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德国古典主义文论.ppt

71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91148076
  • 上传时间:2024-09-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66MB
  • / 7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第六章  德国古典主义文论德国古典主义文论一、康德一、康德二、席勒二、席勒三、黑格尔三、黑格尔四、歌德四、歌德 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狂飙突进”这个名称,来源于德国剧作这个名称,来源于德国剧作家克林格尔在一七七六年出版的一部同家克林格尔在一七七六年出版的一部同名悲剧名悲剧《《狂飙突进狂飙突进》》•象征着一种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象征着一种力量,含有摧枯拉朽之意                    狂飙突进运动发生在狂飙突进运动发生在18世纪世纪70至至80年代,年代,它的参与者都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作家,它的参与者都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作家,其中最出名的是青年歌德和席勒其中最出名的是青年歌德和席勒•      狂飙突进作家在意识上受了法国启蒙思狂飙突进作家在意识上受了法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他们向往自由、自然,崇尚天潮的影响他们向往自由、自然,崇尚天才,对于当时封建专制、闭塞落后的德国才,对于当时封建专制、闭塞落后的德国充满了不满,他们要把这一切不满发泄出充满了不满,他们要把这一切不满发泄出来,要冲破一切束缚,反对封建专制秩序来,要冲破一切束缚,反对封建专制秩序争取市民地位和国家的统一。

      争取市民地位和国家的统一 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少年维特的烦恼恼》》((1774)是其典型)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反封建思想最反封建思想最为突出的是席勒的为突出的是席勒的《《强强盗盗》》((1781)  歌德歌德((1749—1832))     歌歌德德不不仅是迄今是迄今为止德国止德国最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最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界最且也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和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思想家之一同时,他,他还是是画家、自然科学家、物理学画家、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美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多才多家他多才多艺,是一位真,是一位真正的天才正的天才 绿蒂与维特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妙龄女人谁个不善怀春?这是我们人性中之至圣至神;啊,怎样从此中有惨痛飞迸!可爱的读者哟,你哭他,你爱他,请从非毁之前救起他的名闻;你看呀,他出穴的精魂正在向你目语:请做个堂堂男子罢,不要步我后尘 维维特,是个时代的特,是个时代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觉醒者和庸俗环境的反抗者,他以个人为反抗者,他以个人为中心来反抗,维特的中心来反抗,维特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从根本上看,他的悲从根本上看,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剧是时代的悲剧 爱情的烦恼爱情的烦恼事业的烦恼事业的烦恼社交的烦恼社交的烦恼维特的烦维特的烦恼恼              “古典古典”时期(时期(1785—1805))    德国古典文学是以德国古典文学是以1786年歌德去意大利旅行并创作年歌德去意大利旅行并创作《伊菲格尼亚在陶里斯》开始的,作为一种文学遗产,《伊菲格尼亚在陶里斯》开始的,作为一种文学遗产,德国的古典时期的文学一般指德国的古典时期的文学一般指1794—1805年歌德与席年歌德与席勒两人创作的新文学勒两人创作的新文学           德国古典文学要求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人与自然、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自由与必然的和谐统一在这种和谐统一之中将产生新型的人,即理想的人这种人既不是只重理性而排斥感情,又不是只放纵感情而无冷静的理智;既不要求绝对的自由,也不做规律的奴隶;既不是孤独的个人,也不是溶化在众人之中的芸芸众生这种人是完整的,和谐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这就是古典文学所追求的古典人道主义理想         古典文学的艺术特征是肃穆恬静,清晰明朗,优雅庄重,和谐完善,美是它的一条重要艺术原则古典文学的艺术手法是把现实理想化,把理想现实化,使艺术高于现实,体现人的理想。

      古典文学强调艺术的伦理教育作用,但并不认为艺术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它有自身的价值和规律艺术的最高价值就是培养教育人,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浮士德•1.1.浮浮士士德德是是1818世世纪纪后后期期和和1919世世纪纪初初期期欧欧洲洲资资产产阶阶级级人人道道主主义义的的象象征征,,是是永永远远前前进进的的““人人类类””的的代代表表浮浮士士德德精精神神的的出出发发点点就就在在于于寻寻求求生生命命的最高限值和全部奥秘的最高限值和全部奥秘•2.2.浮浮士士德德在在探探索索过过程程中中又又充充满满了了思思想想矛矛盾盾,,他他身身上上有有两两种种精精神神,,即即““灵灵””与与““肉肉””的的斗斗争争,,面面临临怎怎样样使使个个人人欲欲望望的的自自由由发发展展同同社社会会和和个个人人道道德德所所必必需需的的控控制制和和约约束束协协调调一一致致起起来来的的两两难难心态 •浮士德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求之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个人欲求和现实所迷惑,而是一次又一次勇敢地超越了自我,不断走向新生活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善”与“恶”的矛盾,展示了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探求真理的艰巨性。

        在我的心中啊,在我的心中啊,盘踞着两种精神,盘踞着两种精神,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以固执的官能紧贴凡尘;以固执的官能紧贴凡尘;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一个则强要脱离尘世,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上天入地地纵横飞行,上天入地地纵横飞行,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德国古典主义文论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一部分,而德国古典美学是传统美学的最高峰,是人类思想史上最宝贵的遗产之一,它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前所未有 一、康德一、康德((1724-1804))康德三批判康德三批判:《纯粹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人的认识能力问题人只能凭经验的感性和知性认识现象界,不能认识超越性的本体界《实践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超越于实际经验之外的属于本体界的人的道德法则问题人的意志行为应该服从先验的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律令康德认为人纯粹理性涉及的是人的感性现象世界,而实践理性涉及的是人的理性本体世界;前者是人对自然的认识,后者是人的理想、愿望、意志。

      然而人的理想、愿望、意志必须在现象世界才能实现,两者的结合点是人的反思判断力《判断力批判》《判断力批判》 1、审美观念是艺术的本质 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是文学艺术家从审美要求出发,运用想象力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思想,但没有任何一特定思想能够完全和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切合,这一形象是“说不尽的”,又是“说不准的”,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因为如此,它能引动欣赏者理解力和想象力的自由和谐,这种和谐就产生审美愉快借助于形象表达思想借助于形象表达思想 •审美观念——观念的具体化    观念——理性的、抽象的   具体化——感性的、具体的   审美观念即是指:用感性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一个理性、抽象的观念 •首先,文本的表象应是感性的形象,而不是理性的、抽象的说教        宋 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古人未尝不多读书,多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                 “理趣”——丰富的形象里包蕴着哲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诗之理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                                ——钱钟书       它必须和具体的艺术形象水乳交融在一起,内化为诗歌的审美情趣,语言消失在形象里,概念融化在情感里,即“不涉理路,不落言筌” •理障——赤裸裸地说理,形象枯竭和答钱穆父咏猩猩毛笔                                  爱酒醉魂在,        能言机事疏  平生几两屐?          身后五车书  物色看《王会》,勋劳在石渠  拔毛能济世,        端为谢杨朱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这样评价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黄庭坚有着着实实的意思,也喜欢说教发议论;不管意思如何平凡、议论怎样迂腐,只要读者了解他用的那些古典成语,就会确切知道他的心思,所以他的诗给人的印象是生硬晦涩,语言不透明,仿佛冬天的玻璃蒙上了一层水气       美成青玉案案当作苏幕遮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 陶谢之诗不隔, 延年则稍隔矣; 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 “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 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 即以一人一词论, 如欧阳公《少年游》 咏春草上半阙云: “阑干十二扰凭春, 晴碧远连云, 二月三月, 千里万里, 行色苦愁人”, 语语都在目前, 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 江淹浦畔”, 则隔矣 •以有形(形象)来表达无形(观念)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冯延巳《南乡子》)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两个女人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朱砂痣。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薇龙一夜也不曾合眼,才合眼便恍惚在那里试衣服,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才迷迷糊糊盹了一会,音乐调子一变,又惊醒了楼下正奏着气急吁吁的伦巴舞曲,薇龙不由想起壁橱里那条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           薇龙那天穿着一件磁青薄绸旗袍,给他那双绿眼睛一看,她觉得她的手臂像热腾腾的牛奶似的,从青色的壶里倒了出来,管也管不住,整个的自己全泼出来了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其次,形象应当是极富包孕性的形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形象能引起读者无限的想象,在想象中体悟“观念”•言在此而意在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代诗人梅尧臣所说:“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寓于言外•司空图“味在咸酸之外”、“象外之象,境外之境”•何为佛法大意?春来草自青     虚实相生虚实相生 咏咏 雪雪 张打油张打油张打油张打油天地一笼统,天地一笼统,天地一笼统,天地一笼统,井口一窟窿。

      井口一窟窿井口一窟窿井口一窟窿黄狗身上白,黄狗身上白,黄狗身上白,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白狗身上肿白狗身上肿白狗身上肿 江江 雪雪 柳宗元柳宗元柳宗元柳宗元千山鸟飞绝,千山鸟飞绝,千山鸟飞绝,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万径人踪灭万径人踪灭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孤舟蓑笠翁,孤舟蓑笠翁,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钓寒江雪独钓寒江雪独钓寒江雪 范希文:范希文:范希文:范希文:““““唐人五言唐人五言唐人五言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四句,除柳子厚四句,除柳子厚四句,除柳子厚《《《《江江江江雪雪雪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一首之外,极少佳者一首之外,极少佳者一首之外,极少佳者                               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王维王维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别董大 高适高适高适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下谁人不识君? 在音乐上虚境又称为成为在音乐上虚境又称为成为在音乐上虚境又称为成为在音乐上虚境又称为成为“ “弦外之音弦外之音弦外之音弦外之音” ”,文学,文学,文学,文学上称作上称作上称作上称作“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言外之意言外之意” ”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在西方接受美学上又称为西方接受美学上又称为西方接受美学上又称为西方接受美学上又称为“ “召唤结构召唤结构召唤结构召唤结构” ” 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活动的本质是人的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艺术作品是人的有意图的筑基于理性之上的自由创造的结果。

      艺术活动与自然活动:自然活动没有人的观念艺术活动与科学活动:艺术是求美,科学是求真艺术活动与手工艺:一是自由的,一是雇佣的艺术活动类似于游戏:自由的;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只是为了愉快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白岩松:当大家都不问中国什么时候会出诺贝尔奖得主的时候,可能离诺贝尔奖就不远了;或者,当中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开始做很多“无用”的事时,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做 “有用”的事,跟钱权相关的    莫言:我不是为了获某个奖而写作,矛盾文学奖也好,诺贝尔文学奖也好 •何三坡: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实用主义的时代,一个被剥夺了精神财产的时代,一个不需要良心的时代,一个赞美工业而践踏自然的时代,一个聪明而不美好的时代,一个神造的东西日渐稀少、一个人造的东西日渐增多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诗歌受到羞辱理所当然,我不惊讶,不愤懑我愿意像陶潜一样站在花草一边,鸟兽一边,像梭罗一样站在大地一边,云朵一边,站在受侮辱和受损害者一边,站在疯狂的掠夺者的反面,申诉那些正在大面积消逝的田园之美,自然之美,我知道,唯有这样的美,才能拯救我们日益贪欲的灵魂  月亮出来了/城市白花花的/像雪在下/在铺展像温柔的大海/扑上窗台/但我捧不起它们 ——何三坡《月亮》 月光你提着裙子从山上下来,月光在木门上涌动。

           审美有不涉利害而愉快、不涉概念而有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来自共同感的必然性四个特点纯粹美纯粹美——不涉概念、利害和目的的美如簇叶纹线、自由素描、花、蜂鸟、贝壳、无标题幻想曲、无歌词的音乐等依存美依存美——涉及概念、利害和目的的美如人、马、建筑等 商商人人诗诗人人植植物物学学家家 (3)天才“天才就是:一个主体在他的认识诸机能的自由运用里表现着他的天赋才能的典范式的独创性天才就是天生的心灵禀赋,通过它自然给艺术制定法则天才的表现特征:第一,独创性第二,典范性第三,鉴赏力天才只涉及天才只涉及艺术,不涉艺术,不涉及科学 评价:1、第一次把美从认识、道德混在一起的状态中剥离出来,使人对美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2、提出文学艺术不能与认识、道德相分离,又不应成为单纯的认识和道德教育的工具3、把崇高与美并列为美的两大范畴4、审美观念论是第一次对艺术形象进行系统分析影响:1、直接肇源了浪漫主义2、现代派的理论源头3、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源头 二、黑格尔二、黑格尔((1770-1831))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1789年,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传到德国时,黑格尔的政治热情很高,并与谢林一起参加了栽“自由树”活动,但当革命转为暴力时,他的思想转向保守。

      即使如此,他仍认为没有这一场大变动,欧洲的历史是不可想象的他的矛盾表现为“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1、世界的本源是绝对精神,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2、艺术的本质特征(1)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第一,美或艺术是理念、概念与客观实在的统一第二,美或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感性的东西心灵化,心灵的东西感性化,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感性显现”的含义  (2)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美的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形象的鲜明性和感官性艺术作品是借颜色、形状、声音等感性因素的个别定性显现为外在对象,正是在这一点上,使哲学同其它科学同艺术有了根本的区别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现真实,从而使理念成为观照和感觉的对象 3、艺术美的创造美的艺术的基本特征是为了满足人的“心灵自由的需要”而产生的,正是人的“自由理性”才是艺术以及一切行为和知识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艺术是绝对理念发展到人的心灵阶段,通过精神实践,复现自己、观照自己、认识自己的形式,艺术创造的动因就在这里艺术创造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现实生活艺术美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艺术家天才大小的主要标志。

      想象是创造性的,它具有意象性,是认识力、感觉力和实践力的有机结合,又是意识与无意识、理智与直觉、理性与感性的辨证统一的心理过程 4、艺术理想符合理念本质而显现为具体形象的现实,这种理念就是理想,即具体的理念显现于适合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真正的艺术作品人的形象才是唯一符合心灵的感性形象,性格则是艺术理想表现的中心理想性格的特征:(1)整体性、丰富性——自成整体的显出特征的个性(2)明确性——明确的性格特征(3)坚定性——代表力量的普遍性与个别人物的特殊                       性融合在一起 5、艺术类型(1)象征型艺术外在物质表现形式压倒精神内容这是运用自然事物的形式来把绝对理念变成可以观照的最早艺术如埃及、波斯、印度等东方民族的建筑不自觉象征——崇高象征——竭力追求象征)(2)古典型艺术表现形式与精神内容和谐一致理念与明确的自觉的个性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其典范是古希腊艺术3)浪漫型艺术精神内容压倒物质表现形式浪漫型艺术的真正内容是绝对的内心生活它虽然也借外在的感性形式来表现,但形式是无足轻重的、偶然的、随心所欲的典型的是中世纪和近代欧洲的基督教艺术 6、艺术的结局当精神内容与物质形式进一步分裂,艺术将让位与宗教与哲学。

      他说:“因此,浪漫型艺术就到了它发展的终点,外在方面与内在方面一般都变成偶然的,而这两方面又是彼此割裂的由于这种情况,艺术就否定了自己,就显示出艺术有必要找比艺术更高的形式去掌握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方式:人类掌握世界的三种方式:散文的、诗的、玄学的散文的、诗的、玄学的 三、席勒三、席勒((1759-1805))1、《审美教育书简》主要思想社会的改革要从人性的改造做起,如果象法国革命那样,不先改造人性而依赖暴力,并不能实现人类的自由理想现代人性的问题在于感性要求与理性要求的分裂和对立,改造这种对立的唯一途径是对人进行审美教育,使其成为道德的人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实现政治自由而文学艺术正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因此是改造人性进而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 2、《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在席勒看来,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的对立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人性的对立也就是感性与理性和谐统一的人性,同感性与理性分裂的人性的对立         现代和古代的人性不同,因而诗的类型不同古代人性和谐,对应的是素朴的诗;现代人性分裂,对应的是感伤的诗         古代希腊罗马的时代是一种自然的素朴时代,这个时代为人性的和谐统一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人可以在自己的感性行动中充分体现理性的力量。

      而近代的文明社会则由于道德的沦丧、分工的发展导致了人性的分裂人失去了内心思想追求和外在生活和谐的自然状态,因此,诗人在显现自己头脑中的理想自然时,就不能不充满一种感伤的情怀,这就形成了近代感伤的诗诗人或则自然,或则寻求自然,在前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素朴的诗人,在后一种情况下,他是一个感伤的诗人 •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集中表现于它们处理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时遵循着根本不同的原则•素朴的诗——模仿•感伤的诗——沉思 二者的区别:1、素朴的诗再现现实,感伤的诗描绘理想;2、素朴的诗做冷静客观的描写,感伤的诗充满主观情感;3、素朴的诗是愉快的、纯洁和平静的,感伤的诗是严肃紧张的; •中国的素朴诗:中国的素朴诗: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中国的感伤诗:中国的感伤诗:  《离骚节选》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 西方素朴文字代表西方素朴文字代表   梭罗梭罗《《瓦尔登湖瓦尔登湖》》 •西方感伤文字的代表:西方感伤文字的代表: 卢梭:卢梭: 《《一个孤独漫步者的梦一个孤独漫步者的梦》》  歌德: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少年维特之烦恼》》 《《浮士德浮士德》》           劳伦斯在他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声明中曾说,心灵和肉体,精神和自然,必然将寻求一种谐和,相互的敬重,相互的帮助和统一          席勒的理论探讨是旨在寻找一种理想的艺术用作审美教育的手段,以便解决现实社会中人性分裂的重大课题。

      他写作《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一文,目的就在于探寻这种理想艺术的创作道路探寻的结果是,理想的艺术应是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结合,亦即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他在论述了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特点之后,认为这两者的结合更符合人道的概念        在他看来,人类的童年阶段,社会和谐统一,人性和谐统一,文艺也是素朴的和谐统一的,而到了有文化的近代社会则将人性一分为二,文艺也由此形成反映人性分裂的感伤的诗,只有到了理想的时代,在现实社会中人性恢复到统一,文艺也必将在素朴诗与感伤诗的基础上形成二者结合的更高级的创作方法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之十六)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联,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二十 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语声    有多少面容,有多少语声  在我们梦里是这般真切,  不管是亲密的还是陌生:  是我自己的生命的分裂,    可是融合了许多的生命,  在融合后开了花,结了果?  谁能把自己的生命把定  对着这茫茫如水的夜色,    谁能让他的语声和面容  只在些亲密的梦里萦回?  我们不知已经有多少回    被映在一个辽远的天空,  给船夫或沙漠里的行人  添了些新鲜的梦的养分。

      •二十二 深夜又是深山    深夜又是深山,  听着夜雨沉沉  十里外的山村、  念里外的市廛,    它们可还存在?  十年前的山川、  念年前的梦幻,  都在雨里沉埋    四围这样狭窄,  好象回到母胎;  我在深夜祈求    用迫切的声音:  “给我狭窄的心  一个大的宇宙!” •在地铁车站(庞德)    人群中那些脸孔幽灵般地闪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朵朵花瓣  四、歌德四、歌德((1749-1832))1、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2、古典的是健康的,浪漫的是病态的一切倒退的衰亡的时代都是主观的,与此相反,一切进步上升的时代都有一种客观的倾向3、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4、关于创作要在特殊中表现一般要创造“显出特征的整体”作家根据现实生活熔铸而成的个别,应是一个显出特征的、优美的、生气灌注的整体艺术作品必须向人的整体说话,必须适应人的这种丰富的整体,这种单一的杂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