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第12单元全面质量管理在农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ppt
38页LOGO,,,,,,,,,,,,,,,,,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福建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福建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福建广播电视,,1,,农产品质量管理,茶叶生产与加工,主讲教师:田妍基,,职 称:讲 师,2,,第,12,单元,,全面质量管理在农产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管理、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保证的相关概念;,,2.,理解和应用戴明,PDCA,循环理论;,,3.,理解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特点;,,4.,充分理解全面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的内容,3,,学习内容,一、什么是管理?,,二、什么是质量管理?,,三、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特征和内容是什么?,,四、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与全面质量保证?,4,,一、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企业运作的永恒主题,企业不可能没有管理,任何两个以上的企业也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管理模式。
生产实践离不开技术和管理先进的技术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措施,技术也难以发挥作用,即所谓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5,,(一)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为了达到所设定的某种目标而采取的一切手段6,,(二)企业的一般管理规范,,,企业一般管理规范的内容包括:管理承诺、领导、项目管理、绘制流程图、数据分析与处理、解决方案、审核、记录保存与文件管理和团队技能等内容7,,二、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没有完全一样的组织、流程和方法,需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按照中国质量管理协会定义,,质量管理,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或工程质量,所进行的,调查、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检查、处理及信息反馈,等各项活动的综合8,,二、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以避免更正所带来的成本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客户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合理且正确,9,,二、什么是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意义,:组织建立一种保证体系,使产品和服务在可预见的范围内满足内外客户需求,树立品牌忠诚度和美誉度,从而实现公司的经营和战略目标。
10,,二、什么是质量管理,研发的质量管理,是各阶段管理的龙头,产品质量,80%,是由设计决定的,因此,做好研发的质量管理,可为保证产品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11,,戴明循环理论:,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总结出来一套管理循环理论将质量管理活动分为,4,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A,P,C,D,A,P,D,C,A,P,D,C,A,P,D,C,12,,戴明循环理论:,P,:找出问题、列出因素、确定主因、采取措施,,D,:执行计划,,C,:检查结果,,A,:总结经验、列出遗留问题,,戴明管理循环理论并非简单重复,而是,改进工作,;是依靠集体的力量,严格认真地执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任何层次都可以使用,,不论规模大小,皆无冲突13,,三、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特征和内容是什么,,(一)农产品生产体系质量管理的特征,,1.,要具备关于,农产品的基本知识,,包括动、植物生理,微生物导致农产品腐败的知识;,,2.,农产品原料的质量在化学成分、大小、颜色等方面存在,非均匀性,的特点,并受种植条件、养殖条件和季节、气候的影响,难以人为控制;,,3.,农产品原料可能来自于,多家中小型企业或农户,,从而导致原料的品种、成熟度等重要加工质量不均匀,给工业化生产带来质量控制问题。
14,,(二)初级加工农产品生产线内和生产线外质量管理,,,农产品生产线内质量管理,是指如何维持工序的稳定状态,降低不良产品损失的有效管理,保证生产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从而使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能达到生产标准的要求其作用,: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标准15,,,农产品生产线外质量管理,是指产品开发、设计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其,作用,:保证生产标准本身的先进性16,,(三)食品供应链质量的技术,—,管理法,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学者认为,如果食品质量管理着眼于食品生产体系中的,消费者层面,,它会使涉及食品质量的,组织和技术一体化,,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概念,即,技术,—,管理综合法,,表述了,如何将质量管理定位于食品供应链之中的综合观点,17,,(一)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始见于,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菲根堡姆博士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保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管理体系”四、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保证,18,,(一)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以,质量为中心,,是,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质量管理,以,“最适质量、最优生产、最低消耗和最佳服务”为目标,。
19,,(一)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从根源处控制质量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可以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设计;加速生产流程;鼓舞员工的士气和增强质量意识;改进产品售后服务;提高市场的接受程度;降低经营质量成本;减少经营亏损;降低现场维修成本;减少责任事故等20,,,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步骤,:首先要专注于所研究的质量问题,然后建立质量改进的标准,并监控改进措施的实施结果,如此循环操作即可解决质量问题执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1.,去除质量改进的障碍2.,增进交流3.,授权于工人一)全面质量管理,21,,(二)全面质量保证,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质量保证体系,(,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QAS,)是为执行质量管理而设置的一个包括机构、责任、程序、过程和资源的组织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农产品加工体系的保障控制、评价和自我检查,是与质量需求有关的组织22,,(二)全面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明确目标、计划行动、控制可变因素其首要作用:,,是管理者和最终消费者都增强信心质量保证体系应该既能保护公司的利益和状态,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期望。
23,,(三)生产力和全面质量保证,,生产力是企业未来的关键因素,,人是生产力的核心,在当今这个时代,,要保持生产力,,人们亦需要,得到除工资和收入之外的一些东西,,例如人们渴望成就感和职务晋升人们需要,在工作中考虑工作安排和活动,,需要知道必须要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做,此外,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以掌握统计学方法、质量保证概念和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方针和预防质量缺陷等,从而融合成一个系统24,,(四),质量方针,即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范例:,,“永远为顾客提供安全卫生的优质产品”,,,,“以质量求生存,以产品求发展”,,“质量第一,服务第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25,,1.,产品的设计质量2.,同供应商的关系3.,对质量活动的要求4.,售后服务5.,对制造质量、经济效益和质量检验的要求6.,其他例如关于质量管理教育培训等企业质量方针的具体内容:,26,,(五)质量设计,一件产品的质量首先依赖于它的设计质量设计者的主要目标:,,制造一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制造成本低且价格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27,,(六)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是衡量和优化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手段。
质量成本为,合格品成本与不合格品成本之和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28,,质量成本组成:,1.,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质量缺陷,的产生所支付的一切费用2.,鉴定成本:是指,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即为使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对产品生产中所需原材料、配套件、半成品、产品及其加工工程、装配过程和交验过程进行质量检验时所发生的费用29,,质量成本组成:,,3.,不良成本:是指,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分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内部缺陷成本:是指产品,出售前,,因产品或零部件质量所造成的损失和为弥补缺陷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外部缺陷成本:是指产品,出售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30,,(七)质量改进,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质量改进的必要性,,,1,.,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2,.,来自顾客要求的变化;,,3,.,来自组织内部的变化;,,4,.,来自社会政府的要求31,,质量改进的重要性,1,.,具有很高的投资收益率2,.,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
3,.,降低成本,增产增效4,.,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5,.,提高组织凝聚力,充分发挥内部潜力32,,,,质量改进又称为,质量突破,,是企业内部进行的质量管理活动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两种质量故障,:,,,偶发性质量故障:急性、短期的,,系统性质量故障:慢性、长期的,33,,质量改进法:是指在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下,企业有组织地运用,戴明质量循环理论,,针对长期存在的系统性质量缺陷或故障,进行突破性的改进活动,使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PDCA,为: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34,,操作者,所出差错可分为:,,无意差错:指操作者,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原因,造成的差错技术性差错:指操作者,由于技术和知识水平不高,造成的差错有意差错:指操作者,有意,造成的的差错35,,操作者,所出差错的预防:,,无意差错的预防,:在操作现场多应用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装置减少对人的依赖性,以使这种差错的发生率降到最低技术性差错的预防,: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总结推广先进工人的操作方法。
有意差错的预防,:加强质量教育,制定质量责任制,定期进行质量审核等防范措施,合理分配工人的工作,做到各尽其能36,,37,,福建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制,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