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选考题增分训练(二)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51248808
  • 上传时间:2018-08-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2.0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选考题增分训练(二)选考题增分训练(二) 20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6·绵阳诊断)(15 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 1913~1918 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英国德国法国 年份 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91396 910 94410028 302 4031005 299 5171001914105 207 580108.516 696 94558.94 951 47193.4191751 989 18553.6——2 309 16043.6191849 890 29351.5——1 568 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 1914 年 7 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多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13~1918 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9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6 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 1913 和 1914 年期间英、法、德三国对华货物输出的总值均比 1917 和 1918 年的高,且差距较大,由此可知其总趋势为总值大大缩减;结合所学可知,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第一句话分析印度被卷入一战的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最后一句话概括所导致的后果答案:(1)趋势:英、法、德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原因: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2)原因: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印度成为英国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后果: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被骤然打断并引起很大混乱22.(2016·郑州质检)(15 分)材料一 1918 年 1 月 8 日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部分内容:第 10 点: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第 11 点: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领土予以恢复第 12 点:承认奥斯曼帝国内的土耳其部分有稳固的主权,但土耳其统治的其他民族有在“自治”的基础上不受干扰的发展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在国际保证下永远开放为自由航道——摘编自吴于瑾、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 1919 年 6 月 28 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第八十条 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第八十一条 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第八十七条 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四点原则”和《凡尔赛条约》在民族问题上所倡导的原则,并分别指出它们倡导这一原则的目的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这一原则的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9 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和材料二承认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独立,都体现出民族自决或民族自治的原则;威尔逊倡导“十四点原则”的目的要从谋求国家利益,称霸世界上分析。

      第(2)问,一战后民族自决原则实践所产生的历史影响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从新矛盾的产生和德国法西斯上台等方面分析答案:(1)原则:民族自决或民族自治目的:威尔逊: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扩大美国影响凡尔赛体系:尽力削弱德国,重新瓜分世界2)影响:凡尔赛体系使一部分欧洲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重新确定归属或实现了独立;客观上导致独立国家出现新的民族矛盾;造成了中欧的巴尔干化或中欧的碎片化;为以后德国等国打破凡尔赛体系提供了借口3.(2016·潍坊模拟)(15 分)材料 伯特兰·罗素认为,西方民族“源于精力过剩的军国主义、帝国主义、传教狂热、野心无穷、蛮横好斗、支配欲强、盲目追求进步与效率” ,对此(战争)负有根本责任;西方文明品质“使人们永不平静、永不知足,盲目地投身于竞争、冲突、开发和破坏” 欧洲不像中国这样,拥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流域这样一个适合农耕的巨大陆地3板块,而且没有崇山峻岭和湍急河流把各地区隔开,更重要的是,主要河流黄河、淮河、长江更流向一致,极有利于跨区域文化整合和政治统一欧洲在古代条件下虽然也适合农耕,却因较为寒冷而农业生产率偏低,主要河流又从阿尔卑斯山脉流往东南西北多个方向,致使各地之间隔断,再加海洋阻遏,欧洲被天然地划分为法、德、意、西、英和东欧多个地缘政治区域,凡此种种都很不利于跨区域政治整合和统一。

      1)根据材料,概括伯特兰·罗素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6 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伯特兰·罗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的认识9 分)解析:第(1)问,从第一段话和第二段话的最后一句去分析原因所在第(2)问,结合所学,我们知道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故伯特兰·罗素的认识有合理性,但不全面答案:(1)原因:西方人的民族性格与文明品质;西方历史上崇尚武力传统;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因素2)观点:伯特兰·罗素的认识有合理性,但不全面评述:二战的爆发与西方国家的民族性格、历史文化传统及地缘政治有很大的关系,但二战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法西斯政权的崛起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4.(15 分)材料 不列颠之战开始后不久,一些德国飞行员遇到一种令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当时德国飞机还没有独立的机载导航设备,主要靠地面无线电定向信标导航,在过去他们根据地面提供的无线电信号对目标进行轰炸,命中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后来,他们仍然是根据地面指令飞行和轰炸,绝大多数的炸弹却不能命中目标,而且多数投在了荒山旷野……原来,英国研制出了一系列“梅康”电台,用于截获德军电台发出的信号,然后加以放大再发射出去,把德国飞机引入歧途。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电子干扰,也是最原始的电子战对于德国空军为何败在了英国皇家空军的手下,德国人贝克尔认为,戈林和空军司令部一次又一次地改变攻击目标,造成兵力分散,没有对重点目标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空袭,特别是夜间空袭的效果被大大的夸张了,使决策者不能正确判断敌人的真正实力,一再低估了皇家空军的力量,多次做出错误的决策英国雷达网遍布各地,可以事先知道德方的一切攻击活动,使德军的偷袭几乎无法成功英国战斗机的损失率尽管较高,但由于大大加快了战斗机的生产(生产速度是德国的两倍以上),始终保持了较多的数量——摘编自《二战中的决定性战役》(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之战德国失败的原因9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列颠之战的意义6 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从战略战术、军事科技、经济实力、人心向背等方面分析原因第(2)问,从促进科技发展,鼓舞世界反法西斯的斗志等方面分析4答案:(1)原因:德国战略战术的落后;德国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英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军事技术;德国低估英国实力;英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答出三点即可)(2)意义:客观上促进科技的进步;打击了德国的侵略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2016·保定模拟)(15 分)材料一 联合国大事记(部分)1946 年,联大通过第一项决议,主要内容涉及和平利用原子能以及全面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1948 年,在巴勒斯坦设立第一个联合国观察团,即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1954 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因其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首次获诺贝尔和平奖1978 年,联大首次就裁军问题举行特别会议1992 年,安理会通过决议,向马其顿派遣维和部队2005 年,170 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达成了主要决策材料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联合国在维和领域出现一系列难题1993 年维和费用达36 亿美元,维和行动的支出常大大高出维持联合国正常运转的花费到 2005 年为止,维和行动中殉职人员已达 2 000 人2006 年,伊朗总统内贾德称安理会制裁决议是“一张破纸” ,根本无法对伊朗造成任何损害2002 年,美国正式退出美苏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成立的背景和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做出的贡献9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面临的困境。

      6 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联的教训、二战后维护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利益的权衡等角度分析背景;根据材料一“……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在欧洲救济难民的工作……裁军问题……在消除贫困、促进人权、打击恐怖主义和帮助经历致命冲突的国家恢复正常方面……”概括贡献第(2)问,材料二共四句话,从四个方面说明了联合国面临的挑战,结合所学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其困境所在答案:(1)背景:国联的教训;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需要;大国之间相互制约的需要贡献:监督停火、战后重建、安置难民、军控与裁军、反恐等答对任意三个即可)(2)困境:维和费用与维和人员的生命安全;一些国家不断打破联合国的军控机制,影响联合国的职能与威信;各国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