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docx
11页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 摘要:从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构建入手,探索新建本科院校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以及闭环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体系构成要素,并厘清教学质量标准系统和教学管理制度系统,展示出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工作的清晰脉络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新建本科院校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步伐的加快,高等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以及办学类型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新建本科院校正顺应了这一发展态势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指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多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合并或专科独立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1]11至2008年3月,新建本科院校达到232所,从比例上看,新建本科院校占全国755所本科院校的31%[2]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肩负了扩招的重任,扩招后的教育教学质量成为社会评价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指标以及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对扩招后本科教育质量下滑的担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以保障的担忧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的主体包括政府、高校和社会三种类型。
新建本科院校是教育质量保障的直接主体之一研究、构建、实施和完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促进新建本科院校的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仅有教学质量监控的措施,还没有形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纵然构建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没有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体系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现状不容乐观 第一,教育思想观、质量管理理念内化不足,办学理念偏失以及办学定位不明确我国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往往只是停滞在“生存竞争”的浅层次上,追求外延的发展,忽视内涵的发展[1]66,盲目追求数量的扩展,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没有把高等教育规律、先进教育思想观念和质量管理理念深化到办学行为之中 第二,缺乏专业化的、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以及科学可行的、有自身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建立了校级教学督导制度,但没有形成校、院两级督导的局面,更没有设置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各学院、各部门没有发挥出质量监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缺乏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当发现教学质量危机时,不知如何及时预警和反馈 第三,监控的对象单一。
从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来讲,主要局限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一般采用学生评教和少量的听课及检查学生试卷和毕业论文等方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因子及其作用方式都较少关注如,缺乏教师评学举措,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相对薄弱,导致评价范围不够深入和全面 第四,教学监控和质量评价的操作尚未形成制度和体系已有的质量标准和管理规章制度大部分是在升本转型大背景下匆忙制订,很多方面与实际的本科教学要求无法匹配,亟待完善并形成制度体系其主要表现在评价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人为因素过多,定量分析不足,定性结论过多,往往以一两节课来评价一位教师,存在偶然性和片面性 第五,缺少对监控和评价的元监控与元评价主要表现在缺乏对监控和评价的目的检验和效果反馈,对已经制定的评价指标的达成状况缺少监控与测评,没有形成严密的教学评价体系 针对目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2008年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连续召开的三期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讨会精选出的68所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做法,本文拟构建一个基于过程的、可操作的并能够体现院校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与实施体系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观 如何看待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解读高等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的理论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戚业国认为,高校应基于自己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实施质量管理华南理工大学学者项聪提出,人才质量观是质量保证的灵魂,是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先导可见,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从根本上体现出这所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观表达的是“办什么样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我们要坚持高等教育质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观点教育质量的统一性是基础,是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首先要达到国际、国家或社会规定的基本水平和基本标准,具有规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并具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兼具个体、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和全球公民四种角色能力,从而被社会和市场所认可教育质量的多样化是特色,是指不同类型的学校根据各类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提出的不同的质量规格和要求,体现出一定的地方适切性和文化适应性[3] 新建本科院校有别于学术型本科大学,它更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性它也不同于专科院校,即它要求学生具有较为宽厚的学科基础和适应性较强的知识平台,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新建本科院校应定位于“专业应用型”教育,反应出人才培养专业化、应用科研专业化和区域服务专业化及发展价值性,并在内涵建设中形成与学术型高校的错位发展与特色发展[1]21。
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思想就是在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普遍关注,汲取国际和国内有关教育质量管理思想的精华,确立学校办学定位、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和本科人才质量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机构设置 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体系包括领导决策机构、组织管理机构、执行机构和监控机构教学质量保障的领导决策机构是校长办公会议,组织管理机构主要是教务处和学生处,执行机构是各学院教学办公室和学工办公室,并延伸到教师所在系或教研室以及学生所在班级 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监控机构的设置主要分为两类:第一,在教务处设教学质量管理科第二,在教务处之外,设置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或教学质量监控中心),为学校的一个处级单位,下设几个科室一般组成人员3~5人此外,教学质量保障的监控机构还应包括校院两级教学督导鉴于教务处根本没有精力抓教学质量监控,而且组织管理机构和监控机构应该分开设置才更有效率,所以,建议新建本科院校采用第二类监控机构的设置方法 四、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现状 从参加2008年教育部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连续召开的三期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讨会的380所各类高校中,精选出68所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作为复杂的人工系统,其构成要素的不同,体现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背后的支撑理论存在差异。
根据不同的理论依据,我国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大致可分成三种模式:①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借鉴企业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思想和方法,将现代质量观念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中并具体运用这些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闭环式系统和持续改进机制②大部分高校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思想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部分高校中只有极少数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可以构成持续改进的闭环系统大部分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虽能够自成系统,但没有构成闭环系统,无法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③还有一部分高校运用经验型方法,根据教学管理实践内容构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些高校根据实实在在做过的,并取得成效的教学管理工作经验构建本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但体系中的各个要素之间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它基本上不能构成一个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按确定方式构造而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4]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又不能相互交叉和重叠 (二)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成及特点 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为依据构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教学管理科学化与规范化奠定了基础,可供新建本科院校学习和借鉴。
可以根据与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一脉相承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四大部分: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服务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5],将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分为六大系统,即教学质量目标和教学管理职责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教学输入管理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教学输出管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测分析与改进系统,如表1所示这六大系统形成循环车轮,不断地向上,以实现教学质量永无止境地改进和提高六大系统构成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体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融合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的七个一级指标,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与利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风、教学效果其中办学指导思想包括在教学质量目标中,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可以包括在教学资源管理系统中,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和学风在教学过程管理系统中得以体现,教学效果体现在教学输出管理系统之中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体系的设计体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反映了国家对本科高等教育质量的总体要求纵观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由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主要观测点组成的指标体系内容与ISO9000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服务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等之间具有相容性。
在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思想和方法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作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质量要求,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工作与学校的评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为强化新建本科院校生源控制力,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服务实现”部分分为教学输入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输出管理三个部分这样的划分符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生源和就业的竞争压力教学输入管理目的就是突出前馈控制,在教学输入中对生源质量、教师教学资格以及各种投入进行控制,力求对教学输出中毕业生的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声誉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毕业生质量高,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好评,又会对生源质量产生积极作用,如此进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把教学专项建设管理放到教学资源管理中,提出教学硬件资源和教学软件资源的概念教学硬件资源主要包括教学经费、教学设施、教学文件档案等教学软件资源主要包括教学人力资源和教学专项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改建设) 第四,绝大部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人力资源只包括师资队伍,本框架把教学资源的人力资源分为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和学生管理队伍三个部分,其中教学管理队伍包括校教学委员会、校督导委员会和一线教学管理队伍。
第五,表1所示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没有对所有高校规定具体指标,在借鉴的过程中可由各校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与学校已有的教学管理体系紧密衔接,体现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院校特色 五、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学管理制度 (一)质量标准的内涵 “广义地说,标准是指由政府、习惯或普遍同意所确定的测量数量、重量、程度、价值或质量的一种范式、范例或规则;标准也可定义为做出判断或决策的规范、尺度或准绳在教育领域,标准有本质质量标准和评价质量标准之分[6]904前者反映了教育质量独有的质的规定性,它不规定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而只为这种评价和评审提供一定程度的价值导向、工作依据和行动指南后者是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对诸如课堂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等做出主客观判断,回答的是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 “为提高我国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建立本质质量标准和评价质量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