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472613451
  • 上传时间:2023-10-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2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1、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 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遍 及全国: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罢工、商人 罢市、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反洋教斗争、拒俄、拒法、抵制美货 等爱国运动、收回利权运动;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角2、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1901年4月,清朝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 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措施:改革中央机构,设商部、学部、巡警部 等;裁撤绿营,建立新 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 实行新的学制废除科举制度(1906年)等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又规定了 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1911年5月设立责任内阁13名大 臣中满族有9人,其中皇族就有7人,被讥为“皇族内阁”新政和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 矛盾事实表明,清政府已是大厦将倾,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

      正如 当时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 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只要用几种小柱子斜 撑住外墙就能够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 革命已如箭在弦上,一触 即发!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及与 它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 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这个群体主要来自于新学堂的学生和留学欧美日本的留学生 这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1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孙中 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 次年即策划在广州举行武装 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从一开 始就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朝腐朽统治的斗争手段, 高举起了民主革命的旗帜1904年,孙中山发表了《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一文,指出:只 有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 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才能真正解 决中国问题。

      表明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专 制统治的斗争目标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 之处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保 皇观点,斥封建皇帝为“小丑”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 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出版了《革命军》,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 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出版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 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 地建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十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 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 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 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定了革命纲领这是近代中国第一 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三、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 中将同盟会的16字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 手段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具有较强的革命性但没有从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害怕帝 国主义的干涉,对列强抱有幻想同时,也没有把汉族军阀、官僚地 主作为革命对象2、民权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 ,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即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政治革命的目的 是要扫除“恶劣政治的根本” ,即封建专制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 的革命意义但民权主义学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3、民生主义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 ,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 革命孙中山试图以平均地权的方法来解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问题 但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不能满足广大农民 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 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 共和国方案, 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的 提出,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四、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论战1905 年至 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取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 式这个问题,革命派和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 阵地,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双方论战的焦点 改良派认为,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暴乱, 招致外国干涉、瓜分,使中国血流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 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认为,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工 具,因此,爱国必须要进行反清革命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清王朝,才 能避免瓜分之祸,获得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改良派认为,中国国民恶劣,民智低下,不具备实行民主共和的 能力,如果实行,贝S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行君主立宪,甚至主张 与其实行共和,还不如行君主立宪,与其行君主立宪,不如行开明专 制反对推翻帝制革命派认为,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民 主共和是大势所趋,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 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3、 要不要实行社会革命?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组织优 良,土地问题不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不存在社会革命的可能社会 革命只会导致中国的大动乱实质是反对变动中国的封建地主土地所 有制革命派强调,中国存在严重的地主强权和土地失平现象,只有 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进行社会革命,通过平均地权的手段实现土地 国有,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这场论战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 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但这场论战 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 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作出正面回应,而只是希望能通过“有秩序的革命” 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 他 们主张社会革命, 但并没有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表现 出反帝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 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一、封建帝制的覆灭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 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1911年 4月 27日,同盟会以会中精英 120余人在广州发动起义,大 部在激战中牺牲其中 72烈士遗骸合葬于黄花岗 1911年 5月,清 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 ,激起鄂、湘、粤、川四省保路风潮 四川保路运动是直接推动辛亥革命爆发的导火线2、武昌首义与各地响应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 响起义的第一枪,激战一夜,起义军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武 昌起义吹响了辛亥革命的号角, 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

      革命军在 3 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武昌起义后,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 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在一个月内,就有 13 个省和上海及许多州县宣 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1912年 2 月 12 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11 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被独立各省的代表选举为临 时大总统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宣誓就职,改国号 为中华民国, 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 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 主体地位 其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 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 阶级的愿望和利益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 财产、集会、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 举与 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 两千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为中国人 民的革命斗争开辟了道路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带来了 人们思想上的解放,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促使中国社会经济、思 想习惯和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 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中国 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 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 路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 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 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 里程碑!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武昌起义后,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得到列强和附从革命的旧官僚 和立宪派的共同支持。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帝宣布退位,次日,孙 中山即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 3 月 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 就职4月 1日,孙中山正式卸任 4月 5日,临时参议院决定临时 政府迁往北京1、 袁世凯窃国 辛亥革命流产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袁世凯窃国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 阀反动政权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镇压二次革命,解 散国民党,停开国会,撕毁《临时约法》 ,炮制《中华民国约法》 对 外出卖主权以换取列强的支持,进而还一再上演了复辟帝制的丑剧经济上,代表大地主和买办阶级的利益,兼并土地,盘剥农民组成 官僚买办资本集团,操纵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文化上,攻 击民主共和思想,宣传封建纲常名教,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在北 洋军阀的统治下, 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 想破灭了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1、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1918 年 5 月 21 日,孙中山 离穗赴沪,护法运动失败护法运 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它 表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 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