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湘教版.docx
7页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湘教版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限: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其次级阶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限: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潮湿气流向我国内陆推动,为我国广阔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淌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便利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简单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裂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坎坷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其次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其次大盆地,相对潮湿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兴旺,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尔泰山;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顶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疆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学问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阔) 2、纵横交叉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4、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6、我国陆地海拔地方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顶峰。
其次节气候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我国大局部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3、夏季,我国大局部地区(普遍高温)我国大局部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5、依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阔的(青藏高原)区 6、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匀称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8、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比照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9、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潮湿);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10、依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潮湿)、(半潮湿)、(干旱)、和(半干旱)四类地区。
11、我国东南部以(潮湿)、(半潮湿)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1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简单多样)和(季风气候显着)两个主要特征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14、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15、我国西北局部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根本特征 1、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4、煤炭、石油、铁矿等,形成、再生过程特别缓慢,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行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5、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缺乏) 初二(地理(学习(方法)))归纳(总结) (一)学习什么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内容?是区域地理,还是综合地理? (二)在什么地方?就是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政区位置等,要搞清所学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与联系,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球仪,通过读图、填图、绘图等方法得到稳固与提高。
(三)为什么有这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要知道某一区域中为什么有某种地理事物或某种地理现象及其之间存在差异的缘由学习时应仔细听课,特殊留意教师的启发、引导与指导的内容,结合课本“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去仔细观看、探究、思索,用发散性思维创新地提醒出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规律 (四)将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现象的发生与人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进展考察将地理现象与人类(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分析它对人类生活、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哪些不利影响 (五)把握地理事物发生、进展及变化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好人类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人类怎样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来进展生产、改善生活?怎样防备自然灾难,削减或免受损失?怎样爱护环境,使人类的生存与经济进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进展 二、运用地图学习地理同学们从小学开头,就已了解到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行少的工具地图不但展现了各个区域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而且还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不会阅读地图是无法学好地理的那么应当怎样阅读地图呢? 一般说来,阅读一幅地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熟悉地图这是阅读地图最根本的一步地理课上教师肯定按这样的步骤教同学们熟悉地图: 1,在各种地图上推断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 2.通过比照例尺的运用量算地理事物间的大致直线距离 3.了解各种表示地形的图,从而推断地势的大致起伏状况和主要地形的特征及分布 4.通过对各种图例的了解,在地图上熟悉和查找各种地理事物通过以上四点,我们知道“熟悉地图”的意思就是要能够在各种地图上判方向、量距离、明凹凸、识事物这项读图根本功盼望同学们肯定要把握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