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有关中秋节客家的习俗成稿.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小了****8
  • 文档编号:281000279
  • 上传时间:2022-04-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1.3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演讲发言 | Speeches 有关中秋节客家的习俗   中秋节客家的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一样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预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普通没有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赶游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考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奠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囫囵祭奠礼仪完毕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承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奠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行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一般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没有一的圆形糕。

      虽社会经济没有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开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没有变  纠月烧香斗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没有拜月'的,祭月结束,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需返回夫家,由于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好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欣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闻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外形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面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面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点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乞月照月爬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信任"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恳求月老为其撮合。

      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没有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翼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走月亮走三桥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显然度厄之味在实用借鉴| Practical lessons 页 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