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风(卒中).ppt
37页中 风(卒中),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属普陀医院 中医内科三基培训,目的与要求,掌握中风病的病机要点和辨证论治 熟悉中风病的证候特征和护理要点,注意老年人群预防重点 了解中风病的发病情况及其研究进展定 义,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喎)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 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诊断要点,以神志恍惚、迷蒙,甚至昏迷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 发病骤急 多有诱因*,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乏力等先兆症状 年龄40岁以上* 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头颅CT或MRI等检查历史沿革,命名及分类 《 内经》:称昏迷为仆击、大厥、薄厥半身不遂则称偏枯、偏风、身偏不用、风痱 《金匮要略》:根据症状轻重分为中络、中经、中腑、中脏 元代王履根据病因不同分真中风、类中风 明代楼英首用“卒中”之名 李中梓提出“闭”与“脱”症候历史沿革,中风理论渊源于《内经》,充实于《金匮》,发展于金元,较成熟于明清 唐宋以前,以“外风”立论,主张“内虚邪中”唐宋以后,尤以金元时期,突出“内风”如刘河间“心火暴亢”;李东垣“正气自虚”;朱丹溪“湿痰生热”明代张景岳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论点。
清代叶天士阐述“内风旋动”学说,王清仁主张“气虚血瘀”;张伯龙、张山雷、张寿甫: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张锡纯将中风分为脑充血与脑贫血脑血管疾病分类,颅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1.动脉瘤破裂 2.血管畸形 3.动脉硬化 脑出血1.高血压病脑出血 2.继发于脑梗塞的出血 3.肿瘤性出血 4 . 血液病 5 . 动脉炎 6.药物,脑血管疾病分类,脑梗塞(颈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 1 脑血栓形成 2 脑栓塞 3 腔隙性梗塞 4 血管性痴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供血不足,分 期(脑梗塞),超超早期:3小时内 超早期: 6小时内 早期: 48~72小时 急性期: 三天~两周 恢复期:两周~六月 后遗症期:超过半年,分 型(脑梗塞),进展型 缓慢型 大块梗塞型 可逆缺血型,病 因,积损正衰 饮食不节 情志所伤 气虚邪中,归 纳,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风(外风、肝风) 痰(风痰、湿痰) 六方面 气(气逆) 血(血瘀) 肝肾阴虚为根本,,检 查,头颅CT与MRI,辩 证 要 点,有无先兆表现(真中风、类中风) 病性与病情轻重(中络、中经、中腑、中脏) 病势顺逆及闭证、脱证 根据分期予以相应治疗,类 证 鉴 别,中风与厥证 中风与痫证 中风与口僻 中风与痉证 中风与痿证 中风与痹证,辩证分型及治疗,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治则:祛风、化痰、养血、通络方药:大秦艽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治则:滋阴潜阳,熄风通络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辩证分型及治疗,中脏腑 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阳闭:再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安,苔黄腻,脉弦滑数治法:清肝熄风,辛温开窍方药:灌服或鼻饲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辩证分型及治疗,阴闭: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治法:豁痰熄风,辛温开窍方药: 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或涤痰汤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治则:益气回阳,救阴固脱方药:大剂参附汤合生脉散,辩证分型及治疗,后遗症 1.半身不遂:益气活血通络 2.语言不利:祛风除痰开窍 3.口眼歪斜:祛风除痰通络,五版教材分型,中经络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气虚血瘀 阴虚风动,五版教材分型,中 脏 腑 痰热内闭清窍 痰湿蒙塞心神 元气败脱,神明散乱,演变与预后,来势迅速,变化多端(尤以两周之内) 并发症:高热,呕血,便血,水肿 中经络转化中脏腑,则病情凶险;中脏腑转化中经络,则病情好转 反复多次发病,预后较差预 防,一级预防:中风高危个体予以病因干预治疗!二级预防:已有中风先兆病人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三级预防:已发中风,预防复发,减低致残程度!,中风病常见潜在危险疾病的防治,1.高血压病 5.脑动脉硬化症2.高脂蛋白血症 6.高粘度血症3.冠心病 7.风湿病4.糖尿病 8.肥胖症,调 护,预防复发最为关键。
平时坚持服药,调情志、慎起居、清淡饮食 一旦有中风先兆,如头晕、肢体麻木,及早诊治 卧床病人注意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褥疮 康复锻炼,功能训练流 行 病 学 (厦门大学•胡善联教授),发病率:女 76.7~212.2/10万人口男 89.6 ~314/ 10人万口城市>农村; 北方>南方 死亡率:城市127.96/ 10万人口 为心梗农村115.2/ 10万人口 4 ~6倍 费用: 6801元/人 10489元/人(2000年),,,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特征,脑梗塞病例多于脑出血 糖尿病病例的动脉硬化主要侵犯细小动脉,其硬化较常人进展快 脑梗塞以中、小梗塞病灶多见,常为多发 椎-基底动脉系比颈动脉系多见,很少直接致死,多为长时间的智能低下和持续性步态障碍 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出现糖尿和糖耐量降低,可随病情好转而消失;而缺血性卒中随病情好转,其尿糖和糖耐量并不变化,图 片,,图 片,,图 片,,复习思考题,卒中 薄厥(大厥)痱风 偏枯 偏风 风懿﹖ 如何区分中经络与中脏腑﹖ 中风的病期如何分﹖ 中风的闭证与脱证有什么不同﹖ 如何治疗﹖ 中风的基本病机如何归纳﹖ 中风的病理性质是什么﹖ 中风病的常见后遗症有哪些﹖ 如何处理﹖ 中风的先兆有哪些﹖,病 例 讨 论,傅某某,男,65岁,1996年10月3日初诊。
2个月前,因生气后,左半身不仁不用左手肿胀,舌强语涩西医确诊为脑血栓形成现症:左侧半身不遂,上下肢疼痛,左手肿胀,言语迟涩,纳呆,神疲乏力,二便调舌淡质暗,脉沉细缓,检查:头颅CT示右侧基底节梗塞灶辨证思维程序,第一步:分清中经络与中脏腑 第二步:辨明真中风、类中风 第三步:辨明病机(根据症 状、苔、脉),辨证思维程序,第四步:相关检查(血糖、血脂、血黏度) 第五步:治疗证属:气血亏虚,瘀阻脉络治拟: 益气养血,祛瘀通络处方:补阳还五汤加减用药:当归 9g 赤芍9g 生地9g 川芎4.5g 桃仁 1.5g 红花6g 半夏9g 陈皮4.5g 桑枝9g 地龙9g 黄芪15g 牛膝9g,相关治疗,介入治疗:脑血管与冠状动脉梗塞原理差不多,但结构完全不同,难度高! 颈动脉斑块剥离!(血管外科) 中药颈动脉加压灌注治疗! 脑出血放血减压疗法(脑外科)! 以上方法均为创伤治疗,必须家属同意!,,研究进展 学术动态 参考文献 以上三方面418-420页均有记载,,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