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专题课后练习(含答案考点及解析).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初中语文知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专题课后练习(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学识点《阅读与鉴赏》《文言文》《人物传记类》 精品专题课后练习【5】(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陶潜之略传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满,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那么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那么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那么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解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小题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博学善属文/择其善者而从之 B.尝著《五柳先生传》/尝与人佣耕 C.每朋酒之会/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D.但识琴中趣/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小题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那么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小题3】请在原文中找到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并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答案】 【小题1】B 【小题2】未尝有喜愠之色/ 惟遇酒那么饮/ 时或无酒/ 亦雅咏不辍 【小题3】颖脱不羁,任真自满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 【考点】初中语文学识点 【解析】 【小题1】此题测验文言实词的解释理解,文言实词的解释是文言文中的必考内容,要做好对课内文言实词的掌管积累,同时留神一般词汇的解释技巧,这是完成这类问题的根基此题测验的词汇要放在概括的句子中来理解,B项中的“尝”都是曾经的意思 【小题2】句子的停顿要坚持两个原那么:A布局原那么: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B意义原那么:即根据语意停顿,不要变更原句的意思.还要坚持五个规律,即①主谓之间要停顿②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③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顿④发语词 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⑤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所以结合以上原那么,我们可以断句为:未尝有喜愠之色/ 惟遇酒那么饮/ 时或无酒/ 亦雅咏不辍 【小题3】此题测验人物形象的感知,通过对文章 的阅读翻译,我们能感知文章对陶渊明的介绍,感知陶渊明的形象,查找文章概括描写陶渊明的句子,我们可以察觉“颖脱不羁,任真自满”八个字,“晏如也”我们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可以在文中找到相近的词句:“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成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那么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仆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那么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 ② 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荻dí,一种草本植物,外形像芦苇。
②闾lǘ里,乡里 节选自《欧阳公事迹》 【小题1】以下词语中的“益”与“益慕圣贤之道”中的“益”意思一致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斟酌损益 B.延年益寿 C.精益求精 D.有所广益 ① 【小题2】解释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右备容臭臭: (2)及其稍长 及: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援疑质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乙】文中欧阳公的求学体验与【甲】文中宋濂的求学体验有何不同?(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小题1】C 【小题2】(1)香气(2)等到 【小题3】(1)提出疑难,询问道理2)由于我心中有足以让我感到喜悦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4】要点:他小时候母亲就教他识字,教他背(读)古人的文章,他自己努力到忘却吃饭和休息三个方面答出任何两个方面即可) 【考点】初中语文学识点 【解析】 【小题1】这道题目测验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这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根基的一项,掌管解释文言词语的一般方法,同时将词语放在概括语境中理解该题中“益”是“更加”的意思,所以只有选项中“精益求精”的“益”和题干意思一致。
【小题2】此题测验重点实词的解释,实词的解释是文言文理解的第一步,词语解释切实了才能充分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实词的解释要掌管方法,也要留神平日的积累该题测验的词语对比简朴,都是平日学习中常见的文言词汇,留神“臭”是指香气 【小题3】此题测验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一般翻译原那么和方法,以及自己积累的文言词汇,做到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干脆该题中留神“援疑质理”是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同时留神其次句中“以”、“口体之奉”的解释 【小题4】此题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阅读文章的根基上翻译句子理解文章内容,总结宋濂和欧阳修的求学体验,然后察觉两人求学的识别甲文主要是写宋濂抄书求师的艰苦,乙文写欧阳修小时候母亲教他写字背书,他勤奋刻苦到忘却吃饭睡觉的学习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的得到答案 点睛: 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在感知文章内容的根基上来完成,结合课内实虚词的掌管积累,翻译文章内容,总结概括文章陈述的内容要点,然后再结合题干要求组织答案要点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复问题 刘善明,平原人元嘉末,青州饥荒,人相食善明家有积粟,躬食饘①粥,开仓以救乡里,多获全济。
少而静处读书,刺史杜骥有名候之,辞不相见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甚异之五年,青州没虏,善明母陷北,虏移置桑乾善明布衣蔬食,哀戚如持丧②帝每见,为之叹息,时人称之转宁朔将军、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善明以母在虏中,不愿西行,涕泣固请,见③许元徽初,遣北使,朝议令善明举人,善明举州乡北平田惠绍使虏,赎得母还建元二年卒,诏曰:“善明勤绩昭著,不幸殒丧,痛悼于怀善明家无遗储,唯有书八千卷 (选自《二十四史·南齐书》,有删节) 【注】①饘:zhān稠粥②持丧:守丧③见:被 【小题1】划分以下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画一处 宋孝武见其对策强直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小题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实词 (1)多获全济 (2)甚异之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