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六章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378911476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学习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你们俩不是争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三岁:我不会抢我大方,哥哥小方五岁: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三岁:我大方我的方好大好大五岁:我的方比你的大三岁:我的方更大五岁:我的方最大三岁:我的方最最大以上我们可以看出,3岁的幼儿已经有了惊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在语音方面,3岁的弟弟有了汉语语音的知识;他能熟练地把一连串的杂音,分析为有意义的信息而且,当他听到一个新词——“大方”,马上会重复为汉语语音的“大方”,这一点是外国的成人在短期之内很难学到的在语意方面,3岁的弟弟有断词的能力:他知道“大方一点”应断为“大方”,而不会是“方一”,又能够从上下文领悟到一个极抽象的概念“大方”是一种美德,还会使用“大”和“小”相反的含意,创作一个新词——“小方”三岁的幼儿经常会用这种方式在语言中操弄这类抽象的概念在语法方面,3岁的弟弟还掌握了句型变化的知识:他知道如何表达“大、更大、最大、最最大”的层次当5岁的哥哥把“方”用在“我的方比你的大”的句型中时,3岁的弟弟能进一步用“更”来回答,表示他了解前一句是比较的句子在语用方面,3岁的弟弟似乎了解妈妈的第一句话只是形式上的问句,不必回答,第二句才是反驳的重点。

      幼儿早期语言的发展是神速的6个月的婴儿只会咿呀学语,12个月时就会使用10到20个词到了2岁,他的词汇是1岁时的10倍3岁的幼儿,平均可能会用900个不同的语词,流利的与人交谈,甚至辩论了幼儿语言的发展就表现在幼儿语音、语义、语法、语用技能的发展几个方面第一节 语音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语音是一种发育模式,它具有特别的结构,不同的语种的语音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汉语用声调辨别意义,而英语语言不用,因此,学汉语的幼儿,必须辨别和发出不同声调,而学英语的幼儿,却必须把不同声调的语音归为一类尽管语言间的差异很大,但世界各地儿童语音的发展基本上是相似的一、前语言阶段的语音婴儿最初发出的声音,还不能算是语言,但它为婴儿语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婴儿的发音越来越分化、越来越接近母语,发音也越来越有意识、有目的性,因此该阶段被称为“前语言阶段”该阶段婴儿经历了几个相当明显而顺序固定的分阶段第一分阶段,反射性发音阶段(出生-2个月),该阶段的特征是反射性发音,如哭声、烦躁时的发音以及诸如咳嗽、打嗝和打喷嚏等声音另外也可能出现一些类似于元音的声音该阶段的发音部分地取决于婴儿声道的生理结构第二分阶段,出现叽叽咕咕的声音和笑声(2-4个月),婴儿开始在比较舒适的状态下发出一些愉快的声音。

      这些声音似乎是从口的底部发出的,出现了软腭音和后元音,并且出现了持久的笑声和咯咯笑声第三分阶段,发音游戏阶段(4-6个月),婴儿似乎在检测他们的发音器官,以确定他们所能产生的发音范围该阶段的特征在于出现了很响和很轻的声音(喊叫和轻语),以及很高和很低的声音(如尖叫和低吼)一些婴儿产生了长久的双唇颤音和持久的元音,有时也发出一些初始的辅音和元音音节第四分阶段,典型的牙牙语阶段(6个月以上),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出现了系列的辅音-元音音节,并且在时间的控制上类似于成人婴儿的声音第一次听起来像单词在此基础上,婴儿的发音逐渐复杂和精细,出现了重复牙牙语(如bababa)和变化牙牙语(如bagidabu)起初重复牙牙语占优势,在12个月左右变化牙牙语出现更多第五阶段,含混语阶段(10个月以上),该阶段在牙牙语的最后阶段出现,通常与有意义的言语阶段早期相重叠,其特征是所发出的声音和音节串有丰富的重复变化和音调模式这种牙牙语也被称为会话牙牙语或协调牙牙语二、音调和最初语音的发展音调是婴儿发音中较早出现的语音经过一年的发展,婴儿发出的声音中出现了音调(或称声调)学习汉语的幼儿最先学会的是一声和四声,随后他们又学会区别二、三声,在两岁半左右,四声基本掌握。

      二声的发展比三声早,但是当幼儿开始使用三声的时候,会混淆二、三声,这可能是发音规则的变化而带来的干扰分化的语音在含混语阶段的后期也出现了,12个月的婴儿开始逐渐能控制自己所发出的语音,使用单词与父母进行交流了——他们开始说话了不同语种中的“爸爸”和“妈妈”,大都发baba、mama的音;而大部分婴儿说出的第一个字,也基本上都是称呼父亲或母亲的语言学家对这种全球性的语言规律特别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个现象可能与人类的口腔结构和发展有关他提出“最大对照定律”来解释早期的语音发展他认为人类的神经系统,最适宜于组合差异最大的语音单位,b、m、a的发音,就是差异最大的语音组合,它们的发音都是把口腔最前的部份合起来,轻轻发出的双唇音三、语音的辨别语音的辨别能力,就是对语言的听觉辨别能力,也是很早就出现的研究表明,婴儿很早就表现出了语音的范畴知觉能力:即使不同的人发音不同,但只要发出的音是在同一音位范畴之内,儿童就能把它知觉为一个语言信息如不同的人发[b]的声音会有细微的差异,但1个月的婴儿就能把它们都知觉为一个语言信息这说明语音范畴知觉是某种先天的能力经验会对婴儿的语音辨别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如果经常接触某一种语言,婴儿对这种语言的音位辨别就会更敏捷,相反,缺乏接触则可能使这些能力变得迟钝。

      所以,母语为汉语,在汉语语言环境中成长的幼儿,在第一次听到“大方”这个新词时,他们很容易听清楚并重复这个词,但母语不是汉语的儿童,即使是成年人,在最初听到这个词时,也很难“听清楚”这个词的发音,更难重复或模仿第二节 语义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语义是指语言的意义系统婴儿在前语言阶段所发出的语音,大都是无意义的声音我们很难察觉到第一个有意义的字在什么时候出现,因为婴儿的词义与成人的词义,有很大的差距语义的发展一、单词句阶段词义的发展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因为这个单词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义,因此我们称之为“单词句”宝宝说出第一个字或词之后,就进入了单词句阶段单词句阶段初期,词汇量发展比较慢,2、3个月才增加20个左右的单词,但是随后,词汇量迅速增长,平均每天增加几个新词在单词句阶段,幼儿每次“说话”只说一个词,词与词之间都会停顿,单词代表着一个完整的意义如“奶”代表着“我要喝奶”的意思;“妈妈”代表着“妈妈抱我”或“我要妈妈”、或“这是妈妈的衣服”等意义单词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单音重复(“球球”);二是单词或“句子”表达的意义不明确,成人只能根据当前的各种线索分析孩子的意图;三是幼儿的表达经常与动作紧密相连,孩子在用单词表达自己意图时,常常伴随着动作,如指着皮球说“球球”;四是单词句的单词词性不确定,“嘟嘟”既可以是名词指汽车,也可以是动词表示开汽车,或者是象声词表示汽车跑起来的声音。

      在单词句阶段,孩子掌握的词汇大都与自己的生活有关,如人物(爸、妈)、交通工具(车车、飞机)、食物(奶、饼饼、饭饭)及物品(钥匙、袜子),且以名词居多,动词出现略晚幼儿通过“快速映射”学习新的单词,理解单词的意义:他们会根据情境判断一个新的单词所代表的是事物哪一方面的特征,儿童必须对该词的重点进行判断:该词是指物体的功用(苹果:可吃),或是物体的表面特征(小猫:外形),或是对象的动作(抱抱:动作)例如,当母亲指着天空飞过的小鸟,说“鸟”时,通过“快速映射”,儿童知道妈妈指的是那只小鸟,而不是天空、白云、或者小鸟的羽毛、或者小鸟飞的动作,进而有机会习得“小鸟”这个单词二、幼儿词汇量及词义的发展词义的理解是儿童正确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的基础,是语言发展中极为重要的方面儿童早期是词汇量和词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有意义的词汇,随后,经过一年缓慢的增长,2岁后,幼儿的词汇进入了急剧增长期 幼儿早期掌握的单词,大致可以分为六类:按出现频率的高低,依次为普通名词、特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个人和社交的词、功能词名词是儿童出现最早也是掌握最多的词在名词的掌握过程中,名词词义的过度扩张和过度缩小现象普遍存在。

      词义的过度扩张,即儿童扩大了单词的外延和使用范围,赋予他说出的单词很多不同的意义,请看下面的对话: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浩浩(4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浩浩把奶,妈妈的奶,或者牛奶,都称呼为“牛奶”,这就是很典型的“过度扩张”他们还会把能走动的四足动物,如猪,都称呼为“狗”,这可能是由于儿童在词义的掌握中主要依赖于知觉信息,依赖于物体的外部特征和活动特征;同时,也说明,孩子已形成了对一类事物的概念,并用词来概括这个概念而词义的过度缩小,是指儿童过于狭隘的使用某一词汇,缩小了单词所代表的概念的内涵请看下面的对话:爸爸对爷爷:爸,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乐!4岁的浩浩:他是爷爷!爸爸:是,他是你爷爷,他也是我的爸爸呀浩浩:不,他是爷爷!他不是爸爸!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爸爸把爷爷也叫爸爸,他“过度缩小”了爸爸这一概念的内涵他还会认为“白菜、青菜是蔬菜,茄子不是蔬菜”,这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有关: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前概念性思维阶段(见第五章),他们对某类事物的认识(如“爷爷”),只是基于其外表的典型特征(如年龄),而非其本质特征(生养),因而对事物做出过于机械的区分,把一些本质的、非典型的特征排除于该词所代表的一类事物之外。

      4、5岁是儿童使用形容词的数量开始快速增长的年龄儿童对形容词的掌握从简单到复杂例如,幼儿先掌握“胖、瘦”,再掌握“年老、年轻”有趣的是,儿童虽然掌握了成对的形容词,如“大”与“小”、“好”与“坏”、“高”与“矮”等,但是在选择使用时,儿童往往倾向于选择有积极词义的那个词,如“大”、“好”、“高”等所以,当我们让幼儿在两块饼干中“挑一个比较小的”的时候,他们挑出来的,往往是大的一个这与他们的思维受事物的典型特征影响有关幼儿对生词的理解有很多方式首先,儿童能够借助于将生词和他们已经知道的词进行对比,把生词放到自己以前的词汇库中去理解其次,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词语在句中是如何使用的线索,来精确地推断词语的意思再次,儿童还常常通过推断他人的意图和观点来拓展他们的词汇量,理解词义例如,当成人第一次向孩子介绍某个单词(如“喙”)并用手指指向某物体其中的一部分(如鸟的喙部)时,3岁儿童就能意识到“喙”是鸟的身体上的一部分,而不是整只鸟再如,随着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他们也开始推断成人在交流中使用的新的单词的意义,如成人告诉孩子:“肥皂是用碱液做的”,幼儿就可能理解“碱液”的含义,是“做肥皂用的东西”第三节 语法的发展本节主要内容:一、双词句和简单句的语法单词句出现大约半年后,双词句出现了。

      双词句很短很简单,一般是由只有两个内容最丰富的“内容词”构成,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如“我们跟狗狗一起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句”幼儿的双词句也有其规则在双词句中,“动作者+动词”、“动词+受词”的顺序很多,如幼儿在亲吻妈妈时会说:“亲亲妈妈”,而当要求妈妈抱她时,她会说:“妈妈抱”双词句持续一段时间,幼儿的句长逐渐增加,进入简单句阶段简单句似乎是幼儿在原来电报句基础上进行“微调”,以使得句子中的时态、数量、观点等能更清楚的结果在简单句阶段,幼儿不但会用到成人语言中的一些规则,还会出现过度规则化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学会说“我们”后,4岁的孩子会说“桌子们”过度规则化还表现在幼儿对句子的理解中,如幼儿对“主词十动词十受词”的句子理解和掌握都是最好的,在这类句子掌握后,如果幼儿听到被动语句(“受词+被+主词+动词”),他们仍会按照语序原则来理解这个句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