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少淳核心素养讲座心得体会.docx
25页篇一:美术暑期全员培训反思--江南XX-XX 学年暑假美术教师全员培训反思我参加了 XX-XX 学年江北区暑假美术教师全员培训学 习这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获 益匪浅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 的理解和提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核心素养的发展取向和 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 几个方面的体会:一、转变思想、更新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 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活动的时候, 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孩子如 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小学教师,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 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己去探究学习有人说 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 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 淡,没有激情,那么孩子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 得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饱含热情地激发孩子的情感,循循善诱 培养孩子终生学习的能力,若干年后,孩子都能自主努力地 学习,就达到了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二、 自我反思,促进成长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导航者”,提升自己对核心素养的 认知取向,是参加本次培训活动的初衷。
而在理论与实践的 交融下,教师只有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内化为自我的教学行 为因此,在丰富多彩的内容学习之后,我进行了有效地自 我反思,主要是尹少淳教授的“核心素养取向的美术课程” 的报告,对我的触动最大美术学科提出了五个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通 过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使自 己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灵活的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使自 己的专业素质在反思中不断的有效的提高和成长,把自己对 生活的热爱之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情传递给学生,让学 生逐步做到有兴趣的自学,有主题的自学、有主见的自学, 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三、 终身学习,提升素质新时代、新知识、新理念都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 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仅只专业方面,要 扩充到各个领域,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教师要秉 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在此次美术教师全员培训中,我们的收获是丰硕的: 我们进一步把握了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学本教育 的精髓教师要成为引领者,成为后台操作者,学生要成为 学习的主体,要学生主动地学我们观摩了名师教学,关注 了有效课堂,提高了教学实践水平。
通过魏老师知道的篆刻 实践练习,毛峰书法大家对中国书法的文化特征的阐释,深 入浅出地描述,加深了老师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强化了我 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意识,指明了我们美术教育的发展的 方向:传承与创新总之,本次培训专家团队老师的“点化”和“引领”, 就像教师成长道路上的那盏明灯,使自己豁然开朗在今后 的教学生活里,我将深化核心素养思想,践行学本思想,把 课堂还给学生,着力培养新型的智慧型的人才港城小学江南XX年7月10日篇二:浅论美术教育之人文性浅论美术教育之人文性(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510030)刘东[摘要]时代呼唤人文性,社会呼唤全人格的教育人 文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亦即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和功能,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关联在美术教育中发掘人文资源,注重人文培养,已成为当今美术教改的主流[关键词] 美术教育 人文性 人文精神社会呼唤全人格的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社会、人和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为特征的发展,将更重视人的发展,是追求人的价值和完善的发展。
科技教育解决的是生产力的进步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文教育解决的是人的价值、人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问题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重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平衡,是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课程,能够使学生通过美术本 体及其涉及的文化情景来理解更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感受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从而获得人文陶冶,逐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落实“全人格教育”为此,明确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生存状态等的关系,关心人类的文化现象,是当今美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1]一、人文性的涵义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功能在我国古代,“人文”是《易》学名词,《易•贲象》中指出: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与“天文”相对,这里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带有规范家庭、社会、国家各种人际关系的伦理概念因此,中国古代的人文教育是以伦理道德的教育为核心的。
而在欧洲,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在其《论雄辩家》一书中首次把humanitans (人文精神)列为一个辩论者的基本训练项目,并认为“humanitans”是指一种能够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14 世纪,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又提出了人文主义(humanism )的理论,后来就成了文艺复兴时期“高度重视人和人的 价值观的一种思想态度”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注重人对于真与善的追求;重视人的价值20世纪以后,伴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蓬勃发展, “人文”一词又专指与科学相对的文史哲等一系列非实证性 的学科和事业,它主要是培养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的学问尽管东西方的学者对“人文”的解释有文化背景上的 差异,但其基本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即人文是指区别于自 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 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 味,亦即人文精神”人文性涉及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 传统美术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不同时 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都包含着人的理 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 生存状态、智慧、美、爱、自由等人文内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它将使我们改变以往根深蒂固的观念——美术教育只 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而将重点放在帮助学生通过美术 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 精神,并通过美术这一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让学生在美术课程中通过几个美术小岛.去观赏和体验浩瀚 的人文海洋用人文性理解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 功能: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理解美术文化,形成 人文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 促进身心健康;拓展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可见,人文 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并与社 会发生最大程度和最大范围的关联,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 值和功能人们对过去重视科学教育、技能教育而忽略人文科学 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了积极的反思.认识到由于过分强调 美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的体 验和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养成为此,适当 降低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的难度,让学生通过美术 学习,加深对艺术(包括美术)文化和历史及美术的人文价值 的认识,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培养其人文 精神,对新世纪我国美术教育的改革有着极其深远和现实的 意义。
[2]二、人文性在美术教育中的体现美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是充满“人文关 怀色彩”的学科,是学校进行美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美术教育中,通过美术与生活、 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 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 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 与发展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密切关系,首先体现在它与美 术审美活动紧密相连学生在各种美术审美活动中发展了艺术的鉴赏力、高尚的审美情操和修养, 而这正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文素质其次,体现在它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美术活 动中需要形象思维,需要通过直接、顿悟、灵感来进行美术 创作.这正是人文学习所需要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第三,体现在美术作品中所隐含的信仰、理想和审美 价值取向上而这些人文意蕴,正是学习培养人文精神所必须吸取的营养第四,体现在美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美 术学习中,学生的内在思想情感可得到较充分的表现,进而 有助于发展其个性因此,美术学科同其他的人文学科一 样.对人性的完善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在我们这个日益技术化、物质化和非精神化的时代里, 人文精神的失落,价值理性的式微.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 具有人文性质的美术教育可以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 量唤醒,激发起人对自由精神和个性充分发展的追求,对人 与人真正平等的向往,这也正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价值体现 可见,人文性在美术教育中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
三、发掘人文资源,注重人文培养1、以生活素材丰富美术教育的人文资源正如尹少淳所说:“基础美术不是专业美术,而是一种 生活美术教育,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 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不论 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在各种专业知识的学习中,美就像 春雨润物般无处不在为此,我们应把审美知识的领域与校 园文化、社区文化相结合,使学生们体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 景观相统一的审美理念.校园里设置一些新的现代艺术雕像.橱窗里轮换展出师生们的美术作品,播音室在课间播放 轻盈高雅的古典名曲,以使同学们沉浸在美的视觉与旋律之 中生活是艺术的源泉,通过生活学习中无处不在的美的 薰染.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能力不断提高,情操不断升华,使 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提高想像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 审美能力,增强了对人类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形成尊重 和爱护生活与自然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2、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案例 1:标新立异的艺术世界——毕加索《格尔尼卡》欣赏上课铃声响后,老师把毕加索《格尔尼卡》作品的幻 灯片投放到了屏幕上,问学生: “对于这[3]幅作品你们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到了屏幕上,七嘴巴舌地议 论开了。
几位大胆的学生来到讲台上,谈了自己对这幅作品 的看法老师聚精会神地听他们讲解,并不时地记录了他们 的精神描述老师把有关毕加索的生平资料和作品的创作背 景用投影仪提供给大家随后,老师从作品的构图、艺术形 象、线条、质感、肌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 ①在画中的第一个情景中作者想表现什么孑②整幅画面作者 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并要求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准备发 言学生发言时,教师引导学生尽量通过自己的感受来理 解作品.培养学生尽可能用美术术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解 释作品的深刻含义最后,老师对作品加以总结:画家通过作品想给全世 界一个愤怒的信息,作品是对战争暴行的控诉,对人类灾难 的同情:因此,画家笔下的所有形象都是超越时空的,并蕴 涵着愤懑的抗议声美术课程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表现任何美 术表现形式都包含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 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