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耳并用读背兼行-谈朗读与背诵教学.docx
4页口耳并用读背兼行谈朗读与背诵教学 高中新课程标准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材料,其中的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板块中对朗读和背诵作出了明确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以说,这是我国语文教学重读重背的优秀传统的延续朗读与背诵是语文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是知识输入的一种有效途径语文学习和教学应充分发挥朗读与背诵的作用,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这样一个故事比喻教育:一个人在黑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的耳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背神灵的指示,蹲下去,捡了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天亮了,他打开袋子想看一看,神灵让他捡的是什么,一看便惊呆了:神灵要他捡的竟是钻石我们加强背诵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拾取一点东西,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他们拾的是“钻石”背诵能引发学生无意识的力量无意识存在于大脑的深处,一般的时候只有大脑的表层意识来工作,处于深层大脑的无意识受到了压抑,所以无意识的力量不能够自由地发挥出来但是,无意识中隐藏着巨大的力量,过目不忘或是能够创造出充满感性的优秀作品都是无意识的功劳引发无意识的力量有很多方法,朗读和背诵是引发无意识力量的方法之一。
大量反复的朗读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无我”的状态,注意力完全集中,意识达到统一,无意识的回路打开这就是大脑的秘密人的语言(言语)能力的学习、语言(言语)能力的形成,其实主要是依靠对前人经验的一种模仿,且基本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模仿熟读背诵课文是模仿的基础,因而背诵在语言学习中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背诵,对语汇材料的积累、对整体文句的感性积累,所起的作用比抽象的理解所起的作用更大中国传统的语言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背诵很多大师都注意背诵文章,巴金先生能够背诵200篇的《古文观止》,茅盾能够背诵全本的《红楼梦》,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这是他们作为文学家有着超人的语言能力的重要原因俗话说:熟读唐诗300篇,不会写诗也会编对朗读和背诵的作用大家都有充分的认识,那么我们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背诵效率呢?1.要挑时间和时段来背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最佳时间是早晨,因为早晨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而且空气清新当然,也不完全如此,不同的人记东西的时间段是不同的,有人在早晨就记不住东西,而在睡觉之前记,第二天早晨再进行回忆,才记得清楚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早晨比较适合朗读。
2.要理解了再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强,如果继续强调机械记忆,学生不但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导致效率低下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的内容、结构、脉络,理解要背诵的材料3.背完了还要再巩固,温故而知新记忆的保存是有前深后浅的识记规律的它有渐忘性,原来储存于大脑的信息,会受新输入的信息的影响,加以时间的推移,渐忘率便会越高根据科学实验证明,阶段性地保持识记材料的重现次数,有助于加深记忆,一般是第一次,最多隔七天,以后每隔三、四天,就要重现一次记忆内容,经数次重现,印象就会很深4.化整为零遗忘存在抑制现象,遗忘中的抑制现象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一般是在学习两种不同但又彼此类似的材料时产生的但是,在学习一种材料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两种抑制现象例如,识记一个较长的字表或一篇文章,一般总是材料的首尾容易记住,不易遗忘,而中间部分则常常识记较难,也容易遗忘这是由于识记材料开始部分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识记终末部分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在识记中间部分时则同时受这两种抑制的作用,化整为零其实就是增加了材料的开始部分和终末部分。
所以,我们要根据课文的中心内容划分层次,化整为零、化难为易、逐层背诵最后,通背全文,查找不熟的地方,进行强化背诵5.及时尝试背诵在朗读到一定遍数之后,学生对学习材料已经非常熟悉,这时候不能还在那里一遍遍地朗读,要让学生尝试背诵尝试背诵就是自己考自己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采用复述、默写等方式朗读是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语言活动,也是我们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项功夫,它不但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它还体现出人们对语言完美的追求;背诵则是在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声语言的积累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二者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们不一定把学生培养成文学大师,但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有必要要求学生口耳并用,读背兼行孙建 江苏省新沂市王楼中学 22143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