌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面色淡白、舌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经少或经闭,脉细无力妇女经少或经闭,脉细无力§血瘀证:血瘀证: 刺痛或绞痛,体内肿块固定不移,拒按;面色黑,唇、刺痛或绞痛,体内肿块固定不移,拒按;面色黑,唇、爪甲色紫暗,脉细涩爪甲色紫暗,脉细涩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22基本知识基本知识中医诊断的内容:中医诊断的内容:四诊:望、闻、问、切四诊:望、闻、问、切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23望诊(望神)望诊(望神)神的含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的含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望神的要点:得神、失神、假神望神的要点:得神、失神、假神得神:(正常人的表现)得神:(正常人的表现)少神:神气不足少神:神气不足失神:大肉已脱、不能进食、目光呆滞、反应钝失神:大肉已脱、不能进食、目光呆滞、反应钝…………假神:病情恶化,突然颧赤如妆、目光转亮、突然能假神:病情恶化,突然颧赤如妆、目光转亮、突然能食食……神乱:神志错乱失常神乱:神志错乱失常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24望诊(望面色)望诊(望面色)五脏应五色:肝五脏应五色:肝——青青 心心——赤赤 脾脾——黄黄 肺肺——白白 肾肾——黑黑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色常色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25望诊(五色主病)望诊(五色主病)青色:受寒、疼痛、青色:受寒、疼痛、 瘀血瘀血赤色:发热赤色:发热 (满面红)(满面红) 虚热虚热 (午后颧红)(午后颧红)黄色:脾胃气虚、黄色:脾胃气虚、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黑色:肾虚、疼痛、黑色:肾虚、疼痛、 水肿、瘀血水肿、瘀血白色:虚证、受寒白色:虚证、受寒面面色色红红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26 面色黑面色黑望诊(五色主病)望诊(五色主病)青色:受寒、疼痛、青色:受寒、疼痛、 瘀血瘀血赤色:发热赤色:发热 (满面红)(满面红) 虚热虚热 (午后颧红)(午后颧红)黄色:脾胃气虚、黄色:脾胃气虚、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黑色:肾虚、疼痛、黑色:肾虚、疼痛、 水肿、瘀血水肿、瘀血白色:虚证、受寒白色:虚证、受寒27面面色色白白望诊(五色主病)望诊(五色主病)青色:受寒、疼痛、青色:受寒、疼痛、 瘀血瘀血赤色:发热赤色:发热 (满面红)(满面红) 虚热虚热 (午后颧红)(午后颧红)黄色:脾胃气虚、黄色:脾胃气虚、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黑色:肾虚、疼痛、黑色:肾虚、疼痛、 水肿、瘀血水肿、瘀血白色:虚证、受寒白色:虚证、受寒28望舌的内容:望舌的内容:((1 1)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的动态))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的动态)((2 2)望舌苔(苔质、苔色))望舌苔(苔质、苔色)舌舌 诊诊舌尖红舌尖红青紫舌青紫舌绛红舌绛红舌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29齿痕舌齿痕舌舌舌 诊诊望舌的内容:望舌的内容:((1 1)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的动态))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的动态)((2 2)望舌苔(苔质、苔色))望舌苔(苔质、苔色)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30花剥苔花剥苔红舌红舌舌舌 诊诊望舌的内容:望舌的内容:((1 1)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的动态))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的动态)((2 2)望舌苔(苔质、苔色))望舌苔(苔质、苔色)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31舌舌 诊诊§二、望舌的内容:二、望舌的内容:§((1)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的动态))望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的动态)§((2)望舌苔(苔质、苔色))望舌苔(苔质、苔色)厚腻苔厚腻苔裂纹舌裂纹舌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32问问 诊诊((1 1)问寒热:寒热类型)问寒热:寒热类型A. A. 发热、恶寒同见发热、恶寒同见——感冒的主要症状之一感冒的主要症状之一B. B. 恶寒,不发热恶寒,不发热----实寒(受寒),虚寒(阳虚)实寒(受寒),虚寒(阳虚)C. C. 发热,不恶寒发热,不恶寒----高热(实热证)高热(实热证) 潮热(湿、阴虚)潮热(湿、阴虚) 低热(阴虚证、气虚证低热(阴虚证、气虚证 、夏季热)、夏季热)D. D. 寒热往来(疟疾、肝胆病)。
寒热往来(疟疾、肝胆病)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33((2 2)问汗)问汗A.A.感冒出汗:感冒出汗:感冒有汗感冒有汗------感冒热证感冒热证感冒无汗感冒无汗------感冒寒证感冒寒证B. B. 异常汗出:异常汗出:自汗自汗------白天出汗,活动后加重(气虚白天出汗,活动后加重(气虚/ /阳虚)阳虚)盗汗盗汗------睡时出汗,醒则汗止(阴虚火旺)睡时出汗,醒则汗止(阴虚火旺)大汗淋漓大汗淋漓------实热证、亡阳证实热证、亡阳证问问 诊诊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34((4 4)问饮食)问饮食口不渴口不渴: :津液未伤津液未伤口渴欲饮口渴欲饮: :发热、汗吐泻导致伤津、糖尿病发热、汗吐泻导致伤津、糖尿病口渴不欲饮口渴不欲饮: :阴虚、湿热、痰饮、瘀血阴虚、湿热、痰饮、瘀血食欲减退食欲减退: :脾胃气虚、湿邪困脾、肝胆湿热、食积脾胃气虚、湿邪困脾、肝胆湿热、食积多食易饥多食易饥: :胃火亢盛、胃强脾弱胃火亢盛、胃强脾弱饥不欲食饥不欲食: :胃阴虚胃阴虚问问 诊诊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35(5)(5)问口味问口味口味异常口味异常口淡口淡------脾胃气虚脾胃气虚口甜口甜------脾虚生湿、脾胃湿热脾虚生湿、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口中泛酸------肝胃有热肝胃有热口中酸馊口中酸馊------伤食伤食口苦口苦------热证、胆囊有热热证、胆囊有热口咸口咸------肾病、寒证肾病、寒证问问 诊诊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36(6)(6)问大小便问大小便a.a.便秘便秘------热伤津液、阴寒内结、阴虚、气虚、血虚等热伤津液、阴寒内结、阴虚、气虚、血虚等 b.b.泄泻泄泻------五更泄泻(肾阳虚)五更泄泻(肾阳虚) 大便溏薄(脾气虚)大便溏薄(脾气虚) 情志抑郁,腹痛泄泻(肝郁乘脾)情志抑郁,腹痛泄泻(肝郁乘脾) 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伤食)腹痛泄泻,泻后痛减(伤食) 便如黄糜,泻下不爽(大肠湿热)便如黄糜,泻下不爽(大肠湿热) 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大肠湿热)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大肠湿热)问问 诊诊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五、中医诊断基础知识37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应稳定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应稳定的特性。
特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质特点,在生理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质特点,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个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个体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体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的易感性或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为了便于实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为了便于实际应用,体质类型可以简单地分为偏寒体质际应用,体质类型可以简单地分为偏寒体质和偏热体质和偏热体质六、体质分类及其特征六、体质分类及其特征38体质类型-------偏寒体质§形体特征形体特征 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健壮多形体白胖,肌肉不健壮.§常见表现常见表现 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而弱,面色柔白,毛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而弱,面色柔白,毛发易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发易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发病倾向发病倾向 发病易从寒化,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痿发病易从寒化,易病痰饮、肿胀、泄泻、阳痿.§适应能力适应能力 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不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39体质类型-------偏热体质1§形体特征形体特征 形体瘦长。
形体瘦长§常见表现常见表现 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手足心热,平素易口燥咽干,鼻微干,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面色潮红,有烘热感,目干涩,视物花视物花 ,唇红微干,皮肤,唇红微干,皮肤 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偏干,易生皱纹,眩晕耳鸣,睡眠差,小便短涩,脉象细弦或数睡眠差,小便短涩,脉象细弦或数§发病倾向发病倾向 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平素易患有阴亏燥热的病变,或病后易表现为阴亏症状§适应能力适应能力 平素不耐受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平素不耐受热邪,耐冬不耐夏,不耐受燥邪40体质类型-------偏热体质2§形体特征形体特征 体形偏胖或苍瘦体形偏胖或苍瘦§常见表现常见表现 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舌质偏红,苔黄腻,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大便燥结或粘滞,小便短赤,男易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大便燥结或粘滞,小便短赤,男易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脉象多见滑数。
阴囊潮湿,女易带下增多,脉象多见滑数§发病倾向发病倾向 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易患疮疖、黄疸、火热等病症§适应能力适应能力 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对湿环境或气温偏高,尤其夏末秋初,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41小结小结§中医学入门中医学入门§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气、血与人体健康气、血与人体健康§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五脏功能失调与表现§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中医诊断基础知识§体质分类及其特征体质分类及其特征42 谢谢 谢!谢!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