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doc
52页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二○一七年三月- 1 -目 录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我市卫生计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1(一)卫生资源总量有序增加,软硬件条件逐步完善 ……...1(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3(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效果逐步显现……….…4( 四 ) 公 共 卫 生 工 作 成 效 显 著 , 公 共 服 务 逐 步 均 等 化 …… 6( 五 ) 推 进 计 生 服 务 改 革 , 提 升 计 生 服 务 水 平 …..……… 8二 、 形 势 与 挑 战 ……………………………………………… 9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 10- 2 -二、基本原则 ……………………………………………….. 10(一)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健康 ………………………..… 10(二)坚持公平与效率,协调发展………………………….. 10(三)坚持政府主导,共建共享 ……………………….…. 11(四)坚持改革引领,创新发展 ………………………..… 11三、发展目标 ……………………………………………..… 11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和工作一、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增强内涵建设 …………..…….… 14(一)科学整合资源,优化医疗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 14(二)明 确 各 级 医 疗 机 构 功 能 与 定 位 , 全 面 推 行 分 级 诊 疗 制 度 .... 16(三)推动中医药传承和发展,厚植中医药特色优势…… 18- 3 -(四)加强医疗机构内涵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19(五)大力培养卫生人才,实施人才战略…………….…… 21(六)促 进 社 会 医 疗 机 构 规 范 经 营 , 引 导 高 水 平 健 康 发 展 ...… 24(七)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决策和服务管理手段… 25二、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26(一)完善公共卫生安全体制机制,强化执法效能……… 26(二)巩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防控水平……… 27(三)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30(四)做 强 社 区 卫 生 服 务 机 构 , 全 面 落 实 基 本 公 共 卫 生 服 务… 30(五)加强妇幼健康服务 , 保 障 妇 幼 安 全 ………………..… 31三、优化健康服务供给,为“健康东莞” 奠定卫生基础…… 32(一)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与健康促进 ………………..…… - 4 -33(二)推进中医药保健服务健康工程 …………………..… 35(三)发展老年健康服务 …………………………….…… 35(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 36(五)推动健康服务信息化新业态发展 …………….…… 37四、完善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体系,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打造“人本计生” …………………………………………….….37(一)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 37(二)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38(三)推进流动人口管理规范化…………………………… 38(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39(五)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 39- 5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和机制一、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40(一)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 40(二)推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40(三)推进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 41(四)推进人事编制改革…………………………………… 41(五)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42(六)推进各级医疗机构按规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 42(七)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43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43三、加强监管,依法行政…………………………………… 44四、转变观念,构建体系…………………………………… - 6 -45五、落实职责,监测评价…………………………………… 45(一)考评方法与内容………………………………………45(二)中期评估与改进………………………………………46(三)终末评估………………………………………………46- 1 -东莞市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推进健康东莞建设,引领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 《广东省委 省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 、 《广东省卫生与健康规划(2016-2020年) 》 (送审稿)和《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中共东莞市委 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一、“十二五”时期,我市卫生计生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是我市卫生计生事业加快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着力提高区域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2015 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 78.6 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 13.55/10 万和 2.53‰(本市户籍分别为 4.29/10 万和 2.32‰),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为建设幸福东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卫生资源总量有序增加,软硬件条件逐步完善1.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人民医院、市中医- 2 -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整体搬迁全面投入使用东莞卫生学校新校、洪梅医院新院、望牛墩医院新院、东坑医院住院楼落成启用,市儿童医院动工建设,市中心血站、市人民医院分院积极筹建中2.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逐步优化2012 年开展全市卫生资源调查,组织编制《东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 年) 》 ,出台了《东莞市农村卫生站转型试点工作方案》 ,全市完成农村卫生站转型 1233 个建成并逐步完善了以市属医院与三级民营医院为网顶,以镇街综合医院为枢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村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架构。
截至 2015 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有 2387 所,其中各级各类医院 89 所,医院延伸设置的分院 13 所,门诊部、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卫生所及医务室等基层医疗机构 2245 所全市医院编制床位数 34763 张,实际开放床位数 27457 张,较 2010 年增长 73.99%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 3.33 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1.92 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 2. 4 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为 1.38 人3.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截至 2015 年底,卫生队伍达 54950 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45226 人(其中:注册医师 15889 人,注册护士 19782 人) 拥有市科技拨尖- 3 -人才 12 人,市级二、三类特色人才 21 人,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 3596 人,中级职称 7205 人,研究生以上 1325 人,本科 13495 人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深入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 、“三好一满意”等活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制定《东莞市二级、三级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评价标准及细则》 ,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建立医院感染、血液透析、高压氧等多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医疗质量全程管理;对护理管理、医院后勤支持管理进行改革,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和考核;落实手术分级制度;全面推进“阳光用药”制度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
2.推进医院等级评审和打造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工作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厚街医院、康华医院和东华医院被评定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被评定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大力推动医疗技术创新,着力打造一批医学重点专科和特色专科截至 2015 年底,全市有国家级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4 个(其中中医类2 个) ;省级重点专科 30 个(其中中医类 7 个) 、特色专科2 个(其中中医类 1 个) ;市级重点专科 25 个、特色专科18 个 4 -3.努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工程,构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逐步形成以市中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中医科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网底的三级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网络截至 2015 年底,全市中医医疗机构 62 所,有 46 所二级以上管理综合医院开设中医科,3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330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可提供中医药服务4.继续落实便民惠民措施至 2015 年底,全市共有68 所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优化医院门急诊就诊流程,日均可预约号源达 5 万个44 所医院开展门急诊就诊“一卡通”服务,55 所医院设立客户服务中心,53 所医院提供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服务,55 所医院开展志愿服务。
8 所三甲医院全部实施医学检验和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病区病人满意度达 90%以上5.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在二级管理以上医院设立医院警务室,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初步建立了联防联治机制,遏制了重大医疗纠纷数量上升的势头出台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探索医疗责任险统保,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6.建立医疗市场主体信用约束管理制度严厉打击超范围医疗市场违法行为,定期向社会公布医疗机构“黑名单” ,引导医疗机构诚信守法经营 5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效果逐步显现1.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出台了《东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意见》 ,2015 年顺利入选第三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推进“管办分开”改革,2013 年 9 月成立了东莞市市属公立医院管理中心,对市属公立医院的人、财、物实行一体化管理推进“医药分开”,从 2013 年 10 月 1 日起在市第三人民医院等 5 家公立医院开展“医药分开”试点工作,并于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市公立医院全面推进医药分开,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实施“政事分开” ,组建了 33 个镇街(园区)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了基层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网络。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开展平价医疗服务,不断改善医疗服务2.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医保筹资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医保参保人数 601.9 万人,医保参保率达98%,参保患者住院和门诊综合实际报销比例达 62%建立了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制度,有效减轻了群众大病负担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2015 年对 1603 名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但无力缴费的患者给予紧急救治救助,减轻了 39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欠费 697 万元(含中央财政补助) 医疗救助水平不断提升3.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进一步巩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配备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6 -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98 个,市民步行 15 分钟可以获得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基层中药服务提升工程,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4.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医我市是社会办医国家联系试点,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 ,不断完善政策引导,有序开放市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发展,构建多元办医格局,截至 2015 年底,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 1857 所,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 79%。
四)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1.加大卫生监督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力度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内涵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