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简论“香草美人”意象在宋词中的体现.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470075610
  • 上传时间:2023-03-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50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简论“香草美人”意象在宋词中的体现ﻫ摘要:“香草美人”意象的运用是中国历代文人在其创作中频繁使用的一种创作手法,文人在使用这种比兴寄托手法时都不同限度地显露了作者本人的某些人生经历,涉及爱情生活的,仕途生活的等等本文在简要分析了“香草美人”意象产生的同步,通过举例来着重探讨一下“香草美人”意象在宋词中的体现,这不仅可以体察词人的创作心理和人生经历,还可以在一定限度上看出词这一文体在运用“香草美人”意象时所体现出来的比兴寄托的特点核心词:香草美人   比兴寄托   宋词一、“香草美人”意象的提出及含义    纵观整部中国文学史,我们发现,自楚辞问世以来,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国内历代的诗词当中均有对香草美人的描写,可以说这一现象早己成为国内古代文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老式而得到了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但是,“香草美人”这种观念的来源却绝非是《楚辞》、《离骚》之文,而是来源于原始的生殖巫术和宗教祭祀活动,这一点在刘怀荣专家的著作《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一书的第八章第三节中有较具体的考证论述刘专家在这里通过对中国古代神话以及有关生殖与巫术的文献加以分析考述,系统地分析了这一观念的来源问题固然,作为文学品评的独立的审美意象的一种观点的提出,“香草美人”最早应当追溯到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的前言中写到的这样一句话:“《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

      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觉得小人 ”后来的文学批评家以及评论家则基本以王逸的说法为基调,用“香草美人”这一特定的批评模式来品评文学作品,(重要是诗词作品)例如:《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遂为汉魏六朝乐府之祖义山五七律诗,多以男女遇合寄托君臣,即《离骚》美人芳草之意ﻫ屈、宋之作曰词香草美人,惊采绝艳,后世倚声家所由祖也故词不得楚骚之意,非淫靡,即粗浅ﻫ以上这三种说法可以说是对“香草美人”这一文学现象的一种极具定型化的解读,从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这充足应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在进行创作,后来的人们多用“香草美人”来象征忠君爱国思想,或比方忠贞贤良之士后来的学者如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觉得屈原作品“芳草美人,托物喻志,志行芳洁,符于二《南》之比兴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方,或是比方君王,或是自喻例如说《离骚》中有这样两句诗:“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比方君王)”;“众女嫉余之峨眉兮,谣琢谓余以善淫自喻)”(以夫妇喻君臣,生动形象,也符合中国老式的思维习惯)此外,《离骚》中布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

      同步,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在《离骚》中比方自己或君王的高洁)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种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方系统,使得诗歌蕴藉并且生动后人说屈原那种傲岸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就像“香草美人”同样,历经千年的沉淀仍然光辉灿烂但是,刘怀荣专家针对这一老式的文学品评指出了其两大局限性:“第一、对这种文学现象的讨论局限在男女君臣的伦理隐喻范畴内而忽视了它产生的感性基本;第二、把最早使用这种独特体现措施的《离骚》作为‘香草美人’体现措施产生的源头而不再作进一步的追究这就使历来对‘香草美人’体现手法的阐释在主线上受到了限制其直接后果是,除导致了对《离骚》本文中‘香草美人’寓意的众说纷纭的解释外,还使得‘香草美人’的说诗模式难免有政教色彩太浓、太牵强之嫌,从而影响了这一说诗模式特具的理论深度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香草美人”的阐释及寓意的分歧状况做一下简要的分析这一点在刘怀荣专家的著作中也有了较为具体的简介,这里仅做举例分析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觉得这里的“美人”比为楚怀王;洪兴祖和朱熹觉得其比方为君;钱澄之则觉得这是自己状况的比方。

      再如“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这里的“女”王逸和洪兴祖觉得是比方为臣;朱熹则觉得是比方为贤君;钱澄之则觉得是比方为贤女;蒋骥则觉得是比方为贤诸侯;戴震则觉得是比方为贤士再如“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王逸觉得这里的“女”是比方为天下贤人;洪兴祖觉得是比方为贤人之在下者;朱熹觉得是比方为神女之侍女;蒋骥觉得是比方为密妃诸人;戴震觉得是比方为侍女以上只是几种稍具典型的例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学品评者对《离骚》中同一美人或女的寓意的解释的不同,同一品评者对其中的不同语句的美人或女的寓意的解释也不相似可见其复杂性之明显ﻫ再看看以往的评论家对于“香草”寓意的解释《离骚》中一共浮现了十八种香草,重要有:蕙茝、菌桂、荃、江蓠、白芷、秋兰、木根、薛荔、芰荷、申椒、菊、芙蓉、石兰、杜衡等等这些植物作为“香草”,后人对于它们在《离骚》中的具体含义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例如:“昔三后之纯正兮,固众芳之所在王逸觉得这里的“众芳”比方为群贤,而蒋骥则觉得是比方为君再如“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独怀乎故宇这里的芳草王逸觉得是比方为君,而林云铭觉得是比方为“修洁之人”,蒋骥觉得是比方为贤士可见,不同的评论者对于“众芳”和“芳草”各自的寓意理解是不同的。

      此外,对于《离骚》中同一香草的寓意也是因人而异例如王逸、洪兴祖、朱熹等人解释“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两句,觉得蕙、菌桂是比方为贤者,而《文选》五臣解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两句,觉得菌桂是自比又如“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句和“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句中的“荃”字的解释,王逸、朱熹、王夫之觉得前两句中的“荃”字比方为君,后两句中的“荃”字,《文选》五臣觉得是喻忠臣或直臣针对这样复杂各异的解释,正如刘怀荣专家所说的那样“《离骚》‘香草美人’的象征系统,事实上涉及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指义功能,即香草、美人均有贤君、贤臣与自比的象征意义(宽泛地讲,自比可归入贤臣义中),而美人又可指介于君、臣之间的贤女、贤后但具体行文中的香草或美人的象征意义究竟为哪一种,却是人言言殊,各评注者之间很难达到完全的共识,甚至连基本一致的原则也难以找到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具有丰富内涵的“香草美人”的意象,其实是很难简朴地解释清晰的在很大限度上也是鉴于这个因素,我们不管是前面所分析的李商隐的诗也好,还是背面即将分析的宋词的代表作也好,似乎诸多时候主线无法明确说出其“香草美人”意象的具体含义,因此有待于我们共同地探讨来尽量地接近作者原意。

      此外,在《楚辞》、《离骚》那里,以及后来所形成的以“香草美人”为中心的意象体系,开创了以“香草美人”为寄托的比方修辞手法例如《离骚》中“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觉得佩是用白芷、秋兰的香草作为妆饰的材料;“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用(椒、桂、蕙、芷)的香草来隐喻贤臣;“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用种植香草(兰蕙、留夷、揭车、杜衡等)象征培养人才ﻫ由此可见,这些美丽的香草都被人格化了,被赋予了善与恶,崇高与卑劣的不同品质ﻫ“美人”则是用来以男女之爱象征君臣朋友之谊这一手法亦由《楚辞》开创用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来象征君臣际遇的状况,在封建时代做臣下的得到君主的赏识就像女子得到男人的爱慕同样,因此臣子思恋君主又像是在思恋美人,这被叫做“有寄托”尚有学者说这种美人之思中婉转地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抱负的追求后以思美人而不得比方自己的不得志例如苏轼《赤壁赋》中的“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由此也可见“香草美人”的意象对于后世文人的发明影响之深以上我重要就是根据刘怀荣专家以及前人的论述对于“香草美人”意象的提出及其含义的分析,下面看一下在宋词中是如何体现“香草美人”的意象的ﻫ二、宋词中有关“香草美人”意象的词的整体创作状况ﻫ唐圭璋先生编撰的《全宋词》共收录了宋代词人1330余家的约0首词,纵观这些宋词,我们从比兴寄托言情这个角度来看,宋词在运用“香草美人”意象时极具特点。

      正如清代沈祥龙所说的那样“屈、宋之作曰词香草美人,惊采绝艳,后世倚声家所由祖也故词不得楚骚之意,非淫靡,即粗浅 ”也就是觉得词从本质上来说是和《楚辞》与《离骚》一脉相承的,得“楚骚”之意的词作方为上乘我们从宋词中大量的花草意象和美人意象也可以看出宋词在继承“楚骚”香草美人时的比兴寄托特点,同步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咏物词的情感化意味,“使无知物变成了有情物 ”可以说在此类题材的词作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词人是“以心观物,而不是停留于目观词人不是站立在旁边对对象物进行观照,而是化入对象里面设身处地地体验、想象,把无生命、无情思的对象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人去领悟,体察和体现 ”此外,从词的比兴发展角度来看,比兴手法在词作中也越来越复杂,呈现出词的创作比兴多于赋这一特点正如沈祥龙《论词随笔》所说的那样:“诗有赋比兴,词则比兴多于赋或借景以引其情,兴也;或借物以喻其意,比也盖心中幽约怨悱,不能直言,必低徊要眇以出之,而后可感动人 ”又由于诸多时候在一首词作中浮现“借景以引其情”或“借物以喻其意”同步运用的状况,因此可以说,“词作中的比兴手法己经有机融合在了一起 ”此外,词在形式上也非常有助于继承“楚骚”比兴老式。

      词大都采用的是婉转曲折的笔法,为了配合音乐的轻重缓急,词的句式富有长短变化,参差错落,起伏跌宕,更合适体现婉转曲折的感情在作法上,词是长短句,音节谐美,音乐性强,又因篇幅短,规定言简意丰,浑融蕴藉 ”故词体最适合于“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 ,可以导致“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追寻已远 ”的境界可见,由于词体重婉曲深长的特性,进一步看出了词多用比兴的特点下面具体来看一下“香草”和“美人”在宋词中的体现一方面,分析一下“香(花)草”意象在宋词中的体现通过前面的分析简介,我们都懂得屈原在《离骚》中是将“花草之德”与“人德”相联系创作的,《离骚》中频繁使用的香草前面已作了简介,如蕙茝、菌桂、荃、江篱、白芷、秋兰、薛荔、芰荷等等,这些都是作为人的崇高品德追求的象征,特别是“荷”,“制芰荷觉得衣兮,集芙蓉觉得裳是以荷花莲叶来制作自己的衣和裳,显示出了本质的清出淤泥的内美在宋词中,使用最多最频繁的香草重要有芰荷、菊、荷花、兰花、蕙、芙蓉、薛荔等等写荷的作品如李璟的《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李清照的《浣溪沙》中“秀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周紫芝的《鹧鸪天》中的“荷气吹凉到枕边,薄纱如雾亦如烟贺铸的《浣溪沙》中“四周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画楼南畔夕阳和周邦彦的《苏幕遮》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贺铸的《踏莎行》中“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陆游的《好事近》中“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张先的《定风波》中“素藕抽条未放莲,晚蚕将茧不成眠所有这些词无不显示出词作者对荷的爱慕和赞美之情,荷之德显而易见,用这种香草来比德在宋词中被进一步继承并发扬此外,宋词中的象征物尚有杨花、梅、蔷薇、柳、玉兰、桂花等等词人把这些意象看作是其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因此可以看出这些香草不仅比德,更比人生了特别是“梅”这个意象,它可以说是寄托词人人格抱负最普遍、情感体验最深的意象如李清照的《玉楼春》中“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尽显了梅花神韵苏轼的《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己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借咏梅来哀悼她的亡妾王朝云,夸奖其如梅花般的“玉骨”“冰肌”和“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的出尘风度,特别是具有“高情己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的高洁品格,亦梅亦人。

      姜白石的《暗香》和《疏影》写尽了梅花情事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