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六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六中学2020年高二地理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读下图,回答1~2题 1.①岛地热资源丰富,其原因是该岛( )A.位于板块交界处 B.受海洋影响大 C.纬度较低 D.为火山岛2.下列关于图中⑤处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和地下水均很丰富B.河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东部山地的冰雪融水C.地下水盐度高,但可作牲畜饮水D.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当地降水下渗参考答案:1.A 2.C2. 下图为三叶虫化石,该化石形成于A. 新生代 B. 中生代 C. 古生代 D. 元古代参考答案:C3. 图(上)为某地区等高线图,下图为上图虚线部分的岩性和等高线的放大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上图中甲处地形名称是: A.喀斯特溶洞 B.冲积扇 C.新月形沙丘 D.火山口地貌参考答案:B4. 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16. 相对于1978年的数据,下列关于当前东北三省区域内部煤炭资源生产、消费状况的判断,错误的是A. 消费增加 B. 产量增加 C. 供过于求 D. 供需差加大17. 为保证资源日益枯竭的老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A. 迁徙转移矿区人口 B. 扩大资源开采规模C. 大力发展农业经济 D.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18. 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 ②煤炭运力不足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9. 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A. 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B. 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C. 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 D. 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参考答案:16. C 17. D 18. B 19. A试题分析:16.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相对于1978年的数据,当前东北三省区域内部煤炭资源消费增加,A正确。
产量增加,B正确供不应求,C错误,选C供需差加大,D正确17. 为保证资源日益枯竭的老矿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D对迁徙转移矿区人口是放弃矿区,不是可持续发展,A错扩大资源开采规模,会加快资源枯竭,B错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传统农业的效益太低,不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C错18. 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①对东北地区煤炭运力充足,②错区域内环境污染严重,不是煤炭供需矛盾的原因,③错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供应不足,④对B对,A、C、D错19. 解决煤炭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A对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是转移矛盾,不是解决矛盾,B错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是提高利用率、减少污染的措施,不是解决矛盾的根本措施,C错合作开发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能缓解矛盾,不是根本措施,D错5.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一段经线X以北为陆地,Y以南为陆地,X、Y之间为海洋读图回答12—14题:12、图中四地中,年太阳辐射量最大的是:( ) A X地 B Y地 C P地 D Q地 13、P地附近的资源主要是:( )A 森林 B 石油 C 铝土矿 D 金刚石14、当华北平原收获冬小麦的时候,X、Y两地:( )A 都出现炎热干燥天气 B Y地干燥,X地多雨C 都普遍吹偏西风 D 正值当地葡萄酒酿成存窖时参考答案:C B A6. 我国四大盆地自然资源的共同特点是A. 水能资源丰富 B. 石油或天然气资源丰富C. 光照资源丰富 D.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参考答案:B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为准噶尔盆地,②为四川盆地,③为塔里木盆地,④为柴达木盆地,四大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所以B正确。
7. 资料: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影响因素不同,导致区域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读图,回答49~50题49.与丙省相比,丁省具有的特点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三产业比重小 D.服务业较发达50.导致甲区域和乙区域年平均气温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位置的差异 B. 海陆位置的差异 C. 地势高低的不同 D. 植被条件的差异参考答案:49.C 50.A8. 大翅鲸是一个有迁移特点的物种,在全球都有分布每一个种群都有特定的捕食区、繁殖区和洄游路线,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区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区繁殖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7. 下列关于大翅鲸洄游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高纬海区为其繁殖区B. 低纬海区为其索饵区C. 东南太平洋大翅鲸索饵路线为顺流D. 西南印度洋大翅鲸繁殖线路为逆流8. 生活在阿拉伯海域(图中A处)的大翅鲸是一个特例,它们常年生活在该海域不进行洄游与此现象相关性最大的原因可能是( )A. 陆地阻挡了鱼群向冷水区索饵B. 夏季,索马里沿岸水温较低适宜索饵;冬季,水温适宜繁殖C. 地表径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饵料供应充足、稳定D. 人类活动的干扰参考答案:7. D 8. B【7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翅鲸洄游规律为“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区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区繁殖”,再结合图示可知,低纬海区为其繁殖区,高纬海区为其索饵区,A、B选项错误;东南太平洋大翅鯨索饵路线为向南,与秘鲁寒流相反,二者方向相反,为逆流,C选项错误;西南印度洋大翅鯨繁殖线路为向北方向,与厄加勒斯暖流流向相反,为逆流,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择D8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大翅鲸洄游规律为“夏季洄游到冷水海区索饵,冬季到温暖海区繁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海域受西南季风、东北季风的影响,冬夏季海域的洋流方向相反夏季,索马里沿岸水温较低,冬季阿拉伯海水温较适宜,为大翅鯨提供了较好的索饵和繁殖环境所以,它们常年生活在该海域不进行洄游,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故本题选择B9. 秦淮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淮线将我国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下列关于秦淮线说法错误的是A. 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B. 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C. 是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 相当于我国年均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2. 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南肉北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 南北气候差异 B. 南北物产差异C. 饮食习惯不同 D. 食用盐种类不同参考答案:1. C 2. A1. 秦淮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是我国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相当于我国年均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ABD正确,C错误。
故选C2. 我国南方的水热条件好,冬季气温较高,也能种植蔬菜,而北方冬季寒冷,所以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因而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差异,南北物产差异和饮食习惯不同也是由于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10.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结果( )A.传染扩散 B.刺激扩散 C.等级扩散 D.迁移扩散参考答案:B11. 某乘客乘航班从悉尼起飞,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下图为“航班起飞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 乘客抵达广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A. 12点 B. 15点 C. 18点 D. 21点4. 该日悉尼和广州A. 日出同为东南方向 B. 正午树影朝向相同C.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 昼夜长短状况相同参考答案:3. C 4. A【3题详解】根据航班降落时的全球昼夜状况图,可知降落时,赤道上75°E的地方位于晨线上,地方时为6时,北京时间则为9时,约9小时后抵达广州,则飞机起飞时的北京时间大约是9-9=0时4题详解】据图中昼夜状况可知,此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可判断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正确;正午悉尼树影在南,广州树影在北,B错误;正午太阳高度悉尼大于广州,C错误;广州昼短夜长,悉尼昼长夜短,D错误。
故选A12. 图10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读图10,完成15~16题15.该地位于( )A.北温带 B.南温带 C.北极圈 D.热带 16.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①北半球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②北半球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③利于当地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④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 C13.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26. 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②廉价水电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④科技发达 ⑤廉价水运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27.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参考答案:25. C 26. A 27. D26. 看图可知,河流流域中上游有色金属原料丰富,有水电站、有河运,但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B。
27.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C14. 我国科技人员在横断山脉某峡谷地区进行了山地水土流失研究,得出下表数据完成18~19题年份降雨量(mm)地表覆盖非林地人工林地径流量(m3/s)土壤侵蚀量(t/km2a)径流量(m3/s)土壤侵蚀量(t/km2a)1990475.44.5160.51.00.21991611.49.9264.61.96.61992815.910.1272.62.40.51993884.811.1299.2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