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pdf

36页
  • 卖家[上传人]:li45****605
  • 文档编号:44705934
  • 上传时间:2018-06-14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4MB
  • / 3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礓锉.日期:2 p7 ;、争·之7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采用影印、复印等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可以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论文,保密期限为年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礓链日期:驯弓·t 乙7指导教师签名:防重日 辄b ) ;、午、三7摘要摘要当代西方元伦理学是西方分析哲学家运用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道德伦理问题的产物在分析哲学家看来,解决道德问题和道德争论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弄清所讨论或所争论的问题的意义,也就是说,要弄清道德话语的意义故,从摩尔开始的当代西方元伦理学始于道德语义学。

      在元伦理学发展的初期,以艾耶尔和史蒂文森为代表的情感主义者认为我们的道德判断不过是我们情感态度的一种表达如此,我们的道德判断就变成了主观态度的表达,而缺少客观的普遍性和规定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体系的合法性或合理性就会成为疑问黑尔在《道德语言》一书中,一方面试图保留情感主义思想中的某些合理因素,如情感主义者可以很好地解释道德判断何以具有打动人的特性,具有指导和影响人们行为的特征( 纯事实的句子通常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另一方面则试图从道德语义的分析中找出某种客观的、非心理的、逻辑( 亦即普遍有效的) 成分,从而克服情感主义的问题本文旨在批判性地考察R .M 黑尔在《道德语言》一书中所表达的普遍规定主义( u n i v e r s a lp r e s c r i p t i v i s m ) 的基本思想并分析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分析黑尔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第二部分阐述黑尔关于道德语义“规定性”的分析第三部分则讨论黑尔关于“可普遍性”( u I l i v e r s a l i s a b i l i t y ) 的道德语义分析最后的结语部分对黑尔理论进行了总体的评价。

      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在当代西方元伦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西方元伦理学非认知主义理论从情感主义转向准实在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环节,对后来西方元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黑尔的理论有这样那样的理论问题,但他所强调的道德判断的“规定性”特征将道德判断和纯事实判断区别开来,从而突出了道德判断引导行为的规范性特征;它所强调的道德判断的“可普遍性”说明具有“规定性”特征的道德判断( 如果是正确的道德判断) ,如何可能是普遍有效的,从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克服了情感主义的缺陷它所强调的道德判断的普遍性对于我们认识道德要求的客观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关胄毫词:黑尔元伦理学情感主义规定主义可普遍化A b s 廿a c tA b s t r a c tT h i sp a p e ri sm a i n l ya b o u tt h eR .M .H a 他’s 恤e o r yo fm e 切- e t h i c s .T h em a i np u r p o s e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c l a r i 匆t h ef h m e w o r ko f &M .H a 他’st h e o 呼F m mD a V i d .H u m e ’s “o u g h t - bq u e s t i o n ”,t h ew e s t e me t h i c sh c e ds e r i o u sc h a Ⅱe n 寥.W h e n 伍ea n a l y s bp h i I o s o p h yb ∞a m et h ec e n t e ro fp h 订O s O p h ys t u d y ' e t h i c st I I m e dt ob em e 协- e 缅i c s .H a 代d on o tb e I i w ew h a t 恤ee m o t i o n a №t ’s伯e o r y ’t h e yc o n n r mo u rm o H lj u d g e m e n ti sj u s tt h ee m o t i o n ’se x p 陀s s i o n .H a 聆t h i n ko u rm o n ll a n g u a g ei sa 瞄n do fp n s c r i p t i v ek n g u a g e .A n d 伯e n ,o u rm o n lj u d 寥m e n ti sp 他靶r i p t i ’,ea n du n i v e r 鞠H 啦l ( e yw o —s :R M .H a 代m e t a - e t h i 璐e m o t i o n a l i s tp r 豁c r i p t i v eu n i v e 璐a H 够目录目录摘要⋯⋯⋯⋯⋯⋯⋯⋯⋯⋯⋯⋯⋯⋯⋯⋯⋯⋯⋯⋯⋯⋯⋯⋯⋯⋯⋯⋯⋯⋯⋯⋯⋯⋯⋯⋯⋯⋯IA b s t r a c t ⋯⋯⋯⋯⋯⋯⋯⋯⋯⋯⋯⋯⋯⋯⋯⋯⋯⋯⋯⋯⋯⋯⋯⋯⋯⋯⋯⋯⋯⋯⋯⋯⋯⋯⋯⋯⋯⋯⋯⋯⋯⋯⋯⋯⋯⋯⋯⋯⋯⋯I目录⋯⋯⋯⋯⋯⋯⋯⋯⋯⋯⋯⋯⋯⋯⋯⋯⋯⋯⋯⋯⋯⋯⋯⋯⋯⋯⋯⋯⋯⋯⋯⋯⋯⋯⋯⋯⋯⋯⋯⋯⋯⋯⋯⋯⋯⋯⋯⋯⋯⋯..1导言⋯⋯⋯⋯⋯⋯⋯⋯⋯⋯⋯⋯⋯⋯⋯⋯⋯⋯⋯⋯⋯⋯⋯⋯⋯⋯⋯⋯⋯⋯⋯⋯⋯⋯⋯⋯⋯⋯..1第—章黑尔普遍规定主义的理论背景⋯⋯⋯⋯⋯⋯⋯⋯⋯⋯⋯⋯⋯⋯⋯⋯⋯⋯⋯⋯⋯⋯⋯.4第—节摩尔的口未决问题论证一⋯⋯⋯⋯⋯⋯⋯⋯⋯⋯⋯⋯..4第二节深化:艾耶尔的露非认知情感主义一⋯⋯⋯⋯⋯⋯⋯⋯⋯..6第二章黑尔对道德语言规定性的分析⋯⋯⋯⋯⋯⋯⋯⋯⋯⋯⋯⋯⋯⋯⋯⋯⋯⋯⋯⋯⋯⋯⋯⋯⋯9 第1 亨道德语言的逻辑结构⋯⋯⋯⋯⋯⋯⋯⋯⋯⋯⋯⋯⋯⋯1 0第二节.规定语言的使用方法⋯⋯⋯⋯⋯⋯⋯⋯⋯⋯⋯⋯⋯⋯1 5第三章道德语言的普追性原则⋯⋯⋯⋯⋯⋯⋯⋯⋯⋯⋯⋯⋯⋯⋯⋯⋯⋯⋯⋯⋯⋯⋯⋯⋯⋯⋯.2 0第—节描述性与普遍性原则的关系⋯⋯⋯⋯⋯⋯⋯⋯⋯⋯⋯⋯2 0第二节道德语言中普遍性的概念⋯⋯⋯⋯⋯⋯⋯⋯⋯⋯⋯⋯..2 1第三节普遍性与规定性的关系⋯⋯⋯⋯⋯⋯⋯⋯⋯⋯⋯⋯⋯.2 4壹占语⋯⋯⋯⋯⋯⋯⋯⋯⋯⋯⋯⋯⋯⋯⋯⋯⋯⋯⋯⋯⋯⋯⋯⋯⋯⋯⋯⋯⋯⋯⋯⋯⋯⋯⋯⋯⋯⋯⋯⋯2 9 参考赚⋯⋯⋯⋯⋯⋯⋯⋯⋯⋯⋯⋯⋯⋯⋯⋯⋯⋯⋯⋯⋯⋯⋯⋯⋯⋯⋯⋯⋯⋯⋯⋯⋯⋯⋯⋯一3 0诩辞⋯⋯⋯⋯⋯⋯⋯⋯⋯⋯⋯⋯⋯⋯⋯⋯⋯⋯⋯⋯⋯⋯⋯⋯⋯⋯⋯⋯⋯⋯⋯⋯⋯⋯⋯⋯⋯⋯。

      3 2导言导言哲学是对于人类世界确定知识和根本问题的理性反思活动顾名思义,其并不似其他具体学科那样在特定的领域内给予我们一些实际的解决办法( 比如工程学,机械学,农学) ,而是对于这个世界真,善,美这些根本问题的一种反思和解答具体到道德哲学或伦理学领域而言,其主旨意在于揭示何种行为是道德的或者不道德的,我们应当如何行为算得上是好( g D 耐) 的,社会应当处在何种价值体系的规范之下每个社会个体的利益才会得到保障等等问题每一次哲学上新的思潮涌动总会给具体的哲学领域( 如美学,伦理学等) 带来新的变化在上个世纪初分析哲学的兴起,尤其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发展使得哲学家们讲目光转移到了思想的载体语言上面,这种“语言的转向”使得道德哲学领域内元伦理学的兴起元伦理学是研究规范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未加证明的一些前提和假设的理性反思活动没有对这些前提和假设的讨论和证明,规范伦理学对许多问题的探讨和证明是不充分的,并有可能犯“论点预设不当”( 6 P g 驴曙坊Pg 始,f f D 聆) 的错误2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维度来考察这种变化其一,从静态而言,元伦理学与之前的规范伦理学不同,其目光并不是聚焦于面临道德问题时,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行为的问题,而是专注于道德词汇,道德语言的概念应当如何去分析,定义的问题。

      换言之,后者的问题的在于“好是什么”这一元问题,而前者的问题是“什么是好的”或者“如何行为是好的”这一价值判断问题如果我们连基础的概念都没有弄清楚而随意的使用价值词汇来进行道德判断的话,必将造成诸多错误而这种对于道德语言和词汇确定性的追问主要由于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所提出的“休谟问题”而来休谟的哲学思想主要源自于其对待人类知识体系的态度,尤其是对于各个学科基础的确定性的质疑那些最为世人称道的,而且自命为高高达到精确和深刻推理地步的各家体系,它们的基础也是很脆弱的盲目接受的原理,由此而推出的残缺的理论,各个部分之间的不相调和,整个体系的缺乏证据:这种情形在著名哲学家们的体系中到处可以遇到,而且为哲学本身带来了耻辱”3 休谟指出:“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按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确定了上帝的存在,或对人事作了一番议论,可是突然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出现的‘是’与‘不是’1 奥托.魏宁格:《性与性格》,肖聿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6 年出版 2 陈真:《道德研究的新领域:从规范伦理学到元伦理学》,上海:《学术月刊》,2 0 0 6 年第l O 期第4 7 页。

      3 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8 年第一版,第5 页l导言联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须加以论述和说明”1 在道德问题的“休谟问题”中,其认为我们所作的道德判断,不仅仅是与对象有关的知性活动,更重要的是认识主体的感性活动休谟‘是’与‘应当’,其目的在于阐明他的道德价值观,在于强调情感在道德活动当中的作用,以及理性在道德问题上的无能”2 在休谟看来,我们评价一件事是善或恶的时候,就如同我们说“梅子是酸的”一样在事物本身的种种性质中,“酸”这个属性并不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内在属性,而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善恶”同样如此换言之,“道德也不在于知性所能发现的任何事实”3 ,而是我们的感性所认识到的因此,对于将一个由系辞“是”连接的判断推到出由系辞“应当“所连接的判断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推论,而应当是亚里士多德所提到的那种实践三段论形式了元伦理学的创始者G .E .摩尔就认为“除非充分了解这第一个问题,明白地认识到了它的正确答案,否则,从知识系统的观点上看的话,伦理学的其余部分近似于等于毫无用处”4 R .M .黑尔也认为“道德哲学的功能是——至少我希望研究它是——通过揭示表达道德思考的语言的逻辑结构,以帮助我们能更好地思考道德问题”5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态度,在元伦理学领域内的各个大家,无论是持极端的情感主义观点,还是持中性的情感主义观点,或是持规定主义或规范表达主义,其切入点始终都是明晰道德词汇概念和明确道德语言的内在逻辑。

      其二,从动态而言,可以说道德哲学走进元伦理学这一方向是有其必然性的在分析哲学发展的过程当中,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G .E .摩尔首先开始对我们的道德词汇和语言进行逻辑分析,由此开创了西方元伦理学在这发展过程当中,情感主义的出现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情感主义者当中持极端态度的A .J .艾耶尔就认为,我们的道德判断只不过我们对于某一道德事实的强烈情感的表达,并且希望他人也能够同样具有这种感情情感主义虽然指明了在道德领域内,人们的情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点,但同时,情感主义者对于道德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