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九 可能性(1) 北京版.docx
3页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九 可能性(1) 北京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根据事件的发生情况判断概率大小2. 学生能够通过举例,将实际事件和概率联系起来3. 学生能够用树形图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重点1. 概率的概念及意义;2. 概率的大小判断;3. 树形图的使用教学难点1. 概率与实际事件的联系;2. 树形图的构建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老师出示两个相同的筛子,准备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 如果我把这两个筛子都摇一摇,那么你们能否猜出摇出两个数的和是多少?2. 如果我让你们摇出两个数的和是10,你们觉得能不能做到?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筛子一共有36个点,那么两个筛子摇出的点数的和也可能有多种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发生的大小是相等的吗?3. 老师逐个提示学生,让学生逐渐发现相同的筛子摇出来的结果并不总是相等的学习(25分钟)1. 老师提出“概率”的概念,让学生自己思考概率的意义2. 老师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概率的大小比如,老师可以说:“我们摇10次筛子,假设每次只有一个数是6,你们认为这10次中摇出6的次数会多还是少?”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3. 老师讲解树形图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例如通过树形图来帮助学生了解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4. 老师让学生自己练习构建树形图,例如老师可以出一道题目:“春节期间,小明去参观公园他首先去看花,然后去看鱼,再去看鸟下面是小明去参观公园的可能行程请设计一张树形图,体现出小明再公园内的可能行程合作探究(15分钟)1. 老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他们一起研究以下问题:一些学生将一支铅笔折成两段后,将两段长度分别分别标号为A和B然后,他们将A、B两段放入同一袋中,并用热水瓶里的温水充分混合,使每一段在袋中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如果你从中随便取出一段符号,请你把它分成以下几种情况请你构造简洁的树形图,对于每一种情况明确它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A < B– A = B– A > B回顾总结(5分钟)1. 老师请几名学生上来讲解他们在合作探究中的树形图,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2.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作业:完成一道有关概率的练习题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概率的概念和意义,学会了用树形图的方式,形象地展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掌握了树形图的构建方法,同时学生通过举例练习,提高了判断概率大小的能力这些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