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年来小升初的古文常考的十篇.doc
14页历年来小升初的古文常考的10篇 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 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 【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 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 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 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 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 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
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 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3.次非杀蛟 【原文】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 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 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③反:同“返”,回,归。
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 (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 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 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 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1.解释: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4.大脖子病人 【原文】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 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 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 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 丑 【阅读理解】1.解释: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5.高阳应造屋 【原文】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 别类》) 【注释】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 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 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
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 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阅读理解】1.解释: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6.竭泽而渔 【原文】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阅读理解】 1.解释: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7.功名 【原文】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 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阅读理解】1.解释:①则:那么;②盛:茂盛; 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8.目贵明 【原文】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⑦塞:受蒙蔽 【文言知识】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 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 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 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